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正體

【神僧】標籤文章列表

  • N/A

不跟老僧走,災禍來時悔已遲閱讀全文»

文:德惠
韋昭度,字「正紀」,是晚唐時期的高官。他在黃巢造反攻破長安時,追隨唐僖宗逃入蜀地,拜戶部侍郎,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擔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副宰相)。
唐朝時期宰相官職名目較多,《新唐書•宰相表》列出宰相之名目多達四十余個,而同平章事是其中資歷最淺者,是最低階的副宰相,但各類宰相官職[……]

Read more

日期:2023年11月06日 | 分類:傳統文化

定時鳴響的石頭神奇的木球使者閱讀全文»

文:《清流》正見周報 編輯
定時鳴響的「石頭」
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73年至1620年),貴溪(今江西貴溪市)有個鄉民鋤田,發現了古城牆的遺址,便順手挖了起來,看見一塊色澤漂亮可愛的石頭,就將這石頭帶回去給自家的小孩做玩具玩耍。過了幾天,他家發現這石頭的奇異之處:每逢中午和晚上子時(23點到凌晨[……]

Read more

日期:2023年06月10日 | 分類:宇宙奧秘

為他人著想 產生的善能量有多大呢?閱讀全文»

文:懷忍忍
人心中有一種善能量,光輝耀天地。那是怎麼產生的呢?
人心中有一念,天地盡皆知嗎?心存善念也起作用嗎?善念能起多大作用呢?古人留下許多救世明鑒,留給我們一面面明亮的鏡子,強大能量流轉不滅。
「黑額」如何逆轉生死劫?
這是清朝時發生在金陵的事情。有數十人一起渡江,船行到江心忽然颳起大風,一陣[……]

Read more

日期:2022年10月16日 | 分類:宇宙奧秘

古代科技:神奇的「木球使者」閱讀全文»

文:德惠

明武宗時期,西湖邊上有一位「板庵大覺禪師」。他是位神僧,創建的佐國寺,極為恢弘壯麗,前後耗資數十萬兩銀錢。這些銀錢都是他差遣「木球使者」從諸位施主那裡化緣得到的。
木球使者「大如斗,圓如球」,表面描繪五彩圖形,它沒有翅膀,也沒有腳,卻可以「無翼而飛,不脛而走」,飛到那些豪門大戶[……]

Read more

日期:2021年12月29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侯疑始的奇夢與奇遇閱讀全文»

文:德惠 來源:正見網
近代江蘇無錫文人侯疑始先生,本名侯毅,字「雪農」,號「疑始」。後人多稱其號,本名倒用的少了。他是郭則沄先生的文壇好友。郭則沄在政界、文化界交友很多,而且有意收集奇聞異事。因此上流社會很多人都把自己經歷或知道的神奇事件告知郭則沄。侯疑始也不例外,將自己的奇夢與奇遇說給他聽。
奇[……]

Read more

日期:2021年02月24日 | 分類:傳統文化

誦讀《幼學瓊林》:釋道鬼神(四)閱讀全文»

文:紫穹 來源:正見網
【原文】
達摩一葦渡江,欒巴噀酒滅火。吳猛畫江成路;麻姑擲米成珠。導引胎息,道士之修持;飛錫掛錫,僧人之行止。僧家拜禮曰和南,道家拜禮曰稽首。
【註釋】
達摩:中國佛教禪宗創始人。傳為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傳說達摩過金陵時見過梁武帝,但話不投機,回江北無船,於是便用一根蘆葦渡過長[……]

Read more

日期:2020年12月23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佛家故事:諦輝和尚軼事閱讀全文»

文:德惠 來源:正見網
清代靈隱寺里有一位住持僧人,法名「慧輅」,字「諦輝」(也有的資料寫作「諦暉」)。明朝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出生,少年出家于靈隱寺,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圓寂于靈隱寺,壽至九十八歲(虛歲九十九)。清聖祖康熙大帝南巡時,賜匾額給諦輝住持的靈隱寺「翠華重臨」,並賜諦輝御書[……]

