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山夜話:張錫純醫案解讀(1)根治失眠 思路清晰

2023年12月17日 21:33     評論»

文:白玉熙

寫作緣由 (一)

古代的,治病的思路,與現代醫學不在同一層面,不在同一個空間看問題。 也就是說,現代解剖學看得到的人體器官和組織,不是中醫的根本視角。 因此用有形的器官概念來認識中醫的學問,永遠都是錯誤的解讀。 中醫看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治病等於調整肉眼看不到的不斷演化宇宙的那套由構成的能量系統。

也就是說,這個人體的演化原理,與宇宙一模一樣,具有一套由五行(木火土金水這五種能量)構成的能量機制,五行機制存在於微觀中,在微觀空間是一套有形的設備,能量在有序地不斷運轉,就像電器設備一樣,必須有電路系統,運送電力,才能啟動電器進行工作,人體就是仰賴於這套五行機制的運轉,才能完成其生理活動,才能推動進行工作,才能推動人體分子的運動,和細胞的新陳代謝。 換句話說,微型的一套五行設備被安放於人體,對應於五臟,控制著人體機能,如果能量運行出問題,就會得病。 因此,調病就是調這套五行能量,五行歸正,就是古人說的陰陽調和,陰陽平衡。 因為木火為陽,金水為陰,土居中,為平性。 五行的運行,就是陰陽不同階段的運行狀態。

因此,古代中醫用藥,其思路在於調整微觀粒子構成的五行能量系統,使之恢復平衡。以這樣的思維來用藥治病。 而這套五行機制,就是針灸治病講的經絡。 而現代的中醫,用藥漸漸與經絡分離,走向西醫的思路,是錯誤的做法。中醫講的心肝脾肺腎,往往不是有形的臟器,而是指火木土金水這套機制。 因此,用西醫的概念解讀中醫,才造成了今天人們對中醫的種種誤解和現代中醫用藥的一些謬誤。使得現代人無法相信,不敢研究和承認這套醫學,當然現代中醫也因無法理解天人合一,人體小宇宙的思維,而失去方向,導致不能完全掌握和發揮這套高層醫學的奇效。

人體原本擁有宇宙演化的機制,研究它,掌握它,就能擁有應對各種醫學難題的智慧。 為此,我們試著從清末名醫的病案下手,來了解傳統醫學的智慧,了解古代醫生完全不同於現代醫生的診病思維,用藥思維。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認識中醫的真相,獲得這套智慧,擺脫對疾病的恐懼,找到能真正獲得身體健康的養生和治病的思路。

那麼,下面我們先來簡單地了解一下張錫純。 之後再進入具體病案的分析和解讀。

天命酷似解救中醫危機

張錫純(1860年-1933年),字壽甫,河北省鹽山縣人,是清末民初出身書香門第的儒醫。 他被譽為民國四大名醫之首,也是中國歷史上首家中醫院——1916年創立的奉天立達中醫院的院長。 他的天命、秉性和成就,酷似明朝大醫學家李時珍。 被奉為國醫聖手。

民國初年,西醫以十分強勢的姿態進駐中國,中醫頻臨滅絕的危機,他就如奉天立達中醫院的寓意,奉天承運,以其高超的醫術和實力,拯救了中醫。 他被有緣人支持,建立起這家醫院后,很快就轟動瀋陽,聞名天下,奇迹不斷,救活了無數當時傲慢的西醫無法救治的危重病人或疑難病症,不愧立達二字,將中醫的神奇療效立竿見影的展現出來,聞達四方。 使得當時因西醫的衝擊被誤解、歪曲,面臨被政府摒棄的中醫命脈,得以堂堂正正地延續了下來。

他不僅在中醫臨危的亂世中創辦了第一家中醫院,晚年還以函授學校的方式培養了大量的繼承人,並留下了承上啟下,福澤後世的醫學巨著《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生經歷和貢獻像極了李時珍。 我們今後介紹的病案,都出自這本著作。

