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博物館】求賢若渴任賢圖治的帝堯

2017年04月03日 18:20     評論»

【文化博物館】求賢若渴任賢圖治的帝堯
】求賢若渴任賢圖治的帝堯

記者/主持人:憶湘

您正在收聽的是:文化博物館。這裏珍藏了藝術、歷史和科學的重要物件,讓我們一起探索這些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遺產,讓生活充滿靈感、學習和享受。

歡迎來到文化博物館,我是博物館 導覽員 憶湘。

這座綜合性的文化博物館里 珍藏了 藝術、文學、科學三大領域的歷史遺迹。
在藝術領域的常態展出中包含了美術、音樂等主題。
在文學領域的常態展出則包含了詩、詞、曲、歷史人物等典籍。
在科學領域的常態展出主要有醫學、預言等內容。

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學展出大廳,回顧求賢若渴任賢圖治的帝堯。
在遠古時代的三皇五帝中,有一位傑出的帝王,後世稱他為帝堯。他的名字叫放勛。因為他心懷天下,大公無私,尤其是關心窮苦百姓,所以百姓愛戴他如同日月,親近他如同父母,社會呈現太平氣象,天下無比安寧繁榮,百姓安居樂業。帝堯有很多為百姓謀福的事迹,其中最為後人稱頌的,要數 「求賢若渴、任賢圖治」。
在遠古時期,農業是關係到社會安定與發展的重大事項之一。帝堯派懂天文、、農業的人,觀測日時,記錄,恭謹的順從上天的旨意,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按照運行的規律制定曆法,讓百姓能夠按照節氣,從事農業生產。
帝堯為了尋找能夠治理國家賢能的人,跋山涉水,造訪了管理四岳的部落首領,尋訪德才兼備的人。當時,有人吹捧帝堯的兒子丹朱,說丹朱可以主管天文曆法,繼續指導農業。但帝堯深知兒子的德才,不能夠達到那樣的高度。
後來,有一個叫虞舜的人,他對父母非常孝順,得到了百姓的普遍稱讚,於是人們都舉薦了以孝聞名、德才出眾的虞舜,帝堯便對虞舜做了考察和試用,認為虞舜的確是一位大公無私、才能卓越的人才。由於帝堯的任賢圖治,天下的賢才,都集結到他的周圍,百官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
帝堯在歷史上的功績,受到後世人們的敬仰。先秦時期的和墨家都對帝堯有極高的評價,也就是說:從那個時候開始,帝堯就成為了聖王的代表,是倫理高尚的象徵,也是天下君主的良好榜樣。孔子對帝堯的讚美,對後世的儒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帝堯成為了儒家思想在精神上的理想追求。隨著儒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導思想,帝堯的功績與美德,得到了後人的尊重和肯定。
無求 【2003年】 作曲/演奏: 孫湘青
帝堯讓人們感受到的是古代君王的「大公至正」,這也是歷代君王能夠使江山穩固的最重要原因。客觀公正也成為了用人的準則。在帝堯尋找賢人的時候,聽從了百姓的意見,最終找到了繼承王位的合適人選。
帝堯溫文爾雅,為人和善,謙恭謹慎。德行流傳於四方。帝堯富有,但不驕奢;高貴,但不怠慢別人。使族人相互友善和睦團結。在三皇五帝統治的歷史中,帝堯統治時期可以說是最好的時期。無論是孔子的評價,或是史籍的記載,都對帝堯的統治推崇備至。用「如天之仁」來讚歎帝堯的美德。
正因為帝堯之仁,與天相合,所以歷代的帝王都以帝堯為榜樣。而帝堯給後人留下最珍貴的美德就是「罪己攬過」。無論是天下出現的災禍,還是朝廷之臣的不忠,都認為是做帝王的道德不夠所導致。這樣才上合天心,下合民意,才能帶來國家的安寧與興旺。歷史上的漢武帝、唐太宗、康熙帝都下過罪己詔,迎合天意,終致災禍破滅,百姓得福。可見,雖為天子之尊,也要敬天敬神,順天意而行大道。
《尚書?堯典》記述了帝堯治國的功德政績、制定曆法節令以及選賢任能、公開選拔考察帝位繼承人的事迹。
帝堯治國,首先是修明自身,然後把自己的美好品德推廣開去,使自己的氏族部落成員和睦親善,釐定部落聯盟百官的職守,百官都盡職盡責,這就是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國之道。帝堯時代,全民修身,大道通行,天下太平。因此,帝堯治國的首要事務,便是探知天道,推算曆法,尊天敬神,修道教民。
帝堯命令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別居住在東南西北四方,詳細交代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晝夜的長短變化,星宿的具體位置,人們的農事活動、起居和鳥獸的變化等;觀察日月星辰的運行,確定四正――仲春、仲夏、仲秋、仲冬,推算曆法,教導民眾按天時季節農耕;敬順上天,每日敬迎日出,恭送日落,奉行祭祀事宜;運用閏月校正一年四季的天時節令。
飛天吟
天命就是人的本性,遵循人的自然本性就是道,用天道來規範約束人的言行視聽就是教。人性秉承于天,本來就是與天道同化的。天道恆昌,人若能時時守住同化于天的自然本性不偏移,就能與天地一樣恆昌恆泰。
作為古代聖王,帝堯知道,天道對社會的一切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百姓的農事安排、起居活動以及百官的職守都必須遵從四時節氣。所以以天道化育天下萬民就成為人君人臣治國的根本。立身於天地之間的君臣,第一要務便是聞知天道,然後嚴格按照天道標準修持自身,再按照天道也就是人之自然秉性化育天下萬民。古人的一切作為,都是先觀天地,后定人事。自古流傳下來的人類社會的典章制度、道德規範、行為準則以及一切禮儀講究,都是古人根據天時地利而制定的。古時,人的一切舉措,都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於是,敬奉天時,以人合天,就成了古代聖賢身體力行以及諄諄垂教後世,務必力求達到的最高道德境界。這就是人們熟知的「天人合一」。因為人君合天,政通人和,可以保民,可以安邦定國;庶民合天,身修家齊。
上天的旨意,是通過日月星辰的運行與自然界的變化展示給人,讓人去觀察。帝堯深知這一點,所以他把推算掌管曆法,作為國家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君臣上下、萬民百姓皆以天道為準則,人人都不用別人管束,都自覺以天道規律為心法,自警自律,所以,天下無刑法,有的只是人心向善,道不拾遺,夜不閉戶,和樂融融的大同景象。這就是孔子嚮往的「大道之行」的英明盛世。
長歌行(民樂合奏)【2007年】作曲: 古曲 演奏/編曲: 水晶
帝堯與大臣商議天下大事,大臣們都暢所欲言,率爾以對,應語隨答,不假思索。君臣上下,至誠至信。
在這首<長歌行>的演奏曲中,節目也接近尾聲,下集節目中,和您相約在文學展出大廳,回顧帝堯時期,出現過的關乎天下興亡的兩次巨大劫難,羿射九日、毀滅人類文明的大洪水,當時水與天相接,浩浩蕩蕩,淹沒了高山和丘陵。您知道為何天降洪水?而中華文明能奇蹟般地延續下來。究其原因,只能歸結于上蒼富有深意的安排,也是帝堯的大德行對天下造福的結果。謝謝您的收聽,與您相約在文化博物館,期待下次節目的再次相聚。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