Read more

日期:2019年12月07日 | 分類:傳統文化

酌古鑒今:官場考評之詞(數文)閱讀全文»

文:陸真 收集整理 來源:正見網
一、神僧治病
清代徐珂《清稗類鈔》記載:青浦南門外,離城二十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座覺誨庵,原來裏面沒有和尚。清穆宗同治年間,忽然來了一個和尚,赤身裸體,沒有穿衣裳,只是用破被子,把自己掩蓋著。當時正是嚴冬季節,他躺在地上幾天都不起來,看到的人都可憐他,給他錢、米,他不[……]

Read more

日期:2019年09月14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佛家故事:少林寺緊那羅王的傳說閱讀全文»

來源:正見網

「緊那羅」是佛教護法神天龍八部中的一部,但一般沒有單獨供奉的,可唯獨少林寺中大雄寶殿東側,卻有緊那羅殿專門供奉這位護法神。為何如此呢?其中有一個傳說。
據說,元朝至正年間(西元1341至1370年,當時皇帝為元順帝),少林寺來了一位蓬頭赤腳的僧人,少林寺收留了他,讓其在廚房中幹活。[……]

Read more

日期:2018年12月17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信與不信兩結局閱讀全文»

文:如一
來源:正見網
後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在位時,全面改革,開疆擴土,戰無不勝,被譽為五代時第一明君,但為何在位僅五年六個月,就身死國滅呢?
955年五月,柴榮繼位的第二年,下詔大毀佛寺。境內佛法寺廟,除了有皇帝題字的可保留外,每縣只留一寺,其它盡毀。全國共拆廟30360所,毀佛像鑄錢,近百萬僧[……]

Read more

日期:2018年02月06日 | 分類:傳統文化

西遊記里的一個重要角色被大大低估閱讀全文»

作者:六神磊磊

總是說金庸,這裏來聊一聊《西遊記》。
一、
在《西遊記》里,我們總是容易忽略一個很要緊的角色——白龍馬。
比如,一說到唐僧師徒,大家就說「師徒四人」。
電視劇里這樣講,原著里也這樣講,好像去取經的就只有四個,師父嘮叨,悟空降妖,八戒騷搞,沙僧扛包,「師徒四人」成了取經組合的官方推廣[……]

Read more

日期:2017年12月26日 | 分類:傳統文化

【故事新編大家聽】人面瘡的故事 -袁盎和晁錯的冤業閱讀全文»

記者/主持人:雪莉
來源:希望之聲  (那泉水一淋到膝上,只覺的一陣痛徹骨髓,劇痛使他 悶絕過去,昏倒在地。 待醒來時,膝上的人面瘡已經不見了)
點擊收聽
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您來到希望之聲『故事新編大家聽』節目。我是雪莉, 我是東方。

我們今天要給大家講一個『人面瘡』的故[……]

Read more

日期:2017年10月07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不厭病僧 冤報得解閱讀全文»

悟達國師法號知玄,與一名僧人在京城邂逅,此時該僧人正患有一種叫「迦摩羅」的重病。人們都不知道該僧人實際上是一個異僧,都很厭惡他,唯有知玄伺候該僧人而不知疲倦。後來僧人告別的時候和知玄說:「你以後有難可以去西蜀的彭州茶隴山找我,有兩棵松樹為標誌。」
後來知玄居住在安國寺,懿宗親臨法席,賜予沉香為座,恩[……]

Read more

日期:2017年03月03日 | 分類:修行修鍊

從「三武一宗滅佛」事件看善惡必報的天理閱讀全文»

來源:正見網
歷史就象一面鏡子,在反覆印證著善惡必報的天理,也在不斷的警醒著後人,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然而總有自以為是的人,被權欲熏心,妄圖通過滅佛來樹立威信,顯示權威,雖情節各異,但結局雷同,最終在善惡必報的天理面前,重演歷史的悲劇,留給後人做參考。古代中國有四位帝王向佛法發難,其中對個人、國家釀[……]

