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斯加大爆炸

2015年05月13日 16:23     評論»

2013-02-16 21:31

來源: 維基百科

通古斯大爆炸(Tunguska event),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時17分(UTC 零時17分)發生在現今俄羅斯西伯利亞埃文基自治區上空的爆炸事件。爆炸發生於通古斯河附近、貝加爾湖西北方800公里處,北緯60.55度,東經101.57度,當時估計爆炸威力相當於10~15百萬噸TNT炸藥,超過2,150平方公里內的6千萬棵樹焚毀倒下。

據報導,當天早上在貝加爾湖西北方的當地人觀察到一個巨大的火球劃過天空,其亮度和太陽相當,幾分鐘後,一道強光照亮了整個天空,稍後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附近650公里內的窗戶玻璃震碎,並且觀察到了蕈狀雲的現象,這個爆炸被橫跨歐亞大陸的監測點所記錄,其所造成的氣壓不穩定甚至由在當時剛被發明的氣壓自動記錄儀所偵測。在事發後數天內,亞洲與歐洲的夜空呈現出暗紅色;有假說認為這是由於光線穿過在高緯度地區的極度低溫中形成的冰晶顆粒造成的,這種現象常在太空梭返回大氣時出現。在美國的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和威爾遜山台也觀察到大氣的透明度至少數個月有降低。

而如果這個物體再遲4小時37分撞擊地球,那麽這場爆炸將摧毀當時俄羅斯帝國的首都聖彼得堡,而不是人口稀少的通古斯地區,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令人驚訝的是,當時只有很少的科學家對這個衝擊感到興趣,大概是因為通古斯地區過於偏遠。就算當時有任何對這地區的調查,那些記錄也很可能會在接下來混亂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革命和俄國內戰中遺失。

現存對此地區最早的調查是事件發生幾乎20年後進行的。1927年,俄羅斯院(Росси?йская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的礦物學家昂尼德·庫利克(Леонид Алексеевич Кулик)到達通古斯河地區,並在這個地區調查當時隕石撞擊的確切地點。他用隕石上的鐵可能有助於蘇聯發展工業的理由,說服蘇聯對科學調查隊給予資金。

庫列克在1927年時所見傾倒的樹,這時通古斯大爆炸已過了19年。

庫列克的調查隊在1927年終於找到爆炸地點。讓他們驚訝的是,沒有發現任何。燒焦枯死的樹橫跨了大約50公里。少數靠近爆炸中心的樹沒有傾倒,它們的樹枝和樹皮則被脫去。傾倒的樹則是向爆炸中心相反的方向傾倒。

接下來10年,有另外3支隊伍被派到這一地區。庫列克發現一個小沼澤可能是隕石坑,但在排光其中的水後,他在底部發現一些樹木殘支,所以確定那不是隕石坑。1938年,庫列克又找人來航拍整個區域,顯示樹是以一個像蝴蝶的巨大形狀傾倒,然而他仍然沒有發現任何隕石坑。

1950和1960年代的調查隊在這個地區發現了極小的玻璃球灑在土地上。化學分析顯示球內含有大量的鎳和銥—在隕石中常見的金屬,而且也確定它們是來自地球以外的。另外由根那迪·普列克哈洛夫(Gennady Plekhanov)所領導的研究隊發現並沒有輻射異常的跡象,這表示這並不是自然的核自爆現象。

1975年,以色列的魏茲曼科學院的地震學家梅納海姆(Ari Ben-Menahem)分析了通古斯地震波的資料,認為爆炸的能量相當於1000枚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引起了天體物理學家的注意,近一步的模擬顯示小行星可能在10公里的高度就蒸發了,但不排除有1公尺直徑的碎片落下。1991年,義大利的探查隊前往通古斯勘查,找到了兩篇1960年代有關於距離爆炸地點8公里的契科湖(Lake Cheko)的論文,為這百年懸案帶來了一線新的曙光,答案可能就在契科湖底。

關鍵字: 通古斯加爆炸隕石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