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王違天諭上了剮龍台人犯天律會如何?

2023年10月13日 13:28     評論»

文:心篤

《西遊記》有一篇「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說的是當年長安有位袁守誠,神算能力驚動涇河龍王。龍王前去試探,問天上陰晴事如何。

袁守誠判斷說:「若占雨澤,准在明朝。」龍王問:「明日甚時下雨?雨有多少尺寸?」他說:「明日辰時布雲,巳時發雷,午時下雨,未時雨足,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點。」

龍王回宮后,與眾水族嘲笑袁守誠,認為何時下雨、下雨多少,司雨的龍王才知道。誰知水族正談笑之時,玉帝敕旨詔令龍王降雨,諭旨上所寫的與袁守誠所判斷的毫髮不差!

然而,為與袁守誠爭強,龍王不智地推遲了一個時辰施雨,並少下了「三寸八點」。結果,涇河龍王因違抗上諭,觸犯天條,被人輩魏徵夢中斬殺于剮龍台。

善惡有報是天道,因果報應不能錯,在人間和天上都是這個理。中國各類古書中都有寫到上界的神仙因觸犯天律,而被貶下凡間當人的例子,道教還將這個神仙群體稱為「謫仙」。

神仙犯了天律可能會被打到凡界,那一般人犯了天律會怎樣?以下是傳統文化中倡導的好人不應觸犯的天律,以及觸犯了將帶來的後果,以供參考。

觸犯天律害己害子孫

什麼是「觸犯天律」?就是觸及並違犯了上天的律令,也叫「犯天條」。有人說在三界內,人心、天界都在天律的管轄之內。當一個人的人心熾盛失控的時候,天律中的因果刑罰就會施加到這個人的身上。如果一人抵消不了,刑罰會追加到此人的子孫身上。

所以說要做個好人、更好的人,以至於做個超出三界生死輪迴、更高境界中的生命,要謹記不犯天律。在傳統文化中,對於犯天律的罪惡,三界內的刑罰是嚴重的。

那麼「天律」是什麼?天律是天理自然的道理,敢有任意毀謗、譏笑天律,上天就降下凶災、水火、盜賊、刀兵、疾病、死喪等災禍,以作為詆毀、訕謗的懲罰。所以千萬不要以人斗天,以身試法。

關於天律的綱目,也就是《太上感應篇》,共列舉了22項善行,155項惡行,說的是三界內的理。

犯天律的處罰

犯天律會有什麼處罰呢?這裏僅舉其中幾條做人所不能犯的罪惡及其後果。

「暗侮君親」

指暗中欺騙君王或父母。是指內心深處看不起君王、父母親,表面上卻以恭敬隨順的言語行為欺騙他們。

孔子說過,暗就是暗地裡,侮就是忤(音午,wǔ)逆,侮辱、欺負、褻瀆。不明著欺辱而是暗中忤逆,是因為害怕自己的名分受損傷,擔心公眾的議論。所表現出的虛情假意,其實都是欺騙,也是侮辱。

看不起君親,認為君親可欺的人,暗地裡是忤逆的大奸人。表面假裝尊敬服從、卻心存叛逆的人,就是「暗侮」之人。君親有錯不提醒,卻暗中責難和非議,其實是有意陷害他們。

例如,雖然認為父母迂腐過時,沒有文化或能力而看不起或反對,甚至背後還說壞話,或用種種方便迴避不順從,甚至以謊言矇騙,而人前卻擺出很孝敬父母的姿態以博取虛名。

「慢其先生」

指沒把老師看在眼裡。慢,包括語言、禮貌、心地上的不恭敬、藐視。

暗侮的罪惡比較隱秘,而輕慢的罪惡較為明顯。對於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應該要恭敬受教,卻反而輕慢,這是有失弟子事奉老師的道理。

杭州秀才鄒達,自認為很聰明,看不起老師。跟著老師讀書,經常找一些生僻字為難老師,老師回答不上來,就離開這個老師。這樣跟了好幾位老師,都說老師趕不上自己。40歲了還沒有登第,整日放浪于西湖山水之間,不再以科舉為業。有朋友勸他,鄒達說:「我根本不把科舉當回事。」鄒達一輩子就只是個秀才!

