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學指標的不確定性

2013年07月05日 20:26     評論»

◎鄭緣

【新生11月8日訊】據《科學》雜誌報導,美國醫學研究所出版了一本厚達千頁的的飲食與健康報告,總結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大分子營養物質的攝入標準。但是與過去相似報告不同的是,該書沒有提供絕對的量化標準,而只是提出了近似的參考範圍。

經過三年的激烈辯論,醫學研究所專家小組的21位科學家達成共識,給出了一個基線指標:20%到35%的卡路里應該來自脂肪,45%到65%的來自碳水化合物,10%到35%的來自蛋白質。而在1989時設定的指標則是,來自脂肪的卡路里不能多於30%,來自碳水化合物的不能少於 50%,其它的卡路里來自蛋白質。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WILLIET指出:「承認我們對真理的無知,這是一件好事。二十五年前,我們給出的是絕對肯定的指標。如,你不能吃雞蛋。」

由於人種,文化,地理位置,食物來源等的不同,很難確定一個最佳食譜。現代營養學家運用生物學,化學,物理等學科的研究手段,進行了近一個世紀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可這份報告卻難以回答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該吃什麼?我該吃多少?」 非常不幸的是科學還不能給出詳細的飲食指導。

這說明現代科學雖然適應於一定的範圍,卻難以有進一步的發展。一旦涉及人體科學研究,卻難以解決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複雜的人體系統已超越了現代科學的適用範圍。要真正了解人體,要麼現代科學徹底改進方法論,要麼建立一種全新的人體科學。

參考文獻

1 SCIENCE,297:1788-1789。

(正見)

發稿:2002年11月8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