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發現經絡管道 證實中醫科學性

2011年12月04日 0:22     評論»

韓國多位經絡研究人員運用新的顯色技術,成功看到兔子大腦與脊髓部位的局部經絡,直接證明中醫理論經絡網路系統的存在。

2011年 10月13日,以韓國首爾大學名譽教授蘇光燮(音譯Kwang-Sup Soh)為首的多位韓國經絡研究人員舉行成果發布會,宣布他們在連結兔子的大腦與脊髓的部位上發現了非常細的經絡管道,並得到一張經過染色體顯色后的經絡 照片。如果該成果被確認,將表示人類第一次「看到」了經絡,以前人們只是通過各種儀器間接證明經絡的存在。

經絡顯色技術

蘇 光燮教授也是韓國融合技術院(The Advanced Institutes of Convergence Technology)首席研究員,他研究經絡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其團隊把新發現的經絡命名為英文的「Primo」。會上他們展示了一張經絡的實驗照片 (如圖,針頭尖指的頭髮狀部位),照片中經絡管呈現著透明而纖細、沒有染色無法觀察到的細管。

經絡的顯色技術是2008年蘇光燮教授和他的 研究員Byung-Cheon Lee(李秉天)博士用「Trypan Blue」開發出來的。他們利用這種染色方法和極微小螢光粒子來顯示經絡的分佈,他們還觀察到經絡是癌細胞轉移的重要通路,並把這一現象發表在國際學術會 上。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癌細胞的轉移途徑只有血管和淋巴管兩種而已。

目前人類認識到人體有兩大循環系統:血流的血液循環系統和免疫細胞循 環系統的淋巴系統。如果經絡的實體被國際學術界公認,經絡系統會成為人體內的第三循環系統。這將證實具有數千年歷史的中醫,具有比西方醫學先進得多的理論 和實踐基礎,並將重新改寫西方醫學教科書和疾病治療方法。

如今該成果已經發表在一個國際學術雜誌上,不過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關注,於是他們 特意舉辦了這個成果發布會,是在韓國大田科學大德研究基地召開,世界著名免疫學專家、大韓民國國家級明星學者權炳世(Kwon Byoung Se)博士、三星首爾醫院朴正義(Jung-Yee Park)教授、韓國城均館Mina Seo大學李秉天(Byung-Cheon Lee)教授、KAIST 特聘教授、韓國韓醫學研究院劉妍姬(Yeon-hee Ryoo)博士等參加了成果發布會。

64歲的權炳世教授表示:「我研究免疫學四十多年,第一次親眼觀察到了淋巴管里還有其他管道系統,我感到非常震驚。」對他這樣淋巴管專家來說,在淋巴內還有一個人類從沒發現的新的解剖結構,其震驚程度可想而知。

目前蘇光燮的研究成果只能顯示局部的經絡圖,還無法觀察遍布身體的所有經絡的網路分佈,不過他們相信,「今後一定能開發出一些抗體,新的染色方法、新的圖像攝影方法,遲早會證明經絡網路系統的存在。」

西方科學證實經絡存在

中 醫認為人體存在一個經絡循環體系,以連接臟腑和肢體,運送氣血能量。其中大者為經脈,分支為絡脈。人的生機靠的就是氣血的維護與營養,當經絡不通時,人就 會出現病症。不過研究屍體的解剖學發現不了經絡的存在,他們看到的只有血管和淋巴組織。這導致了長期以來很多西醫否認中國中醫的科學性,因為中醫理論就是 建立在經絡學之上的,假如沒有經絡,中醫不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嗎?

然而隨著西方電子生物工程的發展,西方科學家開始利用電子儀器代替 肉眼,探測發現了穴位的很多奇特現象后,才驚嘆于中醫的高妙與超前。穴位是指在經絡線狀通道中的特殊點,這些點對氣血的彙集、轉輸具有特定的反應,它們既 是疾病的反應點,也是針灸推拿等臨床醫學的刺激點。一般認為人體有26條經絡,741個常見穴位。

1939年前蘇聯工程師基利安夫婦 (S.V.Kirlian)最早用儀器檢測到經絡的存在。他們用高頻輻射場攝影術拍攝人體的各個部位,發現人體某些部位發出的光特彆強。他們把這些特別的 點描繪出來,竟然與幾千年前中國古代經絡理論中的741個針灸穴位相吻合。這在當時科技界引起了轟動,隨後很多國家都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

1963 年北韓經絡研究所的Bong Han Kim(金峰翰)在《北朝鮮醫學科學院雜誌學報》第5期上發表了長達40頁的論文,宣布找到了經絡,不過他的實驗人們無法重複,他後來也離奇死亡,但他的 研究引來其他科學家從電容電位、紅外熱像攝影等方面,發現了穴位的特殊性。

1998年上海復旦大學發現,經絡穴位對應的深層結締組織結構中,富集有鈣、磷、鉀等金屬元素,尤其鈣的含量比非穴位處高出四十到兩百倍不等,而鈣離子是人體重要的信使物質,他們還發現,其研究的那個經絡對應的骨間膜的機構,很類似光纖維的束狀膠原組織。

2005年上海復旦大學的丁光宏等人發現,人體內的毛細血管一般呈不規則分佈,但在穴點附近的毛細血管卻都平行於經絡,當相鄰的穴位間有壓力差時,經絡中就會形成管線毛細血管間的組織液流場。

如今全球有很多機構都在專門研究證實經絡的存在,相信會有更多科技成果來彌補人類對自身認識的不足。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