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而為痛悔遲51-2:英中毀佛繼天譴,逆天慘劫醒人間4

2019年03月04日 11:23     評論»

453―2018年揭秘―下部

51-2:1942――英中毀佛繼天譴,逆天慘劫醒人間4

作者:古金

   逆天而為痛悔遲51-2:英中毀佛繼天譴,逆天慘劫醒人間4

   圖51-4:戴安瀾將軍靈柩歸來(70年前老照片)。(作者提供)

   

第51章 1942:英中毀佛繼天譴,逆天慘劫醒人間(下)

   

13. 千里哀榮人天應,億萬同哭祭英靈

   

   天人合一,在很多時候,人間的事和天上是對應的。戴安瀾的靈柩從山進雲南,靈柩前的引魂幡上,挑著師長的血衣。據後來戴安瀾的三子戴澄東介紹,那是一件破舊的粗麻布血衣,是他父親的襯衣,那是窮人才穿的。戴安瀾廉潔愛民,和當時不少發國難財的軍官是鮮明的對比。保山的百姓傾城而出,沿途跪接哭祭。一位老者看到戴師長狹小的棺材,實在受不了,把自己上好的楠木棺材獻出來,讓戴師長睡得安穩些……靈車經昆明、貴陽、柳州、桂林到全州,輾轉5000里,所到之處,人們都是聽到后自發地跑去拜祭,送靈的隊伍有時長達15里。戴安瀾不是一個大人物,這也不是組織安排的政治事件,為什麼這自發的哀榮,在近代盛況空前?表面上,是讓華夏兒女記住這位有代表性的遠征英烈,實質上,是讓人間明白這段悲壯演義的真諦。

   

   

   從古北口長城會戰,到台兒庄大捷,再到崑崙關大捷,戴安瀾從一場場惡仗中勝利走來。3個月前,他率先跨出國門遠征,那時百姓夾道歡送,同古完勝、收復棠吉,國內舉國歡騰,捷報餘音在耳,轉眼間,歸來的卻是靈柩血衣。

   

   戴安瀾的妻子王荷馨驚聞噩耗,幾次哭昏。1943年4月1日在全州的公祭,王夫人又一次痛哭暈倒。那又是一次空前的悼念,蔣介石、林森、李宗仁等民國要人,宋希濂、羅卓英、孫立人等名將,徐悲鴻、李濟深等各界要人,各報社、團體都來敬獻輓聯,甚至破天荒地接到了躲在陝北大後方的毛澤東、朱德等人的花圈。中共在這個民族凝聚人心的時刻,前來表現一番,到文革時,他們又把戴安瀾打成反革命,鏟墓滅跡……

   

   逆天而為痛悔遲51-2:英中毀佛繼天譴,逆天慘劫醒人間4

   圖51-5:戴安瀾的全家福。(作者提供)

   

14. 名詩預言,穿越千年

   

   在悼念戴安瀾將軍的六大本輓聯中,人們常常提起毛澤東的五言律,但是在界知道,歷史給戴安瀾的悼念,卻是這首質樸的唐詩。

   

《隴西行.其二》 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讀者會問:這不是唐朝人陳陶游隴西,寫當時的古戰場嗎?

   

   其實從史料記載的陳陶的經歷和詩作,能看出他可不是凡人。他比唐朝初年的風,晚約200年。他精於天象曆法,但是屢次科舉不中,慨嘆自己空有大國師的本事,卻不能被天子發現。他游山訪友,親見了道友白日飛升的壯麗景象,留詩為證。出家人不打誑語,修行人更不能說假話,且看詩的描述:

   

《洛城見賀自真飛升》

子晉鸞飛古洛川,金桃再熟賀郎仙。

三清樂奏嵩丘下,五色雲屯御苑前。

朱頂舞低迎絳節,青鬟歌對駐香?。

誰能白晝相悲泣,太極光陰億萬年。

   

