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傳記之十二】李靖篇(上)

2016年01月28日 6:55     評論»

四方壯志彌恩仇 吳楚煙銷奇策中 作者:柳笛

李靖(素素/

李靖,字藥師。靖乃安定靜默之意,藥師為佛國世界之覺者。這般謙謙祥和的名字加諸一人之身,無怪乎歷代傳奇、演藝作品都愛反覆流傳他的故事。他與紅拂女的風塵奇緣,代龍王興雲布雨的神跡,至今仍是婦孺皆知、口耳相傳的美談。李靖早已化身為後人心中的風流神將,而真正被歷史銘記的,是他在人世間、在風雲際會的隋唐之交,創造的一個個軍事奇談。

在初唐的武將中,李靖可謂最特別的一位。他幾乎是唯一可與秦王在兵法上一較高下的將領。秦王征戰北方時,尉遲恭、秦瓊等開國名將大多追隨秦王出生入死,而巴蜀、荊楚一帶,卻是李靖獨當一面,統領逐步平定水鄉江南。若說大唐半壁江山由秦王一手打下,那麼另一半恐怕要歸功於李靖。

與高祖恩怨

李靖姓字非凡,出身亦是不俗。在惜字如金的青史中,他有著殊為精彩的出場:姿容瑰偉的世家公子,文武兼備的翩翩少年,一出口便是經天緯地的豪言。他常對親人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如果不是身負天縱之才,怎敢躊躇滿志、輕言功名?相對的,是諸位名士讚賞的佐證。在家中,他的舅舅、隋朝名將韓擒虎說:「天下能夠談論孫武、吳起之兵法的,唯有此人。」在朝中,隋臣楊素、牛弘皆以李靖為俊傑。楊素甚至指著自己的座位對他說:「卿終當坐此!」

在萬眾矚目之中,李靖于大業末年做到了馬邑郡丞,在太原留守李淵麾下和突厥人作戰。此時,反隋叛亂此起彼伏,天下已成亂象,李淵有心平亂救世,暗中招兵買馬準備起事。此舉沒有瞞過身邊的副官王威、高君雅等人,同樣也驚動了心思縝密的李靖。李靖出仕隋朝,此時惦念的自然是隋主安危。但他的高明,在於不和李淵正面交鋒,而是偽裝成囚徒,準備潛行到江都,向煬帝密告。但當他到達長安時,關中大亂,因道路阻塞而滯留京師。及李淵攻佔長安,李靖便作為告密的叛臣被俘,即將問斬。

在生死關頭,李靖亦渴求生機。想他壯志未酬,功業未建,怎敢輕拋這一世人身?他向曾經的首領高呼:「唐公舉事,本意是為天下人除暴政,怎麼不想著完成大事,因私怨斬殺壯士呢!」李淵雖視他為禍患,聞其心聲亦壯其志。二公子李世民敬重他的才識和膽氣,也為他請命。李淵便順水推舟釋放李靖,世民更召他入幕為賓。

使功不如使過

武德初,李靖曾隨秦王李世民征討在洛陽稱帝的王世充,正遇盤踞江陵的蕭銑作亂,率水師攻取唐朝的峽州、巴蜀等地。高祖李淵臨時調遣李靖,安輯蕭銑。蕭銑乃南梁宗室後裔,煬帝的蕭皇后正是其遠親。大業十三年,蕭銑起兵,次年稱帝。武德三年,高祖下詔命親王李孝恭征討。自此,李靖之才嶄露頭角。

李靖有心藉此戰機在高祖面前立功,化解過往仇怨,立即領兵南下,途徑金州,遇蠻人鄧世洛屯數萬賊兵于山谷。李瑗征討,數次敗北。李靖為其點撥一二,再次出戰,李瑗一舉擊潰蠻兵,俘虜甚多,唐軍得以順利通過金州。李靖等人抵達峽州時,蕭銑憑險塞阻截,大軍久之不得行進。高祖得知,怒其遲留,暗中命峽州都督許紹將李靖處斬。許紹是位賢士,惜李靖之才,便冒險為他請命,這才保住李靖一命。

