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銘文在京面世 證實大禹確有其人

2013年09月05日 17:28     評論»

【新生10月24日訊】一件鑄有「大禹治水」與「為政以德」等內容的青銅器在北京日前面世,它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關於大禹及德治的文獻記錄。專家認為這證實了大禹及夏朝的確存在。

這件約兩千九百年前鑄造的青銅器名為遂公(上須下皿),上面鑄有銘文九十八字。它是今年春天由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專家在海外文物市場上偶然發現的。專家們認為,這件遂公(上須下皿)是中國古代西周中期遂國的某一代國君「遂公」所作的青銅禮器。

中國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兼首席科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李學勤教授今天在相關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上須下皿)上所鑄長篇銘文字體優美;字數雖不算多,但幾無廢言。銘文記述大禹採用削平一些山崗堵塞洪水和疏導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並劃定九州,還根據各地土地條件規定各自的貢獻。在洪水退後,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崗上的民眾下山,重新定居於平原。由於有功於民眾,大禹得以成為民眾之王、民眾之「父母」。銘文並以大段文字闡述德與德政,教誨民眾以德行事。

李學勤表示,銘文中所述「禹」是夏王朝的奠基人。沒有大禹,便沒有夏,更沒有「華夏」。但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夏王朝是否存在,長期以來廣受爭議。遂公(上須下皿)的發現,將大禹治水的文獻記載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也最為詳實的關於大禹的可靠文字記錄,表明早在兩千九百年前人們就廣泛傳頌大禹的功績。夏為夏、商、周「三代」之首的觀念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深入人心。

據了解,該文物已於近日入藏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不日將正式對外展出。

中國新聞社2002年10月22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