Read more

日期:2016年12月15日 | 分類:傳統文化

【紫鳳文苑】雲門碧洞仙人卧,大夢覺來去歸真(圖)閱讀全文»

作者: 宋紫鳳

華山玉泉院門口的陳摶老祖銅像。陳摶被譽為「天下睡仙第一人」,著有《睡經》。(網路圖片)
(接上篇)
《逍遙遊》寫大鵬「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又將「背負青天」「而後乃今將圖南」。想來扶搖子,以摶為名,圖南為字,亦懷大鵬之志,將做逍遙之游。譬如此刻,扶搖子下山而去,如白雲之出太華,倏忽[……]

Read more

日期:2016年03月25日 | 分類:傳統文化

著名高僧佛圖澄 以神通征服皇帝 圖閱讀全文»

佛教發展到現在,雖已成為世界性宗教廣為普及,但宗派無數而高僧寥寥,信眾雖多而莫名其旨。人多止於燒香拜佛,求富問貴,寺僧亦多滿足於此,見怪不怪,至令高深佛法鮮人弘研,漸漸離了救世度人的本真。遍觀全球,卻是那些以基督教為主的國家,大多社會穩定,人心平和,保護動物,廢除死刑,令人嚮往。原因雖有多種,但我們[……]

Read more

日期:2016年02月25日 | 分類:修行修鍊

拒淫與行淫報應各不同閱讀全文»

古語云: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說明犯了邪淫之罪,報應最重。

明朝寧波地方有位叫孫道的讀書人,因家裡貧窮,就靠著教導孩童讀書作為生活的經濟來源。後來連這份職業也不保,於是寄身到塘西張氏家,幫忙抄抄寫寫,換取衣食。
有一天深夜,張家有一婢女,偷偷的跑到孫道的房間,孫道知其來意,嚴詞的拒絕。而這情景,[……]

Read more

日期:2016年01月12日 | 分類:傳統文化

【故國神遊】雲門碧洞仙人卧 大夢覺來去歸真閱讀全文»

北宋篇(6) 作者:宋紫鳳

華山奇松(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

Read more

日期:2015年11月12日 | 分類:傳統文化

【故國神遊】扶搖直上希夷境 太華頂上白雲深閱讀全文»

北宋篇(5) 作者:宋紫鳳

遠遠望見太華諸峰。竟是山如削成,骨如劍戟,比起武當之蒼秀,又是不同。(網路圖片[……]

Read more

日期:2015年11月05日 | 分類:傳統文化

諸葛亮轉世的故事閱讀全文»

印度的一個胡僧,不知其姓名。他的面貌醜陋,身穿乾陀色縵條衣,腳踏革履,手持鐵錫,化行於京輦。
當韋皋降生的時候,才三天他家就召僧齋,胡僧不召自來,韋氏的家僮非常生氣,只給他一個破席子坐在庭院中。吃完飯以後,韋氏命乳母抱出嬰兒請群僧為嬰兒祈壽。胡僧忽然站起來對嬰兒說:「別久無恙乎?」嬰兒好像很高興的樣[……]

Read more

日期:2015年10月08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一拜天地 婚姻為人倫之本(圖)閱讀全文»

文/周慧心

古人結婚要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圖為中式婚禮喜宴。
在中國傳統的觀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聖的意義,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陰陽之性配合而成。
《後漢書?曹世叔妻傳》記載:「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宋孫覺《春秋經解》:「獨陽不生,獨陰不成。故有天則有地,有日[……]

Read more

日期:2015年05月30日 | 分類:傳統文化

歷史上四次滅佛,為何結局是雷同的?(圖)閱讀全文»

中國歷史上有五位帝王向佛法發難,四次釀成災難,史稱「三武一宗滅佛」。情節各異,結局卻驚人的雷同,對今天正在重蹈覆轍的人們,也是驚人的警醒。

(網路圖片)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音:濤,鮮卑族)親率鐵騎踏平四國,一統北方。當時佛法廣傳,很多人出家修行。他438年下詔[……]