他跟李時珍一樣,自小天資聰慧,飽讀詩書,賦詩行文手到擒來,原本在父親安排下,走的是參加科舉,出仕為官的路,但屢試不順,最後情系醫學,立志用醫術濟世救人,他埋頭研究,掌握了《內經》的醫理,成為活用藥方,開創藥方的用藥高手。 他參透中醫病理的天機,發揚前人經驗的同時,將藥物性能掌握透徹,甚至親自試驗,直到運用的爐火純青,因此開創出了各種簡單而神奇的用藥法和藥方。

他白天治病救人的同時,夜間就伏案著書,糾正了不少用藥的謬誤之處。 這才重新展現和發揮出了中醫「用藥」治病方面的「立達」奇效。 並將、藥方和其治病用藥的根本原理不厭其煩的幾十年如一日不斷記錄下來,歸入他的這本《醫學衷中參西錄》,無私地奉獻給社會,福澤眾生。 (該書被後人贊為:中醫界第一可法之書,全書逾百萬言,發行達百萬套。 )其活學活用的膽識、能力,來自對《內經》醫理的掌握,其頑強的著書毅力,出自為後人傳承傳統醫學的願望——為培養醫者編寫詳盡易懂的教材。

遺憾的是,李時珍雖然不能將完成的《本草綱目》親自交給皇上就離開人世,但畢竟親自完成了,而張錫純卻在編寫《醫學衷中參西錄》這部書籍時,因過度勞累而伏案辭世。 沒能實現他編寫出完整教材的願望。不過他辭世的年齡也跟李時珍相似,享年74歲。

因此,他的這本巨作,不僅是近現代中醫大夫的重要參考書、培養中醫學生的臨床教材,很多時候,因為語言通俗,用藥簡單,分析詳實,醫理清晰,而且不少藥材甚至是常見的食材,還能為廣大無法掌握針灸技術,無錢看病的一般世俗百姓指出一條簡單可行的自救生路。 因此當時他在世的時候,其書就風靡世間,一版再版。 救人無數。 其心系百姓的醫德,讓神奇的傳統醫學能普遍濟世活人的良苦用心,及其一生的努力和巨大貢獻,不言而喻,恍若李時珍再世,萬古流芳。

儒學天賦為的是傳承中醫

回頭想想,他出身書香門第,跟李時珍一樣,同時還是醫學世家,早年讓其擁有儒學的驚人天賦但又科舉落榜,並非偶然。 顯然其儒學天賦不是為了科舉為官,而是為了醫學傳承,留下著書,傳授後世,天命使然。 如果說李時珍的使命是本草藥學的歸正、繼承和發揚,他就是參透古老醫理之後,來活用前輩藥物的實踐者,同樣歸正了用藥的很多謬誤,并力求通俗易懂,普及大眾,簡單實用,可謂各稟天命。

因此,用這部書來學習中醫,了解中醫真正的用藥法,治病原理,最為合適,本來就是他為培養中醫大夫和濟世惠民而編寫的教材,必然力求資料翔實,醫理清晰,簡單易學。

根治  思路清晰 (二)

現代社會,因學習工作的壓力,人際關係的不順,使得很多人思慮過度,漸成失眠,只好依賴安眠藥度日,生活受到極大的困擾,人們多無可奈何,以為一旦得病,就難以根治,其實不然,張錫純有一則兩天緩解、五天根治失眠的案例,以中醫的視角,詳細講解失眠的病理,用藥的根據。論理清晰,斷病無絲毫疑惑。對如何扶正失常的人體機制,瞭然于胸。研讀他的病案,能消除人們對失眠的恐懼。

失眠醫案

根據張錫純在書中的記錄,這位失眠的患者是天津人,姓徐,六十六歲,于季春,也就是舊曆的晚春三月得了不寐證。不寐就是失眠的意思。從病人的描述,得知他平日好吟詠詩詞,這類讀書人往往為了得到一句完美的詩詞日夜冥思苦想,幾乎到痴迷的程度,於是斷定他過度消耗心血,以致失眠。跟我們今天的人思慮過度造成的後果極為相似。

