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陌生人請命

2013年10月26日 20:02     評論»

◎李家同

【明心網】「做一個好人」是我們神聖而不能被剝奪的權利。

《陌生人》這本書收集了我最近幾年來所發表的文章,大概因為我的第一本書《讓高牆倒下吧》賣得不錯,聯經出版事業公司願意出版我的第二本書。

我是完完全全的業餘作家,學的是電機,研究的是計算機科學。能夠寫出一些文章來,頗令大家好奇,很多人都在不斷地問我同樣的問題:「李老師,你是學工的,怎麼寫得出這些文章來?」過去我不敢回答這種問題,理由很簡單,我總認為我的文章不夠好,沒有資格回答這樣的問題。現在,我仍然不敢說我的文章好。可是我的文章好有人認為是事實,所以我就針對這點在此設法作答吧!

我寫文章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確立一個主題,第二個階段是編一個故事,將這個主題透過故事表現出來。

有一天,我參加一個晚宴,宴會中我提到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老先生得了老年痴呆症,雖然住在女兒家,卻不認識女兒,因此他對他的女兒分外感激,因為他以為自己是陌生人。宴會結束以後,一位客人來找我,告訴我這個故事使他非常感動,勸我將它寫出來,讓大家知道。

當晚在回家的路上,我得了一個有關主題的靈感,那就是我們替陌生人服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第二階段在於構思一個故事,有的故事的確比較難構思,可是這個故事卻簡單得很,我想了一個幾乎是平鋪直敘的故事,因為當天晚上在一家旅館的餐廳里吃飯,我就選了一家飯店做為故事的地點,我在歐洲旅行的時候,常住在一些小而老式的旅館,這些旅館提供晚餐,而且是家庭式的,氣氛非常好,這個經驗使我輕而易舉地寫出了〈陌生人〉。

我雖然很喜歡〈陌生人〉這個短故事,可是我總認為故事太不曲折。雖然發表了,仍然怕被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朋友說這篇文章寫得好,清大的王炳豐教授就以電子郵件來告訴我他如何地喜歡這個故事。有一位讀者寫信來,建議我如有第二本書問世,應該以「陌生人」為名。

靜宜有一個女學生,告訴我她的一個故事,她小的時候,生病住在台中榮總,兒童節到了,附近的病童們都回家度假,只有她不能離開,當然心情非常不好。就在這個時候,東海大學的一位女學生帶了一些玩具來看她,還講故事給她聽。

十年後,我們的這位女學生在一家加油站替機車加油,加油站里的收音機傳出一個消息:台中榮總徵求探訪病人的義工,她立刻打電話去應徵,從此也開始了替陌生人服務的生涯。

每一個時間,每一個地方,都有一些陌生人渴望我們的愛與關懷。全世界有十億人每天可供支配的錢只有一元美金,他們沒有辦法找到好的工作,他們的孩子沒有任何教育,他們沒有好的房屋可住,他們沒有足夠的食物可吃,有的人終生和乾淨的水無緣,對他們而言,醫生和藥品都是只有在夢裡才有的。音樂和藝術,即使在夢裡都沒有。這些數以億計的窮人,對我們而言,全是陌生人。我決定以陌生人作為第二本書的書名。

要我找一個主題,絕非難事,打開報紙,就可以找到。前一陣子,報上提到青少年飆車的新聞,為什麼他們要飆車?無非是因為他們通常沒有什麼成就感,飆車至少使他們有一些成就感。巴西大批青少年站在火車上進站或離站,使我編出了〈飆車〉這個故事。也希望社會能重視飆車孩子們的心理問題。

聽收音機更常使我得到靈感,每到了夏天,收音機里就會一再警告大家不要到戶外去,因為紫外線太強了,我每次聽了都很不舒服,因為有大批在戶外作苦工的勞工們是不能管什麼紫外線的,我們這些在夏天可以在屋內吹冷氣的人,往往會忘掉窗外在烈日下流汗工作的勞工。〈苦工〉是我對他們表示的一點敬意。

今年我參加了評鑒師範大學和師範學院的工作,也不禁對於中小學老師們深表感激。我們國家不是沒有青少年犯罪之事,可是在學校里?^書的青少年很少犯罪的。為什麼?還不是因為在學的學生以老師為他們學習的對象。老師們對國家最大的貢獻不在於學問的傳授,而是在於榜樣的建立,〈考試〉就是在這個觀念之下寫成的,當然這篇文章也是為了提醒我自己要做一個好老師。