Read more

日期:2015年04月03日 | 分類:傳統文化

【古代惡報故事】行淫招禍 摧殘福德閱讀全文»

【明慧網2005年11月26日】裴章,山西省河東地區人,他的父親與神僧曇照法師極為友善。曇師精於相術,他看裴章的相,天庭飽滿,地閣方圓,將來的功名事業,一定很有成就。
裴章二十歲時,娶妻李氏,隔年裴章到太原做官,妻子則留在家中。數年後,裴章又遇見曇照法師,曇師十分驚訝的說:「多年以前,我看你是顯貴之[……]

Read more

日期:2015年03月17日 | 分類:傳統文化

【神傳文化】信神敬佛必得護佑 善心寬恕救人救己閱讀全文»

【明慧網二零零七年三月十五日】從前,有一僧人在廟中修行,頗為努力。當時盜賊肆虐,有一天晚上,僧人夢到神告訴他說:「你明天就要死了,有個騎白馬的賊叫朱二,他與你前世有怨仇,你躲不過去了。」僧人在夢中哀求道:「念我今生多行善事,求您救護。」神說:「我不能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了。」
第二天天明,果然有[……]

Read more

日期:2015年01月30日 | 分類:傳統文化

佛家故事:慧辨和尚預知未來閱讀全文»

作者: 莫求

古時的許多修鍊人具有預測未來的能力。(網路圖片)
據《清稗類鈔》記載,浙江天台山上曾有位和尚法名慧辨,人皆稱他為「老法師」。據熟悉他的人說,他生於元朝末年,到清末時已是五六百歲的人了。他終日面壁修鍊,不吃不喝,不管是春、夏、秋、冬,他都只穿一件單布襖,從來不換,但也不臟。有客人來了,[……]

Read more

日期:2015年01月29日 | 分類:傳統文化

【神傳文化】相由心生閱讀全文»

【明慧網】「相由心生」一詞在神傳文化中佛道兩家都有所用。這裏的「相」一般是指事物的表現形式,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各種事物的表象,而這種表象變化萬端,都由於人心的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表現狀態。
佛家講「相由心生」,主要是讓眾生明白「可見之物,實為非物」,「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

Read more

日期:2015年01月03日 | 分類:傳統文化

四次滅佛的歷史,重演雷同的結局閱讀全文»

【明慧網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上)
中國歷史上有五位帝王向佛法發難,四次釀成災難,史稱「三武一宗滅佛」。情節各異,結局卻驚人的雷同,對今天正在重蹈覆轍的人們,也是驚人的警醒。
第一位: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北朝時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音:濤,鮮卑族)親率鐵騎踏平四國,一統北方。當時佛法廣傳,很多人[……]

Read more

日期:2014年12月24日 | 分類:傳統文化

太平廣記 – 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閱讀全文»

書名:太平廣記 作者:李昉
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
韋安道
—————————————-

韋安道
京兆韋安道,起居舍人真之子。舉進士,久不第。[……]

Read more

日期:2014年11月28日 | 分類:傳統文化

太平廣記 – 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閱讀全文»

書名:太平廣記 作者:李昉
卷第一百九 報應八(法華經)
沙門靜生 釋曇邃 釋慧慶 費氏 趙泰 釋慧進 沙門法尚 釋弘明 釋志湛 五侯寺僧 釋智聰 曇韻禪師 李山龍 蘇長 尼法信 李氏 徹師 悟真寺僧 釋道俗 史阿誓 石壁寺僧
————&#[……]

Read more

日期:2014年11月19日 | 分類:傳統文化

林有竹萬固 竹下多怪石──蘇州獅子林閱讀全文»

(網路圖片)◎李素 整理【明心網】蘇州向有「園林之城」的美譽,獅子林與「滄浪亭」、「拙政園」和「留園」並稱蘇州四大名園,代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園林藝術風格,是中國私家園林的典範。 獅子林始建於元至正二年(1342年),元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高僧天如禪師為紀念其師中峰禪師建菩提正宗寺,后[……]

Read more

日期:2013年09月07日 | 分類: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