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千年文明探討:智慧的力量·古風篇

2023年12月22日 19:08     評論»

文:拂曉

現代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愚昧、落後,技術不發達。這,一方面是對古人的不了解,一方面是迷信于「現代科技發達」 這個誤區,也是進化論假理錯誤影響的結果。特別是中共邪黨長期的無神論「黨文化」洗腦教育,別有用心的掩蓋、歪曲歷史,破壞了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造成的。現代科技貌似發達,卻是一個不良的科技。中國古代的科技才是良性的發展,並且是直奔宇宙真相的發展模式。

本篇繼續討論智慧的巨大作用,列舉一些古例,通過事實來了解古人,體悟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小編推薦:探尋復興中華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拋磚引玉,齊心合力,恢復傳統。

內容一覽:

一、智辨俞兒
二、曹劌敗齊
三、草船借箭
四、張飛以禮示馬超
五、神醫
六、懷丙和尚解難題
七、論膽與智
八、息江濤

(一)智辨俞兒  (取自《東周列國志》)

齊桓公助燕庄王征討敵寇,一路攻無不取。最後征討孤竹國時,大軍到得一處,發現前面兩旁峭壁直立,中間一條小徑,只容單騎,不通車輛。桓公心慌,謂曰:「此處倘有伏兵,吾必敗矣」!正躊躇間,忽見山凹里走出一個東西來。桓公睜眼看時,似人非人,似獸非獸,約長一尺有餘,朱衣玄冠,赤著兩腳,向桓公面前再三拱揖,如相迓之狀。然後以右手摳衣,竟向石壁中間疾馳而去。桓公大驚,問管仲曰:「卿有所見乎」?管仲曰:「臣無所見」。桓公述其形狀。管仲曰:「此正臣所制歌詞中『俞兒』者是也」。桓公曰:「俞兒若何」?管仲曰:「臣聞北方有登山之神,名曰『俞兒』,有霸王之主則出見。君之所見,其殆是乎?拱揖相迓者,欲君往伐也。摳衣者,示前有水也。右手者,水右必深,教君以向左也」。

管仲又曰:「既有水阻,幸石壁可守。且屯軍山上,使人探明水勢,然後進兵」。探水者去之良久,回報:「下山不過五里,即卑耳溪,溪水大而且深,雖冬不竭。原有竹筏以渡,今被戎主拘收矣。右去水愈深,不啻丈餘。若從左而行,約去三里,水面雖闊而淺,涉之沒不及膝」。桓公撫掌曰:「俞兒之兆驗矣」!燕庄公曰:「卑耳溪未聞有淺處可涉,此殆神助君侯成功也」!

那時只有桓公看見了俞兒,卻不知其然。管仲則憑其博學多聞,判斷出那就是傳聞中的「登山之神」俞兒。正是俞兒的出現和「肢體語言」的喻示,使得管仲心中有數了,知道該怎樣行動。

這段故事,雖然是山神的指引,但也有賴於管仲的才智明辨。若按現代人認為「迷信」的觀念,必不理會,就可能前功盡棄。

(二)曹劌敗齊  (取自《東周列國志》)

魯庄公想要伐齊報仇,齊桓公聞之,拜鮑叔牙為將,率師進攻魯地長勺。謀士施伯推薦了一位鄉野隱士給魯庄公,此人名叫曹劌,從未出仕。庄公問曹:「何以戰齊」?曹曰:「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願借臣一乘,使得預謀於行間」。庄公與曹劌共乘一車,至長勺。雙方列陣對峙。齊軍擊鼓進兵,庄公欲鳴鼓對敵而曹劌止之。傳令軍中:「有敢喧嘩者斬」。齊兵來沖魯陣,陣如鐵桶,不能衝動,只得後退。少時,齊又震鼓進兵,魯軍寂如不聞,齊師又退。曹劌聞第三通鼓響,即叫庄公速令擊鼓發兵。齊兵已是第三次進攻,都已不在意了。不料魯軍突然發作,刀砍箭射,迅疾異常,齊兵大敗而奔。

庄公欲行追逐,曹劌曰:「未可也,臣當察之」。乃下車, 將齊兵列陣之處,周圍看了一遍,復登車軾遠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驅車而進,追三十餘里方還,所獲輜重甲兵無數。