我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對於天堂和地獄,我一直感謝龔士榮神父,他在一次講道中,說天堂是充滿了愛的地方,地獄則是充滿恨的地方。年紀大了,深深感到這句話有道理。我最同情那些成天心中有恨的人,他們真是活在地獄之中。我更羡慕那些心中有愛的人,他們簡直就活在天堂之中。天堂或地獄,完全存乎在心也。〈我在天堂嗎?〉就是這樣寫出來的。

我知道上海的龔品梅主教在文革的時候被關進了監獄,可是他在監獄中仍然感動了不少人,共產黨可以將他失去自由,可是永遠無法禁止他做一個好人,〈禁令〉討論的只有這一點:「做一個好人」是我們神聖而不能被剝奪的權利。

我最喜歡的聖經經文是馬太福音(天主教譯成了馬竇福音)第二十五章第三十一節關於公審判的那一段,因為耶穌說「凡是你替最小弟兄做的,就是替我做」,一下子,耶穌提高了世界上所有弱勢團體的地位,我們基督徒去照顧窮人,探訪病人或犯人,已不再是施捨,而是因為我們基督徒將他們看成了耶穌基督。這一句話影響力極大,多少基督徒肯到最黑暗的地方去散播愛,完全是因為這一句話的緣故。可是這一句怕也是最不受重視的話,因為幾十億基督徒中,有多少人在照顧「最小的弟兄」?我每次想到這一句話,總會感到無限的慚愧,因為我自己知道世界上有太多的弱小兄弟需要我的幫忙,我總找個藉口逃避了。

我已六十歲了,距離見天主的日子越來越近了,〈五和一〉這篇文章其實是寫了給我自己看的,我希望在我的葬禮中,有人肯?^這一段經文:「我餓了,你給我飯吃;我渴了,你給我水喝;我赤身露體,你給我衣服穿……」

我曾經寫過〈我是誰〉,這次寫了〈我是我〉,其中有一些情節可以交代一下。圍城和炮聲忽然停掉的那一段,是我個人的經驗,上海淪陷給共產黨的時候,我在上海,當時只有十歲左右,可是總記得每天晚上可以聽到炮聲隆隆,而且炮聲也越來越近。有一天晚上,忽然幾乎聽不到炮聲了,爸爸注意到了這一點,告訴我們這是大概表示戰事要結束了。第二天早上十一點,爸爸到學校來接我們孩子回家,小學校長在校門口親自送學生們回家,叫大家保重。回到了家,我注意到我們隔壁湯恩伯將軍家門口的哨兵沒有了,我和哥哥藝高膽大,到附近所有的碉堡去看,發現每一座碉堡都已人去樓空。我們曾跑進碉堡去看,希望能找到沒有拿走的槍枝,當然無功而返。第二天,上海就變天了。這一段經驗被我寫進了〈我是我〉。

我們中國文學中有一段著名的「林沖夜奔」,我這次決心東施效顰,寫了一段「小孩晨奔」。說來有趣,有一天,我要一早出遠門,必須在天沒亮就上路,當我開車通過寂無一人的街道時,我想出了一個孩子在清晨逃亡的情節。我暗自得意,因為這一段頗像電影里的精彩片段。

希特勒手下有好多位蓋世太保,其中有一位在二次大戰中生了一個兒子,他立刻將他的兒子送給了一個農人夫婦,叫他們將孩子扶養長大,視為己出,也不要告訴孩子他的親生父親是誰,這個孩子長大了,果真一表人才,與眾不同,可是有極堅強的宗教信仰,最後進入隱修院,在祈禱中過了一生。這些也被我溶入了〈我是我〉。

我喜歡到鄉下去,可是從不到什麼名山大川。對我來講,越荒野的地方越好。我常一個人開車向竹東的深山開去,我有一個浪漫的想法,山中白雲深處一定有一個沒有煩惱的地方,而且我有一個更荒謬的想法,這一次我進入深山以後,就不回去了。

可是我也以我的想法為恥,這種自私自利的追求幸福的念頭實在不對。雖然我沒有去找我想像中的樂園,我卻編出了〈李花村〉這個故事,編這個故事,我為了自圓其說,加了一段「後記」,當然這段後記也是假的,沒有想到很多讀者以為這段後記是真的。在此要澄清一下。

為什麼叫李花村呢?因為當時我在苗栗的山上發現山上漫山遍野地開了李花,這和我的姓沒有什麼關係。

李花村解了我從小就存在的一個謎:誰發現了桃花源?陶淵明沒有給答案?我在〈李花村〉里將我的答案講了出來。當然這是我對桃花源記的新詮釋,希望文學界不要對我的觀念太介意。

