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生物鍾新發現與我國古代子午流注

2017年10月07日 8:28     評論»

文章取自網路,旨在為讀者提供多元信息,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來源:搜狐

鍾又稱生理鍾,是指生物的生理規律會隨著的變化而不斷改變,它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律性,有一定的時間周期,通常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當然也有生物鍾現象,生理研究表明人體會隨時間節律有時、日、周、月、年等不同的周期性節律。比如人體的體溫,其在24小時內並不完全一樣,通常為早上4時最低,下午6時最高,而醫學研究發現,人體的正常的生理節律發生改變,往往是的先兆或危險信號,矯正節律則可以防治某些疾病。

就在昨天(10月2日),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7年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在人體生物鍾上有新發現的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傑弗里·C.哈爾、邁克爾·羅斯巴什和邁克爾·楊,這三位美國家使用果蠅分離出一種控制生物日常節律的基因,該基因能對一種蛋白質進行編碼,使之在夜晚在細胞內聚集,而白天則進行降解,這一科研成果代表人類發現了人體生物鍾中控制人體時間規律的分子機制,給人類發現的人體生物鍾現象找到了科學的實物依據,因為這種分子機制有助於解釋諸如為什麼人們到了不同時區時的時差反應,並且發現其對人體健康有著更廣泛的影響,比如熬夜、節食、不按規律吃飯和休息等對身體的負面影響等。

通過研究生物鍾,目前已產生了時辰生物學、時辰藥理學和時辰治療學等新。但由於先前人體內並沒有找到控制生物鍾的根源,所以這些學科有時被斥為偽科學,而控制人體器官時間規律的分子機制的發現,無疑將會讓人們對這些新學科重新認識。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我國古人在這方面早有建樹,子午流注針灸法就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在生物鍾「時辰治療學」方面的獨創。

我國古人早就發現了人體生物鍾現象,子午流注就是我國古代有醫學家發明的在針灸學上按時辰規律進行不同穴位的針灸方法,他們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會隨著時辰的不斷變化而的盛衰上面有漲落起伏,並且古代醫學家也發現了人體和在時間規律上的協調性,於是有人把人的臟腑器官和經絡在每天12個時辰中的變化進行了研究,從而發明了子午流注針灸法,所以在生物鍾的研究和使用上,中國古代醫學家早已經走在了前面,因為他們早就已經應用了,而科學的理論證據研究被發現才是近幾年的事。

我國傳統的理論是一種非常注重自然界和人體規律的哲學,中醫主張陰陽平衡,天人合一,並且認為包括人在內的生物都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所以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子午流注在中醫典籍中的《黃帝內經》之《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中都有記載。

《黃帝內經》被認為始作于戰國,成書于西漢,所以最晚也有2000多年了,其中子午流注針灸法的主要理論觀點是: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補則隨其去。大致就是去其盛而濟其弱,使之趨於陰陽平衡,用這樣的方法,針灸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戰國醫學家扁鵲

從上面的介紹也可以看出,子午流注注重時間條件,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體現了中國古人對人體生物鍾的直觀認識。也曾有一些現代學者的研究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活動的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減輕疲勞,預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這些研究成果,或者需要我們去重新認識。

諾貝爾醫學獎評委會將今年的獎項頒發給三位生物鍾分子機制的發現者,也表明國際醫學界對於人體生物鍾對人體各器官和功能的調節作用的重視,亦可見研究生物鍾在醫學上有著重要的意義,今後更將大大鼓勵醫學家們對這一方面的研究。同時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古人一些通過直觀觀察的發現現象也往往不是沒有道理的,雖然子午流注針灸學中還有些東西無法為現代醫學所認可,但其中的人體器官和經絡循時變化的時間規律也許需要我們去重新認識一下。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