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黑科技人工智慧玄術奇器 令人嘆為觀止今人不及

2021年02月23日 22:23     評論»

玄術奇器(一):神奇的飛行器

作者:李道真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就能夠製造出可以載人的飛行器。
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就能夠製造出可以載人的飛行器。(網路截圖)

玄術奇器》系列文章將與大家一起探討中國古代的,基本都是現在已經失傳了的古代獨門絕技。我們現在人有一個普遍的認識,就是認為古代的科學非常落後,越遠古,越落後。其實不是這樣的,這是我們現代人站在現代西方科學固化了的思維模式下,站在進化論的錯誤基點上對古代科學的一種誤解。我們中國古代的科學發展路線與現代西方科學的發展路線是完全不同兩條路線。我們中國古代的一些是極度發達的,只是在歷史過程中,一些高度發達的獨門秘學失傳了,沒能留下來。但我們可以從古代文獻中找到諸多記載,以還原古代失傳的那些獨門絕技。我們將在這系列文章中與大家探討這些高度發達的古代科技,以及分析這些古代黑科技失傳的原因。這篇文章我們先與大家聊聊古代的神奇飛行器技術。

如果說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代,就能夠製造出可以載人的飛行器,並且能夠持續在空中飛行幾天幾夜,而且是依靠自身獨特的動力飛行,不需要使用汽油等燃料,飛行器上還安裝了機關,可以人為操控,這些你能相信嗎?還不要不相信,這些可都是真有其事,請看我們這系列的文章解讀。

提到飛行器,大家都會想到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的事。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首次試飛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飛機「飛行者一號」,雖然飛機只飛行了幾十秒就掉了下來,但從此拉開了現代科學航空史的序幕。

我們中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擁有了高度發達的飛行器技術。《韓非子》中記載說:「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意思是說,墨子花了三年的時間,用木頭製作了一隻鷂鷹,在天上飛了一天後掉下來摔壞了。

墨翟就是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原本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匠師,中國古代的匠師很多都不是一般的人,其中不乏一些身懷獨門絕學、得到真傳而智慧超群的高人,墨子就是其中一位。他博學多能,善於設計製造各種機關器械。墨子推崇節儉、兼愛(相當於西方人說的博愛)等思想,反對戰爭,開創了墨家學說,留下了《墨子》一書傳世,對當時的影響很大。《墨子》一書除了系統的記載墨家思想外,還記載著當時高超的科學技術。

墨子除了開創墨家思想外,同時又是一位科學家與高超的機關器械設計師,他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領域都有較高造詣。

《墨子》一書中,精到的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了「力」、「動」、「止」、「慣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定義,比牛頓的經典力學早兩千多年。《墨子》中還記載了槓桿原理,提出了「重」、「權」(力)、「稱頭」(重臂)、「稱尾」(力臂)等概念,比古希臘阿基米德論述的槓桿原理還早幾百年。《墨子》還提出了時空理論,分別對時間與空間進行定義與論述,認為時間與空間即是無限,又是有限的,認為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並將時間與空間進行無限的分割,提出「始」與「端」的概念,定義「始」為不可分割的時間元,定義「端」為不可分割的空間元。並在時空理論的基礎之上,把時間、空間與物質的運動統一起來、建立聯繫,創立了獨有的運動論。《墨子》中還定義了幾何學中的點、線、面、體等概念。墨子和他的學生還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針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原理……這些科學理論很多拿到現代來說都是讓人腦洞大開,驚嘆不已的,但在幾千年前的古代,墨子就已經思考過了。

只可惜當時大量高超的科學技術都在歷史中失傳,沒能留傳下來。這與中國古代的技藝傳承方式有關,中國古代的技藝一般都是獨門單傳的,是師父找徒弟。一般師父會經過多年的觀察與考驗來物色徒弟,對傳承者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傳承者有足夠的悟性、智慧,還得有很高的德性才會傳授給他獨門的技藝,不然寧願讓技藝失傳,也不會隨便傳人。所以古時候很多高超的技藝都是秘學,不隨便傳人,不公開,有的就因為傳承者在離世前沒能找到合適的徒弟,便使這一門技藝在歷史中失傳了,無法留存下來。所以我們現在只能從古文獻的記載中找到那些早已失傳的遠古神奇技藝的線索。

一百年前,萊特兄弟製造的第一架飛機,首次試飛時才飛行了幾十秒就掉了下來,最後摔壞了。而墨子兩千多年前製作的飛行器在天上持續飛行了一天。

可能有人會想: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是有發動機,能夠自動飛行的,而且還能載人,墨子製作的這飛行器能自主飛行嗎?會不會像風箏一樣只能藉助外在風力才能飛行呢?而且能不能載人?