   古代能精通天象、堪作國師的人,屈指可數,承傳天象的道家法門也是鳳毛麟角,陳陶的修行經歷、志向、文采,和李淳風很是相似,讀者可能猜到了:他是李淳風轉世,又在那一門中修行。為什麼懷才不遇呢?陳陶遇到的皇帝是唐武宗,犯下滅佛的逆天大罪的帝王,不允許得到這樣的國師。

   

   陳陶的道行,已經能看到自己在高維空間的位置[2],所以能不被女色勾引,守身持戒,精進修行,也白日飛升成道。神通如此,當然能預言後世。看他的這首垂范史冊的《隴西行.其二》:

   

   誓掃匈奴不顧身:唐朝時已經沒有匈奴這個民族了,唐朝面對的北方游牧民族是突厥,所以這裏匈奴喻指外族。而日本第一個國名,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所賜的「倭奴國」,當時成為中華藩屬,日本舉國歡慶。所以,詩中的匈奴,既指當時的突厥,又可喻指後世的日本。

   

   五千貂錦喪胡塵:貂錦,最好的服飾,唐朝沒有這樣華麗的軍隊,喻指精銳雖然可以,但是唐朝後期武力疲弱,沒什麼精銳可言。而遠征軍戴安瀾的200師,那是當時中國最精銳的機械化師,以貂錦為喻,更為貼切。五千?戴安瀾200師9000遠征4000還,5000多喪命在緬甸,正合此句……這是陳陶對李淳風後世的預言。(編按:李淳風的後世轉生,文末有說明。)

   

15. 善惡未顛倒,因果循天道

   

   有人說:戴安瀾死了,他家人得到啥了?那麼多遠征軍將士死了,他們得到啥了?相反,毀佛的,卻是善終,不斷被中共讚美。

   

   那麼,耶穌救人,得到什麼了?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的弟子追隨他,傳正教,得到啥了?大部分被殺了。老子紫氣東來,在函谷關留下《道德經》,出關西去,在人間一無所有。釋迦牟尼領著修行的弟子在人間要飯,也是什麼也沒得到……但是修鍊界知道,他們得到的不只是永世的榮耀,更是高維空間的真實存在的輝煌,那是生命永隨的財富。而人間的名利,百年之後盡成空,什麼也帶不走。

   

   別說人看不到,前面幾章我們講述了老子顯聖、菩薩顯靈的例證,足以證明。而毀佛的林彪,歷史上滅佛的三武一宗帝王,卻落得一致的悲劇結局。即使一時未得惡報,但罪業隨身,終究會追償。所以,只有用長遠的眼光,才能看清歷史的規律。

   

   戴安瀾的夫人王荷馨,僅得到了國家的20萬元撫恤金,她知道丈夫心向教育,就把這20萬元全部捐獻,在全州辦了安瀾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這是私立學校,但是王夫人不允許孩子從學校得好處。王夫人用微薄的積蓄,買了一輛馬車,僱人經營過活,要贍養老人,要照顧兩個小叔子,要撫育四個孩子,還有戴安瀾朋友的孩子。戴安瀾的三子戴澄東回憶說:「我們冬天沒有棉鞋,只穿兩條單褲,父親僅有的好衣物,也被拿去換米。」父親常說「人窮志不窮」,母親也是這樣教育他們。

   

   國民黨潰敗台灣時,要帶走戴安瀾全家。王荷馨拒絕了,她說:「我丈夫死在哪兒,我就在哪兒陪他一輩子。」她和戴安瀾是家長包辦的娃娃親,在那個破除傳統的年代,悔婚再自由戀愛很普遍,而戴安瀾有了功名,就把這位沒見過面的村姑接來完婚。王荷馨忠貞一生,辛勞一生,在文革中被打成反革命家屬迫害,後來病死。一生吃苦,好像什麼也沒得到,但是,也同樣得到了永世相隨的榮耀和修行的福報――她是在人中迷中的修行,過去叫做「不修道已在道中」。

   

16. 慘死野人山,功德今日顯

   