不久,蠻人冉肇則叛唐而犯夔州,李孝恭初戰失利。李靖親率八百士卒襲其營壘,再勝蠻兵。他又在各大險塞安設伏兵,待賊入瓮,一戰而殺蠻首,俘獲五千多人。當捷報快馬加鞭傳至高祖面前,李靖終於得到君王的信任和嘉獎。高祖向朝中公卿稱讚:「我聽說任用有功勞的人不如任用有過失的人,李靖果然立了大功。」他頒璽書慰勞李靖:「卿竭誠儘力,功績卓著,不必擔心功名利祿了。」繼而親筆敕文「既往不咎」,以示信任與厚愛。

南平蕭銑

武德四年正月,招安之事未竟,李靖洞察兩軍形勢,上陳滅蕭銑十策,獲得高祖首肯。二月,高祖授李靖為行軍總管兼行軍長史,隨李孝恭再圖江南。因李孝恭不曉軍旅,高祖將「三軍之任,一以委靖」,使李靖成為實際統帥。李靖遂厲兵秣馬,日夜操練水軍,準備南征。八月,唐軍進駐夔州。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李靖沒有把眼光局限在練兵,而是放眼天下。巴蜀一帶新歸唐朝,尚不穩定,李靖為安心作戰,勸說李孝恭把當地部族的酋長子弟召來,根據其才能優劣授以官職,外示引擢,實以為質。

萬事俱備,只待一場硬仗。時為夏季,江水泛漲,蕭銑自恃三峽天險,料定唐軍無法作戰,於是休兵懈怠。九月,李靖欲率師過峽州,而諸將畏其湍流請求停發。兵貴神速,李靖以過人的膽識力排眾議:「如今蕭銑尚不知情,我們趁著水漲順流而下,速至江陵,正是所謂『迅雷不及掩耳』,是兵家上策。縱使蕭銑得知唐軍出征,倉促間調集軍隊,也無法迎戰,擒拿蕭銑就如探囊取物。」李孝恭搶先響應,依其計策領戰艦兩千余艘,沿著三峽,乘風破浪進發。因蕭銑未設防禦,唐軍一路乘勝,於十月抵達夷陵。

蕭銑有一驍將文士弘,擁兵數萬駐守附近的清江。李孝恭急功近利,欲發兵征討。李靖極力勸阻,告誡他文士弘是救敗之兵,銳不可當,待其士氣衰弱,才可決戰。李孝恭一意孤行,留李靖守營,自己領兵出戰,結果在李靖預料之中。但此戰之後文士弘這邊卻大意輕敵,貿然縱兵搶掠。李靖見機,領餘下軍士突襲。文士弘之兵正肩扛手提,四處橫行時,突遇李靖奇兵,頓時大亂,死傷近萬。

攻克夷陵后,李靖不辭辛勞,又率五千輕騎作前鋒,直抵江陵。李孝恭領大軍在後。城內的蕭銑寢食難安,城外的唐軍卻氣勢如虹。蕭銑手下勇將相繼落敗,被俘士卒四千多人,大批舟艦成為唐軍的戰利品。眼看勝利在望,李靖宣布停戰,命李孝恭將所有戰船散棄長江中,任其順流漂下。諸將疑惑,為何不將辛苦收繳的戰船作為武器壯大兵勢?李靖耐心解釋:「江陵連山接水,我們孤軍深入,若攻城未拔,對方援軍四集,就會腹背受敵。現在放棄舟艦,援兵趕來一定以為江陵城破,不敢前進。這樣,我們就有足夠的時間擒賊。」

李靖不費一兵一卒,以一則疑兵之計便把大批援兵擋在長江下游。蕭銑內外隔絕,困守孤城,終於走投無路,出城投降。李靖入城,軍令嚴肅,秋毫無犯,城中百姓無不心悅誠服。援兵真正趕到江陵時,亦敬服於李靖治軍之能,自願放下武器,不戰而降。

經此一役,李靖助唐平定了江南最大的割據勢力,戰功卓著,進一步得到高祖倚重,被尊封為「上柱國」。這一年,李靖年過半百,相較於早年獲罪于高祖,也算是大器晚成。然而這隻是他建功立業的起始,他的一生還有很長。平輔公祏、滅東突厥、破吐谷渾,無一不是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的典範戰例,無一不是點亮他生命的萬丈榮光。@#

來源: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婧鋮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