霍金放狠話:可別去招惹那些外星人

2014年12月26日 13:21     評論»

來源: 搜狐軍事

我們一直對抱有各種幻想,不惜向太空發出各種信息試圖與外星文明取得聯繫,但是人類最聰明的大腦之一——霍金卻反對這麽干。

當目睹家園樹倒在地球隊殘暴的推土機之下時,納美人一定會將滿腔怨恨投射到那些把潘多拉星球的方位傳播到茫茫宇宙的族人身上——如果真有納美人這麽乾的話。當然電影里並沒有這種角色。

不過,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地球人的身上,人類倒是可以給自己的怒火找一個宣洩的對象:就是那些提出、推動和從事METI(Message to the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向地外文明發送信息;的縮寫)的科學家們。

的確,當那些科學家們興緻勃勃地把地球的位置、人類的特徵等信息投向太空的時候。誰能保證來的就是和平的橄欖枝,而非轟鳴的宇宙艦隊?——這是物理學家、宇宙學家、以及有時候是夢想家的斯蒂芬·霍金在Discovery頻道最新播出的名為《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系列影片中的開場白——便公開表達了對於後一種可能性的憂慮。

費米佯謬與SETI

在進一步闡述霍金的憂慮之前,還是先讓我們來看看METI是什麽吧。

起初,人類相信腳下的土地是宇宙的中心,自己則是上帝唯一的選民。然而隨著科學不斷蠶食宗教的領地,人們開始被迫承認地球僅僅是宇宙中極其渺小的一點,人類自身也遠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許多嚴肅的科學家認為火星上很可能就有生命,而當科幻作家威爾斯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作品《大戰火星人》在電台播出的時候,更是一度造成社會性的恐慌。

事實上,與這些樂觀主義者的預期相反,人類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經得起考驗的證據來證明外星生命真的存在。著名物理學家費米在一次閑聊中提出,;如果外星人存在,它們在哪兒?這一問題後來被稱為費米佯謬,因為宇宙如此浩瀚,人類幾乎不可能是唯一的智慧生命——霍金在影片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但為什麽人類沒看到過它們呢?

費米佯謬有許多解釋。有些人認為,其實外星人一直在向我們發送信號,只是我們沒在聽。這一想法催生了後來的SETI(Search for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尋地外文明),基本做法是通過射電望遠鏡監聽太空中的無線電信號。而另一些更加激進的人則認為,外星人並不知道人類的存在,所以一直沒有和我們接觸。這就是METI的由來。

20世紀70年代開始,有過4次較大的METI項目,但每一次都有人站出來反對。而這一回霍金在Discover頻道的公開表態,更是重新把對於MFTI項目的爭議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霍金為何擔憂?

在我們的語言中有諸如虎嘯山林的說法,但像牛羊之類的動物卻沒有相似的待遇。這當然不是人類的偏心,而是因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有著不同的行為特徵:沒有攻擊性的食草動物通常不會主動暴露自己的方位,而只有具備強大攻擊性的食肉動物才會肆無忌障地誇示自身的存在。這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簡單推論。

如果把宇宙也看作一個原始叢林,那麽人類顯然還沒有到達足以食肉的層次。最明顯的理由是,人類還沒有發展出真正可行的載人太空航行技術,而任何一個能夠飛來地球的外星種族,至少在這一點上要遙遙領先於人類。

因此霍金這樣表達他的憂慮:;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麽好事。的確,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這類的情況:一個落後的文明在接觸到先進文明的時候,往往都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印加人、阿茲特克人類似的名單可以開列出長長的一串,因此完全有理由認為,外星人也會對人類採取同樣的行為。前面提到的《大戰火星人》中表達過同樣的觀點,類似的擔憂也在後來者的作品中不斷出現。

宇宙是一個叢林嗎?

不過,宇宙是否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這一點並非沒有爭議。同樣是科幻作家,萊姆在其名著《索拉利斯星》中就提出,外星生命是與人類完全不同的存在,人類所追求的一切,也許在外星人看來毫無意義。另一些人則表達了更加樂觀的看法,比如學家卡爾·薩根,在其著作《接觸》中就設想了一種善意的外星生命,人類與它們的接觸不但沒有任何壞處,而且它們為人類帶來了珍貴的禮物。

另一方面,考察人類自身的歷史,只要跳出西方中心論的視角,我們也能找到相反的例子。最著名的莫過於鄭和的六下西洋。坐擁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艦隊,鄭和帶給沿岸原住民的並不是西方人的那種征服與毀滅,而是來自帝國的禮物。同樣是歷史,我們為什麽不能認為外星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呢?

確實叢林里有可能生活著善良的大灰狼,雖然那隻在童話故事里出現。不過,有一個問題卻是最堅定的;外星生命友善論;的支持者也無法忽視的:哪怕整個叢林里全都是善良的大灰狼,只要有一隻是邪惡的,可偏偏就是這一隻,聽到了小紅帽的呼救怎麽辦?誰又能保證邪惡的大灰狼真的一隻都不存在呢?

宇宙是個潘多拉的箱子

你的面前有兩個箱子,一個裡面裝了100萬,另一個裡面是空的。你可以不打開任何一個箱子,那麽你將得到10萬元的獎勵。而如果你選擇了其中一個箱子打開,並且剛好是100萬的那個,那你就可以得到這100萬;但如果是空的,那麽你連10萬都得不到。現在,你會如何選擇?

在這個問題面前,人類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拿著到手的10萬塊錢,並在以後的日子里懷念;當時有一個機會擺在我的面前,卻沒有好好珍惜;;另一種則是不顧一切去開箱子,選中者欣喜若狂,未選中的則被歷史遺忘。

當然隨著兩邊的錢數不同,兩種選擇的人數比例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只要1塊錢的代價就可能獲得100萬的收益,或者需要100萬的代價才能獲得1塊錢的收益,兩種情況下人的選擇會完全不同。

但問題在於,很多時候兩者的價值對比遠不是1和100萬這麽一目了然。怎麽選擇要不要買房?該不該把人民幣兌換成美元?很多情況下,選擇本身摻雜了太多的價值取向,以至於無法得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METI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一項目的最壞結果是什麽?也許是地球毀滅、人類滅亡;而好的結果則可能是令人類擺脫困擾我們的問題,或者讓我們掌握宇宙的終極秘密。但這兩者能比較嗎?人類滅亡的風險會有多大?獲得終極秘密的幾率又有多大?我們是否應該承受人類滅亡的風險,去追求宇宙終極的秘密?或者放棄虛無縹緲的妄想,繼續小心隱藏自己的存在?

來自霍金的告誡是不要主動和外星人接觸。但即使每個人都認可這位宇宙學泰斗的分析,但人類依然還有好奇的天性。在潘多拉的箱子面前,總有人不甘心現有的收穫,還是忍不住想要打開它。

關鍵字: 霍金外星人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