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女將軍秦良玉的輪迴轉世故事

2016年11月12日 17:23     評論»

文/石方行 來源:看十方

我認識一位在社會上有一定階層的朋友,他是一位非常有風度的人,而且思維非常的開闊。據說在大宗業務談判的時候,他那種氣度,讓對方十分的佩服和讚歎。

有一次他和另外一位朋友來到我這裏,在閑聊的時候,自然的就談到了「」這個話題。

當時我說,我就不先告訴你們了,等我寫出來,你們再看也不遲。

今天我就寫一寫這位企業老總的輪迴片段。

中國歷史上在正史中記載的有五位女將軍:商代的婦好、隋朝譙國夫人、唐朝平陽昭公主、遼國蕭太后、最後一位就是明朝

然而被正史記中列傳記載的只有這位明朝的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明末著名女將。《明史?秦良玉傳》中記載: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

概括起來就是這位女將軍生在明朝末期,自小喜歡習武,後來嫁給土司、石砫宣撫使馬千乘為妻,後來幫助丈夫平定楊應龍的叛亂,丈夫蒙冤病故於獄中之後,與兩位兄長一起揮師遼東,大戰後金(即後來的)其長兄戰死。後來平定奢安之亂后二哥戰死;進京勤王,其子眼中一箭。後來和天魔星下世的張獻忠展開拉鋸戰。

崇禎十七年,張獻忠攻陷四川,于成都稱帝後派人招降四川各土司,當時秦良玉軍事力量已經很弱小,其屬下有建議投降的,有建議轉移的,但秦良玉不肯投降魔王張獻忠,作《固守石砫檄文》(附后),誓與石砫共存亡。於是秦良玉分兵守衛各處險要,張獻忠之前與秦良玉多次交戰被擊敗,雖然現在勢力龐大,但還是對秦良玉有所忌憚,故而不敢靠近秦良玉守衛的石砫。而且因為殺人魔王張獻忠佔據四川之後,大肆殺戮造成百姓民不聊生,很多的百姓都逃難到石砫。因秦良玉作為石砫土司,將自己境內治理的井井有條,逃難百姓多去石砫等得以安居樂業。

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張獻忠與清軍作戰,兵敗身死,而明朝也已被李自成所滅,秦良玉于不久后的永曆二年(清順治五年,1648年)壽終而死。終年75歲。

秦良玉在明末清初的歷史環境中,縱橫華夏,馳騁疆場,用一生的表現來詮釋了一個女人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對手下將士的「忠」與「義」。

在南北朝時期出現《木蘭從軍》的樂府詩歌,在宋朝出現楊門女將,但在正史中沒有記錄這些女將的英烈壯舉。就拿宋朝來說因當時屬於提倡文治,抑制武治時代,對於一些武將在正史中記述的就少,甚至被有意避諱。所以楊門女將的英勇事迹沒有載入正史,只是被後人寫入小說中,才得以流傳。這樣一來上天為了彌補宋朝正史被閹割,而在明朝出現一位有血有肉,實實在在的女將軍,就是告訴後人:巾幗英雄是存在的。

那麼是哪些機緣讓秦良玉馳騁在明末清初的中土大地上呢?那這要從明成祖朱棣時期在昆崙山上一位總攬社會發展形勢的所召開的道場說起。

要說那次道場之前,我們先要交代一下昆崙山的作用:

其實作為昆崙山雖然處於中國的邊陲,但在這個中國範圍內的山脈當中,泰山是帝王之山,所以很多皇帝去泰山封禪,以求得上天的肯定。黃山是當初軒轅黃帝得道升天之山;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其他的名山各有其功用。然而昆崙山是地位比較特殊。這裏經常是一些神仙和地上溝通的地方。屬於那種安排人間社會形勢的「大本營」。商朝末年有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下昆崙山,扶周滅商;後來周穆王去昆崙山覲見西王母;再後來謀略家鬼谷子在昆崙山所教授的幾個徒弟:張儀、蘇秦;孫臏、龐涓在春秋戰國時期,對時局影響很大。

當時很多各門的修道人甚至一些僧人或者俗家的一些修鍊人還有管理人間社會形勢發展的一些神,在這裏舉行了一次聚會。

只聽總攬社會發展形勢的那位神仙(簡稱「上仙」)說:明朝的國運到崇禎皇帝的手裡必須結束。到時候會用天災來激起民變,同時將有兩個天魔星(李自成、張獻忠)下界,擾亂社會。但因為這兩位天魔星不是上天託付治理華夏的人,所以必須失敗,在這個過程中,崇禎要斬「左手」,撤掉上天託付的人入主中原的屏障;扶「右手」,讓這個人要抑制天魔星的邪惡。等待上天所託付的人,蕩平天魔。期間還需要有一個人輾轉在大明和起義軍(或可叫做「天魔軍」)還有後來入主中原的大清之間,為的是到時候成就一代聖主()的威德。