戰後,庄公問于曹劌,劌對曰:「夫戰以氣為主,氣勇則勝,氣衰則敗。鼓,所以作氣也。一鼓氣盛,再而衰,三而竭。吾不鼓以養三軍之氣,彼三鼓而已竭,我一鼓而方盈。以盈御竭,不勝何為」?問:「齊師既敗,因何所見而不追,繼又因何所見而追」?劌曰:「齊人多詐,恐有伏兵,其敗走未可信也。吾視其轍跡縱橫,軍心已亂,又望其旌旗不整,急於賓士,是以逐之」。庄公曰:「卿可謂知兵矣」!

長勺一戰得勝,豈不是曹劌智慧的巨大作用?

「一鼓作氣」之語也是由此而來。

(三)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

大約公元209年,曹操大軍南下長江北岸,與東吳對峙,東吳與西蜀聯合抗曹,西蜀的軍師諸葛亮(孔明)赴東吳,與東吳大都督共議抗曹之策。

周瑜發現孔明智謀超群,一方面擔心吳國,另一方面非常嫉妒,面對大敵當前,卻數次謀害孔明。一日議事,周瑜要孔明監造十萬枝箭,暗中又告訴下面軍匠等人故意遲延,凡應用物件,都不與齊備,意在使孔明完不成任務而借故害之。

孔明早知周瑜用心,也早已算到三日後江面將有大霧瀰漫(黃曆九月,秋末冬初),早已心中有數,遂與周瑜立下軍令狀:三日後交付十萬枝箭。孔明密請魯肅準備二十隻船,每船用軍士三十人,船上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余個,分佈兩邊,等待調用。萬萬不可告訴周瑜,否則計劃失敗。

到第三日四更時分,開始行動。五更左右,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叫船隻一字排開,就船上擂鼓吶喊。聽得擂鼓吶喊,曹操因大霧不敢冒然出兵,急令亂箭射之,又調旱寨弓弩軍支援。孔明又叫船隻掉頭,以另一面逼近水寨受箭,同時擂鼓吶喊。待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結果每船收得五六千枝箭,共計十萬余枝。

(四)張飛以禮示馬超  (取自《智囊全集》,佚名著,又一說馮夢龍著)

劉備得馬超,賜其號為平西將軍,封都亭侯。馬超獲劉備如此厚愛,有驕傲之意,便不分上下,跟劉備說話常直呼其名。關羽很生氣,請求殺掉馬超,劉備不允。張飛說:「像這種情形,當示之以禮」。次日,劉備大會諸將,關羽、張飛手持兵器侍立於劉備左右。馬超進來,見坐席上並無關羽和張飛的座位,而是看到他們倆個都站著,乃大驚,覺得不好意思了。自此後,方才恭敬的侍奉劉備。

真實的張飛,恐不像現代人認為的粗人,他有智慧。

(五)神醫華佗

《三國志》中記載了神醫華佗很多治病案例,現舉兩例,以觀中國古代醫學中的智慧,或能給人一個啟示。

用生氣治病:生氣能使人得病,竟也能治病。

一郡守有病,華佗認為必須讓他生氣,生大氣,病就會好,便一再受其禮物而不給治療,又毫無理由的離去,更留書罵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殺華佗。郡守之子知道內情,阻止了追殺。郡守憤怒到極點,吐黑血數升病就好了。

用水解蝎毒:

彭城夫人夜間如廁,被蝎子螫了手,劇痛呻吟,坐卧不寧。華佗讓人用熱水浸泡其手,終於可以睡著了。但家人還是數次為她換熱水,讓她手繼續泡在溫水中,到早晨,手就好了。

我倒想起來我的一個體驗。夏天被蚊子叮咬了,很癢,有時我就沾上冷水洗一洗,當時就不怎麼癢了。這似乎與華佗的方法是一個道理。

要是現在,人被蝎子螫了,上醫院,可能就得打針、吃藥解毒,說不定還得手上敷上藥膏,可能還得幾天才好。而華佗的方法再簡單不過了,還極其有效,好的又快,不花錢,不折騰,多好!