   戴安瀾嚴格要求自己的家人和他的部隊,那是帶著他們走的修行之路,他給部隊定下的精神信念是「忠、勇、勤、廉」。他們不求人間浮華,「澄清宇宙安黎庶」,為了正義捨生忘死,成就兵家大道的正果。200師命喪緬甸戰場和野人山的5000人,都是戰死的烈士,死得其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杜聿明的第5軍,躲避日軍潰逃,4萬多人慘死野人山,他們是烈士嗎?《第四十九章 1942:毀佛遭天譴,慘死野人山》講的那位楊團長,屢屢不聽孫立人的勸告,帶著5000人跟在杜聿明大隊的後邊走野人山,死亡97%,傷亡率100%!在野人山中,他目睹自己23歲的侄子,因為吃皮帶不消化,腸扭結絞痛而死,死前的遺言竟是:「為什麼不讓我死在戰場上?偏讓我死在野人山,沒有價值啊!」

   

   直到現在,人們還是這麼看:4萬精銳枉死野人山,是國軍的奇恥大辱,毫無意義的潰逃找死。外國人也對此鄙夷不屑,悲而不壯,慘淡無光。偽史的攪渾,完全掩蓋了真相,當代甚至為毀佛的杜聿明洗脫,向蔣介石身上推卸罪責。而今,我們在天象之下還原這段歷史,大家恍然大悟:原來野人山的悲劇,是對今天人類滅佛惡果的預演,是歷史的警鐘!

   

   歷史是天道的智慧。一切的歷史,都在為當今鋪墊,為今人能夠走出人類的大劫而上演?什麼大劫?人類最後因為滅佛而遭受的天譴末劫,這是5000年演義的核心主題。

   

   在底層天象看,杜聿明毀佛招天譴純屬偶然,沒有這個意外,遠征軍將全身而退,但是那樣,毀佛的天譴被分擔稀釋,做惡者逍遙法外,人間還有什麼教訓可言?天象是一層高於一層,天道貫穿下來,也是層次分明。在高層看,杜聿明毀佛,國軍慘死野人山,又非偶然。他們是用最慘烈的悲劇,在驚醒今人,為了今人走出滅佛的大劫而演義,他們而承受的太多太多,這才是這些烈士真正的功德!

   

   真相顯現,野人山的4萬多將士,得以功德圓滿!

   

   有人問我:戴安瀾不是在三國的時候,跟諸葛亮南征走過野人山嗎?野人山為什麼能觸動孫立人塵封的記憶,而戴安瀾卻不能,非要走那片死地?

   

   其實,戴安瀾帶200師走野人山,他們的路並不難走,他的部隊是正常戰鬥,死得不多,和杜聿明的第5軍被森林魔鬼吞噬完全不同。在戴安瀾生命的深處,還有一個大家熟知的名字――《推背圖》、《乙巳占》的作者李淳風,所以他會毅然走向那個1700年前自己犧牲的地方,那是為了給今天陷入滅佛大劫的世人,展開這段悲壯的歷史警示。(未完,待續)

   

   註釋:

   

   [1] 諸葛草,學名韭葉芸香,分佈在陝西、甘肅、雲南、貴州和緬甸等地,可治風寒、腹瀉嘔吐、風濕痹痛、中暑、瘴瘧等。這種草每年9至10月開花,但是花很小很難見,就是看見也因為淡小,沒人當它是花,所以老百姓都認為它從來不開花。但是1941年,緬甸的諸葛草突然開出大花,漫山黃花,緬甸人又驚又喜,奔相走告:孔明仙師要回來了。

   

   據戴安瀾日記記載,緬甸人崇拜孔明,尊為神聖,很多緬甸人認為孔明還沒死,根本不把日軍崇拜為神的天皇當回事。日軍後來編造說:「已經擒獲孔明」,騙緬甸人就範。

   

   [2] 洪州的節度使嚴尚書知道陳陶有操守,前去拜訪,讓名妓蓮花去伺候、勾引他破戒。陳陶不為所動,賦詩一首:

     近來詩思清於水,老去風情薄似雲。

     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

   

   「已向升天得門戶」,表明他已經看到自己在高維空間的正果歸宿,不染凡塵了。

(2018/08/28 發表)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