有時文章寫出以後,就有人以為這是真的故事,〈瓷娃娃〉就是如此。到過美國的人都喜歡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寫在聖誕前夕,在美國,家家戶戶都在點亮聖誕樹,可是家家戶戶也都將陌生人擋在外面。有一次,我去加州找我弟弟,他的電話壞了,沒有聯絡好,我叫了一輛計程車,那位司機是個大漢,他看了地址以後,就大呼不妙,因為那是新社區,地圖上沒有的,好幾次,他硬了頭皮去敲門,當時已是晚上十點左右,沒有一個人應門。而且我們的車子停在那裡,引起大家的注意,我們可以聽到家家戶戶將大門深鎖的聲音。

我也有過一種完全不一樣的經驗,我去英國訪問咆哮山莊,一路走回來,快近小鎮的時候,在路旁看到一幢小房子,這幢小房子的落地玻璃窗,窗-Y上放滿了瓷娃娃,我和我太太都喜歡收藏姿娃娃,因此我立刻停下來看,我還以為這是一家古董店,沒有想到這是一家人客廳的玻璃窗。客廳不大,但布置得非常舒服。這裏顯然治安極好,客廳的玻璃窗才能如此公開地面對馬路。

這兩個不同的經驗聖誕節前夕一齊到了我的腦中,我在一個深夜中寫成了〈瓷娃娃〉。

我必須坦白承認,這個故事的結局非吾所獨創者,而是抄自唐吉訶德的一句話,「你唯一真正能擁有的財物是你的靈魂」,也許有人會問我這個不學無術的人如何會知道這種名句?靜宜大學的網路首頁中有一個「每周一句」,全是英文名句,我是校長,為了讓學生髮現我有學問起見,常上網去看,這一句就是無意中看到的。

小的時候,常和同學們去台北郊外亂逛,有兩次跑進了老和尚住的地方,有一次還被抓進去聽佛法。小孩子根本聽不懂,我的朋友中有一個最為頑皮,他最不耐煩,老和尚講故事給我們聽,他猛然點頭,他大概想這樣可以使老和尚早點結束。老和尚也真的結束了,臨走時,提筆寫了「高僧說法,頑石點頭」送他,意思是你根本是個調皮的小頑石,弄得我的朋友很不好意思。現在想起來,台灣當時一定有不少有智慧而又仁慈的老和尚。我對這些老和尚懷念不已,將他們寫進了〈前途無量〉,人老了,總免不了會懷舊,讀者不要怪我也。

讀者一定會發現我對西方社會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可以開刀的醫院〉、〈無名氏〉、〈物換星移〉和〈善意的人權〉都是我對武器競賽,貪婪的律師和西方人權微弱的抗議,每一年,人類要花九千億美金在軍備上,我們總該表示一下關心吧!

雖然我對世界上有些事情不滿意,我卻下定決心絕不批評任何個人,這個社會有太多人在批評別人。我覺得我總應該多多自我檢討,而不要一直看別人的錯誤。說實話,我自己說不定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祈禱的應驗〉就是在解釋這個觀念。

我們平時都在為我們自己而忙忙碌碌,我們實在應該抽點時間,想想陌生人,一個人如果成天只想到自己,一定煩惱很多,而且也一定不會有多大的快樂。我認識一些在孤兒院服務的人,只要話匣子一打開,他們就會滔滔下絕地談孩子們的事情:某某孩子找了學校,某某孩子找到了事,某某孩子結婚了。他們的生命中,陌生人源源不斷而來。他們的幸福完全建築在那些陌生人的幸福之上。他們的工作永遠不會有終止的一天,因為世界上總有無數不幸的陌生人渴望我們伸出援手。他們是聰明的,當他們要離開人世之時,回顧一生,一定會感到心滿意足,因為有多少陌生人感受到了他們的溫馨。

我們的親人如果遇到什麼不幸,我們會立刻感覺得到,也立刻會採取行動,來幫助我們的親人,我要在此勸讀者在看了我的書以後,也能想到世界上那些不幸的陌生人:他們病了,他們沒有食物吃,他們沒有水喝,他們被關進了監獄。當他們在受苦的時候,我們不要做一個旁觀者。信不信由你,如果你試著向陌生人伸出你的手,快樂與和平會排山倒海地來到你的心中。@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