此人在冬季就時不時出現這個病症,但還不太嚴重,到了初春,陽氣生髮,病情漸漸加劇,等到了晚春三月,發展到連續數日無法睡眠的狀態,因此多次求助西醫服用安眠藥,可病情依舊不見好轉,導致身心疲憊不堪,心中時常發熱,幾乎沒有食慾,即使勉強用餐,也常感覺食物停滯于胃脘部無法下行,也就是積食不下的狀態,並且大便乾燥堅硬,不用藥物就無法排便,無奈之下來找張錫純救治。這是病人對自身病症的描述。

醫術高明的中醫大夫,從病人的描述,已經開始有了大致的判斷,到底身體機制發生了何種變化,該如何歸正!張錫純一聽就明白了,脾胃中樞氣機出問題了。胃氣不能下走,反倒逆行而上了。因此張錫純說:「氣上逆則不能息息下行傳送飲食,是以食后恆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便之燥結,亦即由胃腑氣化不能下達所致。」大家看后可能還是不明白,胃腑氣化是何意呢?胃氣不能下走跟失眠有何關係呢?

這裏就涉及到了中醫治病的思維層面的問題了。中醫看人體的臟腑,不是著眼於我們這個肉眼看見的有形的臟腑器官,而是肝心脾肺腎這五臟對應的那套經絡系統,五臟對應木火土金水這五行,所以,實際上,整個臟腑的背後,就是一套有著五行屬性的能量機制,其粒子比肉體的分子微觀,所以看不見,如同隱形的人體電路,在人體運轉不休,提供臟腑細胞甚至所有分子工作的動力,也就是能源,很像電器的電能起到的作用,中醫把這些能量叫做氣,所以五臟六腑都有氣在控制它們,肝有肝氣,脾有脾氣,胃當然也有胃氣,否則,臟腑功能就停止運作,而張錫純講的胃氣,就是掌控胃功能的經脈之氣,原本胃氣是向下運行的,如今受到阻礙,反倒逆行而上了,因此說胃腑氣化不能下達,意思就是胃氣要推動氣機下走到達腸道,結果胃氣運轉不暢,無法下行,導致胃部積食不化,大腸氣機被阻,得不到下行的動力來推動大便,也停滯不下,這才有了食欲不振,大便乾燥不通的癥狀。

那麼胃氣不能下行為何會導致失眠呢?根源出在平日吟詠詩詞苦思冥想,思慮過度。《內經》說,思傷脾。而脾胃是一體的臟腑關係,一損俱損,所以過度思慮,會直接導致脾胃的氣機出問題,脾胃在整個臟腑氣機中居於中部,五行屬土,所以是人體氣機運轉的中樞,中軸,或叫中焦,脾胃氣機出問題,就像車輪的車軸出故障了,外圍的肝心肺腎的氣機,都因此受到影響,運轉出現阻滯,大家想想,脾胃是土性,是人體氣血的來源,與肝(五行屬木)是相互克制的關係,氣血來源受阻,肝血必然不足,叫做血虛,血不足,肝氣就過熱,化為火氣,直接影響心肺,所以心中感覺發熱,心肺有熱,氣機受阻,無法下行,那麼心氣是陽氣,陽氣因氣機被堵住無法下走進入腎部(陰氣所在)潛藏起來,一直浮在上面和外表,這就叫陽不入陰,也叫心腎不交。

打個比喻,就像太陽一直不降下來,一直處於白天的狀態,夜晚永遠不能到來,人體陽氣一直降不下來,無法潛入腎部,就一直處於白晝醒著要工作的興奮狀態,無法啟動睡眠的機制,也就不能入睡。所以這裏不管是失眠,還是食欲不振和,都是胃氣不降帶來的表面現象。