我分析,可能是利用的擴散現象(原理)。傷口處於水中,使毒汁向水中擴散,逐漸稀釋和消解毒素。

(六)懷丙和尚解難題  (《宋史·列傳·卷二百二十一》)

據《宋史》載:「僧懷丙,真定人。巧思出天性,非學所能至也」。(真定:今河北省正定縣)

1、撈鐵牛

秦朝時期,大約公元前287年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黃河上架設了一座浮橋。到唐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鑄造了八個大鐵牛,兩岸各置四個,以鐵索牽引、穩定浮橋,每個鐵牛重達數萬斤。

北宋治平年間,洪水暴漲,浮橋沖斷,牽牛沒于河中。州官或朝廷張榜招募有能撈出鐵牛的人,懷丙揭榜。其法,用兩大船裝上沙土,靠鐵牛兩邊,栓住鐵牛,再用大木為橫樑,下索勾住鐵牛,以平衡力系。然後徐徐去除船中之土,於是「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聽聞此事,賜贈懷丙紫衣一件。

2、換柱正斜塔

塔結構簡介:

該塔為河北正定縣天寧寺凌霄塔。始建於唐代宗年間(762~779年),塔高41米,平面為八角形,一至三層為磚結構,四層為磚木混合結構,五至九層為木結構。室內頂作穹窿式。四層以上中軸線立以巨大木柱至塔頂,各層均用放射狀橫樑支撐。

故事原文:

真定構木為浮圖十三級,勢尤孤絕。既久而中級大柱壞,欲西北傾,他匠莫能為。懷丙度短長,別作柱,命眾工維而上。已而卻眾工,以一介自從,閉戶良久,易柱下,不聞斧鑿聲。

翻譯:

真定這個地方建了木結構十三級佛塔,其勢格外高聳。因年久而塔心大柱損壞,塔向西北傾斜,工匠們毫無辦法矯正。懷丙測量大柱長度,叫人另做一柱,命人用繩子吊上去。他叫眾工人離開,獨自進入佛塔,閉門良久,將大柱換了,人就出來了,卻未聞斧鑿之聲。

3、復正石橋

原文:

趙州洨河鑿石為橋,鎔鐵貫其中。自唐以來相傳數百年,大水不能壞。歲久,鄉民多盜鑿鐵,橋遂欹倒,計千夫不能正。懷丙不役眾工,以術正之,使復故。

翻譯:

趙州洨河鑿石砌拱橋(認為是趙州橋),熔化鐵水灌入其中(起連接、強化作用,即「腰鐵」)。自唐代以來數百年,大水未曾沖壞此橋。年久,鄉民常常偷鑿腰鐵弄走,致使橋身歪斜,而上千民工都不能把橋正過來。懷丙不用民工,卻以技術方法矯正,終使大橋複位。

評:

懷丙天性思維巧妙,出妙招巧解這三個工程難題,實在是高。撈鐵牛利用的是浮力原理,這好理解。可是一個人竟把高塔中心柱換掉,把石拱大橋復正,頗難理解。特別是換柱復正斜塔,不可思議。因為我們不了解其木結構構件間的結合關係及原理,即使了解,也未必能想出好辦法來。史籍中也沒有說明具體做法,只說是把橋「以術正之」。什麼原理?什麼樣的操作方法呢?

還有一點,這塔心柱居然可以替換,可見我國古代的木建築技術是多麼的高妙。

古人講「則天法地」,觀察天地萬物的理,加以利用。說的容易,真的能把自然界的物理「吃透」、掌握,並巧用於實踐,就不容易了。懷丙可謂名符其實的工程師、最高級的工程師。

實際上,能工巧匠五千年來豈止一人!例如建造趙州橋的李春,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等等。在民間,不見經傳的又有多少!