這位神仙說完后,環顧四周,這時有一位華山派修鍊人說,那我去當崇禎吧。我要即要有勤政之心,但又要有猜疑之癖好。就如同華山一般,一條路走不好,猶豫猜忌,就有葬身谷底的可能。她的師弟說那我就當要被「斬」的左手吧。奮力抵抗大清展現一種「忠」的表現。被崇禎殺害,是圓了崇禎亡明的「召喚」。

此時來自武當山的一位女道士說,那我就當崇禎的「右手」吧,我本身是女的,應了上仙的「右」字,而且我出身於武當,那我就用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武」的力量來表現「忠」和「義」,勤王,為國家平叛,雖然明亡是天意,但我要對天魔軍進行最大限度的牽制,我要熬到天魔星的死亡,我才會瞑目。

此時有一位在俗世中修行的人說,那我就轉生成那位不忠不義輾轉于大明、大順(天魔星李自成一夥)和大清之間的人吧。雖然會留下千載罵名,但要完成破除天魔軍成事,熄滅明朝殘餘勢力的火種,成為康熙樹立威信的靶子吧。角色雖然有些反面,但也的有人演呀?雖然輾轉於三個勢力之間,但根本上是不屬於這三種勢力,最終會在雲貴一帶盤踞而終的。

聽到這裏,那位上仙一笑,到時候大清的皇帝和天魔星會由另外的神仙來安排。當然大清皇帝是屬於正神下世,而天魔星,那自然會屬於邪神下界,禍亂人間。

而大明王朝雖然到崇禎那裡結束,但因為要給未來留下一份或者說是(因為明朝的來歷,是當初明太祖朱元璋參加義軍,而此義軍信奉明教,漢民族農耕文化與游牧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等等方面都不一樣)的力量,反清的抗爭會持續很長時間。後來這批明朝人很多都會轉生輾轉到大洋彼岸(注:現今的的美國與加拿大)。信仰也就成為他們將來的立國之本,能夠堅守信仰,並且同情、支持堅持有信仰的人。

而天魔星所帶的一群人,將來會轉生到這塊大陸南端的一個小島上(今天的新加坡),因為這兩個天魔星是禍亂中土來的,會給將來在人間演繹真正的歷史大戲的時候作為樣板和鋪墊。到時候為政者會誇讚天魔星,但勿容置疑的是,天魔星最終還是被殺,也印證了將來為政者的最終覆滅的結果。同時到那個時候,新加坡和周圍的幾個小國家會和那時的為政者串通,為害那時要傳遍全人類的信仰。

上仙說完,這次道場就結束了。各種修行人都領命而去,有的修道人在後世中在中土也轉生過,在本系列《夢回明末——明朝崇禎皇帝的》一文中我們也提到過,這些我們不再細表。

到了崇禎時代,天災人禍頻繁,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李自成、張獻忠兩位天魔星降世,嚴重的動搖了大明王朝的根基。袁崇煥護國保民全力抵抗后金(大清)結果因崇禎皇帝猜疑心過重而被殺;最終大明被天魔軍所滅。後來南明諸王在一些將領如:史可法、鄭成功等等先後的擁戴下,堅持抗清很多年。

秦良玉以一個女兒之身,血戰沙場,譜寫了一曲忠義之歌。而吳三桂作為明朝的總兵,後來本想投奔李自成,因為李自成手下貪得無厭(綁架了吳三桂的父親要錢,而且霸佔了他的小妾陳圓圓)這下子吳三桂被惹怒,轉而投靠大清,並引領清軍入關。為了平息漢人的怨氣,他又打出反清的旗號。但後來又殺害了被緬甸土司的送回的南明永曆皇帝。並覺得康熙年紀小,不能把他怎麼樣,而在西南搞獨立王國,而稱帝幾個月。最後被康熙皇帝剿滅。康熙的削藩舉措,成了康熙的偉大功績之一。

圍繞女將軍秦良玉的話題限於篇幅我們就說這麼多了。

最後讓我們看看那位千古女將的在危難時期的浩然正氣和不屈風骨,附秦良玉所寫《固守石砫檄文》全文如下:

為傳檄布告我父老軍士同心禦侮事。慨自獻賊犯蜀,石砫震恐,有議降者,有議遷者。嗚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劍,四征不庭,乃定丕基。今皇上神聖英武,獨運廟謨,獻逆雖狡,指顧成擒。我父老軍士,奈何不詳查虛實,妄聽謠諑,滋長寇賊之威,挫餒軍旅之氣耶?本使以一弱女子而蒙甲胄者垂三十年,上感朝廷知遇之恩,涓埃未報;下賴將士推戴之力,思其功名。石砫存與存,石砫亡與亡,此本使之志也!抑亦封疆之責也!(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