加之春季陽氣生髮,帶動肝火上走,心陽之氣更難以下行,進而加劇。

因此,張錫純開藥就有了具體方案:「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氣…,如此以調養肝胃,則夜間自能安睡,食后自不停滯矣。」通俗說,就是肝火要降下來,肝血要補足,這樣就不會讓心肺過熱,同時把胃氣降下去,讓氣機運轉起來,恢復正常,過熱浮在心肺的陽氣就能下走進入腎部,人體機能複原,自然就能入睡了。吃進的東西也就不會停滯在胃部得不到消化和下走了。根據這個思路,自然開出了下邊的藥方。

初診處方  兩日見效

生懷山藥(一兩) 大甘枸杞(八錢) 生赭石(六錢軋細) 玄參(五錢)北沙參(五錢) 生杭芍(五錢) 酸棗仁(四錢 炒后搗碎) 生麥芽(三錢)生雞內金(錢半 黃色的 搗碎) 茵陳(錢半) 甘草(二錢)

用水共煎一大盅,溫服即可。

張錫純說,病人服用湯藥兩劑,也就是同樣的處方服用兩日,就緩解了病情,夜間可入睡了,雖然時間還不長,只有大約兩三個小時,但心中已不覺發熱,食量也開始增加,胃口恢復了一些,但大便還未順暢,於是決定稍做調整讓病人再服用三天,又開出了三劑葯。

複診處方  三日痊癒

生懷山藥(一兩) 大甘枸杞(八錢) 生赭石(六錢軋細) 玄參(五錢)北沙參(五錢) 酸棗仁(四錢 炒后搗碎) 龍眼肉(三錢) 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碎) 生遠志(錢半) 茵陳(一錢) 甘草(錢半)

服法同上。

「將葯連服三劑,夜間安睡如常,食慾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這就是說,前後一共五日,根除了疾病,治好了失眠。因把脈感覺肝部氣血稍有不和,遂將方中龍眼肉改用八錢,為的是補血,徹底調和氣血,讓整體氣機完全複原,作為善後再服用幾日。

用藥原理  來自《內經》古方

張錫純說:人稟天地之氣生,因而心肺之氣化為陽,肝腎之氣化為陰。人能入眠,是由於陽氣的潛藏,不能入眠,是由於陽氣浮越在心肺,探究其所以浮越,實因臟腑之氣有升無降。所以方中重用赭石以降胃氣、鎮肝火之氣,以之治大便燥結,其色赤質重(色赤,則五行屬火,對應心)能入心,可引導心的陽氣下降入腎得以安睡。

他說自己這些治病思路來自《內經》治療失眠的「半夏秫米湯」,此方本十分靈驗,可直接拿來用,因為胃居氣機中部,胃氣若能正常下行,上部心肺之氣不受阻礙,皆可因之下行。半夏善於降胃氣,秫米善於和胃補氣,半夏與秫米並用,使得胃氣得以調和下行,是以能令人安睡。之所以改用赭石與山藥,是因其和胃降胃之力優於半夏秫米,因取古方用藥原理來變通,所以,雖未直接用古方,也等同於用了古方。

其實,《內經》用藥針對的是幾千年前的古人,藥力不用太猛,到了民國,人多安逸體弱,不用重墜的赭石,降胃氣的力度不夠就不能明顯奏效,山藥補氣健胃的力度也比秫米更大,所以,他掌握用藥原理,就可以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通更替,重新展現出古中醫的治病效果。

所以說,張錫純掌握了《內經》治病的要領在於歸正失衡的能量氣機,治病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十分篤定,可以複原臟腑機能,藥到病除。方中其它葯的作用,或清肝火,心火,或補血補氣,調和氣血,鑒於篇幅,不加解說,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查閱學習。

注:醫案來自《醫學衷中參西錄》,文中藥方僅供了解中醫用藥思維。治病用藥需專業醫生切脈來診斷氣機的情況,切莫自行開藥服用。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正見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