(七)馮夢龍論膽與智  (取自《智囊全集·膽智部·總序》)

馮夢龍說:「凡任天下事,皆膽也;其濟,則智也。知水溺,故不陷;知火灼,故不犯。其不入不犯,其無膽也,智也。若自信入水必不陷,入火必不灼,何憚而不入耶?智藏於心,心君而膽臣,君令則臣隨。令而不往,與夫不令而橫逞者,其君弱。故膽不足則以智煉之,膽有餘則以智裁之。智能生膽,膽不能生智。剛之克也,勇之斷也,智也。趙思綰嘗言:「食人膽至千,剛勇無敵。」每殺人,輒取酒吞其膽。夫欲取他人之膽。益己之膽,其不智亦甚矣!必也取他人之智,以益己之智,智益老而膽益壯….」。

翻譯:

要肩負天下大事,必須有膽量或勇氣;而成就與否,則取決於智慧。知道水會溺人而不陷入,知道火會灼人而不觸犯,之所以不入不犯,與膽量無干,而是智慧的體現。但若自信入水必不被淹,蹈火必不被燒,又怕什麼而不上前呢?智藏於心,心是君膽是臣,君令則臣隨。智慧判斷該做而不做,或者沒有智慧的蠻幹,歸其根還是智慧不夠。所以,膽小要用智慧來修鍊,膽有餘要以智慧來約束。智慧能生成膽量,膽量和勇氣卻不能增加智慧。真正剛強勇敢的人,必然是智慧過人者。趙思綰說:「若食人膽到一千,剛勇無敵」,他每次殺人,都以酒吞其膽。這樣妄想以吃他人之膽來壯自己膽氣的行為,無智之極!相反,當取他人的智慧來豐富自己的智慧,智慧越豐富,膽量與勇氣就越大。

讀者試看下面一則故事,似乎與「智慧生膽量」之說相合。

(八)王勃息江濤  (取自: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四十卷)

大唐高宗年間,有一秀士姓王名勃,祖貫晉州龍門人氏,幼有大才,通貫九經,詩書滿腹。(就是那位題賦《滕王閣序》之人)時年一十三歲,常隨母舅游于江湖。一日從金陵欲往九江,路經馬當山下,此乃九江第一險處。

王勃舟至馬當,忽然風濤亂滾,碧波際天,雲陰罩野,水響翻空。那船將次傾覆,滿船的人盡皆恐懼,虔誠禱告江神,許願保護。惟有王勃端坐船上,毫無懼色,朗朗讀書。舟人怪異,問道:「滿船之人,死在須臾,今郎君全無懼色,卻是為何?」王勃笑道:「我命在天,豈在龍神!」舟人大驚道:「郎君勿出此言!」王勃道:「我當救此數人之命。」道罷,遂取紙筆,吟詩一首,擲於水中。須臾雲收霧散,風浪俱息。其詩曰:

唐聖非狂楚,江淵異汨羅。平生仗忠節,今日任風波。

王勃這樣的膽量與氣概哪裡來?因為他「通貫九經」,神傳文化的理念已在他思想中紮根,那都是智慧。他深知「我命在天」。換句話說,「聽天由命」,死活早由天定,有什麼放不下的?!不僅如此,眾人的「警告」倒提醒了他又一個智慧的火花,那就是與江神溝通,救人之命,故出詩一首,投擲江中。

而寫書投擲于江河的做法,王勃不是首次,東漢張道陵等,都有過類似的故事,王勃一定知道這種做法的作用和道理。

可不可以這樣說:王勃的層次,他的境界,還是高於普通人的。既然高於普通人,他智慧就大,他就有高於普通人的能力。

(詩詞註釋:楚:楚國。汨羅:汨羅江,在湖南省。相傳楚國屈原投江,即汨羅江。)

結語

處在古代的人們,能有那麼多智慧的火花,不能不說是傳統文化的熏陶所致。

一個人,他的生命是造物主給的,他的天賦、他的智慧當然也是造物主給的,所以叫天賦,天性。因此不要自負自大,要感恩造物主,要敬天敬神。

人想要做好事,說不定就會得到神的幫助,或者給他智慧,或者暗中協助他。

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蘊藏豐富的智慧寶藏,是神傳給人的,內涵深遠,所以才有那麼多精彩的故事,那麼多的閃光。佛法是更高的智慧,層次越高,智慧越大,法力越大。法輪大法是最高的佛法,修鍊法輪大法絕對開智開慧,道德提升,心性提高,長生不老,並向高層次突破。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正見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