而據《宋史・楊時傳》記載,宋代游酢、楊時是程頤門下的學生。有一天兩人一齊去拜見老師,剛好碰上程頤坐著小睡,二人不敢驚動,便站著等待。程頤醒來時,門外已積雪一尺多深。而兩人的臉上則毫無一點的倦容,對老師的執禮愈加恭敬謹慎。後來兩人都得到老師學問的真傳,共同將濂洛之學弘揚于天下。

因此,後世用「程門立雪」比喻尊敬師長和虔誠向學。

「恚怒師傅」

指老師教訓學生,學生不服。恚(音會,hui),憤怒之意。

明朝新安縣汪會道,天姿穎悟,讀書過目成誦,8歲就能作文。但他不僅在師傅面前驕傲自大,而且侮辱師傅,稍不如意,就加怒罵。

有一天,汪獨坐書齋,忽然打了一個呵欠,從他口中跳出一個鬼來,指著汪說:「你本來應當是天下的第一名,因為你欺負老師,上天已把你的名字從祿籍中除去。」說完便消失了。第二天,他翻閱過去寫的文章,一個字也不認識了。

明朝海鹽縣朱昂則全然不同。他家貧,聽說海寧的祝萃先生以員外郎的身分住在家中,教授學生,便去跟他學習。祝萃說:「你來晚了,書室已滿了,只有房屋旁邊的一個牛棚,幸好沒有牛,你能住在那裡嗎?」朱昂唯唯從命。祝萃派人打掃牛棚,朱昂脫下衣服與他們一起打掃清潔。

朱昂在學生中最刻苦,外面披著一件破衣服,中間穿著敗絮,日夜誦讀,從不間斷。祝萃執教很嚴,朱昂有時受到體罰,一定跪著接受,絕無抱怨的樣子。後來朱昂考上進士做了地方官。

「虛誣詐偽攻訐宗親」

指用虛妄、誣陷、詐騙、欺偽種種手段,來指責攻擊他人、宗族和親戚的隱私和過失。多指因個人利害矛盾而打擊和揭發別人,把無理說成有理。

《集福消災之道》中記載,薛敷是專門替人家虛構捏造狀詞打官司的,他能夠把無理的說成有理,用這種的技倆賺錢致富。後來他感到心裡不安,就設了醮壇向上天懺悔謝罪。

道士作法之後,伏壇而起,說道:「玉皇大帝批示下來,薛敷的家宅,交付給火神處置,薛敷本人,則交付給水神處置。」後來薛敷的家,果然被大火燒光了,而他本人,則是墮水淹死。

北宋司馬光小時候想剝胡桃吃,姐姐來幫忙剝皮也剝不下來,就走了。一個婢女用開水一燙,胡桃皮就脫去了。姐姐轉回來問,是誰剝下胡桃皮的?他說是自己剝的。父親這時恰好走來聽見,呵斥說:「小子!怎麼可以說謊,況且還是在骨肉之間,能這樣做嗎!」

司馬光從此一輩子都不敢再說謊話。

清朝益都縣孫廷銓,為人非常樸實誠懇沒有心機,所以清世祖常常稱呼他為孫老實。每次遇到了各部堂員出缺的時候,清世祖總是說:「還是用孫老實吧!」這樣連續講了三次,孫老實也就當上高官了!

「鬥合爭訟」

指當別人發生爭執時,不去勸解,反而慫恿、教唆,使雙方爭鬥不已,乃至訴諸公堂。

《集福消災之道》中記載,元朝浙江人米信夫,奸滑狡詐。鄉里有大戶人家兄弟二人,父親死後爭奪財產,米信夫便唆使兄弟兩人打官司互告。他與官府相勾結,使他們的家產消耗殆盡,兄弟二人憂鬱而死,米信夫因此富裕了20多年。

到了至元年間,米信夫因為牽連叛變,而被押到縣衙審問。他見到了縣官,長得很像是當初的那位弟弟,內心感到非常驚恐害怕;縣官迫使他招供認罪,逼他把家產賣盡了,才得以免於受刑。

米信夫氣不過,就到知府大人那裡控告縣官。等他見到了知府大人,才知道知府大人就是縣官的哥哥;於是又被酷刑拷打,逼他招供認罪,最後米家全家八口人都死在監獄里。

在別人兄弟之間,挑撥教唆分化,果報是如此的慘烈!

結語

「善惡有報是天理」,《太上感應篇》是天律的綱目,也是流傳很廣的善書,可作為後世約束人心的律法。讓人對於善惡、果報、禍福的報應感到敬畏,在念頭生起時,就須先將噁心滅除,歸於良善。

法輪大法要求修鍊者從做好人做起,努力按照真、善、忍標準提升道德;不但能祛病健身,還能使人變得誠實、善良、寬容、平和。大法對修鍊人的心性要求,比三界內的天律更高。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