《韓非子》中記載的非常簡單,所以我們無法知道墨子當時製作的飛行器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我們可以從其它文獻中找到線索來印證與補充:

《墨子》中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

公輸子就是著名的木匠祖師魯班,魯班與墨子是同時代的人,倆人相互認識,還交過手。公元前440年左右,楚王請魯班設計製造了各種攻城用的機關器械,準備攻打宋國。墨子則帶領弟子設計了各種守城用的機關器械幫宋國守城,並且親自前往楚國制止楚王攻城。兩位高手便在楚王面前過招,一位假設以各種機關器械攻城,一位假設以各種機關器械守城,高手過招,點到為止,看得楚王雲里霧裡,最後墨子的守城器械更勝一籌,便成功制止了楚國攻打宋國的計劃。墨子非常擅於守城,他擅於設計製造出各種守城用的獨門機關器械,也就是會發明製造出各種的自動化守城裝備,沒人能夠攻破,所以現在有個成語叫「墨守成規」,說的就是這事。

魯班擅於製造各種機關、器械,雖然在攻城守城的機關器械設計中,輸了墨子一籌,但其機巧不在墨子之下,應該在墨子之上。他為後世留下了很多的發明,但其中最神秘、結構最複雜玄妙的機關器械都在歷史中失傳了,只剩下一些簡單易傳,能夠公開的簡單發明留了下來。《墨子》一書中記載說,魯班用竹子和木頭製造了一隻鳥,在天上飛行三天不掉下來。而墨子自己花三年時間製造的鳥,在天上飛了一天就壞了。

從記載中可以看出,魯班製造的這隻機械鳥是有自主動力的,能依靠自身的動力飛行,而不是單單隻是藉助外在風力,不然不可能飛行三天不掉下來。

我們還可以從後世的文獻記載中找到更多線索:

《太平御覽・工藝部九》引《文士傳》記載說:「張衡嘗作木鳥,假以羽翮,腹中施機,能飛數里。

張衡大家都知道,漢朝著名的天文學家,同時他也是一位得到真傳的機關秘術大匠,像墨子、魯班這樣的身懷絕學的大匠人。古代流傳下來的地動儀、混天儀等,都是張衡發明製造的機關器械,現在人覺得非常神奇。

地動儀的精準度完全可以媲美現在的高科技地震測量技術,甚至超過了現在的地震測量技術,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現代科技界至今都沒能解開它的運作原理。雖然現在試圖重新複製地動儀,但一直都沒有真正的成功過,這是兩千年前的機關秘術,歷史上已經失傳了。

而地動儀、混天儀什麼的,對張衡來說其實不算什麼,他還製造出了更神奇的黑科技產品,但因為是秘學,所以沒留傳下來。說不定張衡是魯班、墨子等這些古代秘傳匠人們的後世傳承者,也不排除這個可能。

文獻記載說,張衡製作了一隻木鳥,木鳥身上還裝飾了羽毛,像真鳥一樣,但木鳥的肚子中安裝了各種複雜的機關,設置了各種機巧,能夠依靠自身的動力,自主飛行,一次能飛行幾里遠。

可以看出後世的張衡製作的木鳥,肚子中是安裝了機關的,是依據自身的動力飛行的,所以可以知道,古代製造的木鳥飛行器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竹木器械,是非常複雜玄奧的機關絕技,不會比現代的飛機落後,只是與現代的西方科學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線,所以以現代科學的固化思想難以理解。

現在知道,古代的飛行器是一種複雜玄妙的機關器械,能夠自主飛行,那麼它能不能夠載人呢?

唐朝《渚宮舊事》記載說:魯班「嘗為木鳶,乘之以窺宋城」。明朝劉仲達《劉氏鴻書》也記載: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這些後世文獻補充記載說,魯班為楚王製造了木鳥飛行器,能讓人乘坐在飛行器上,飛到宋城的上空,窺探宋城內的情況。是用來偵察敵情,獲取軍事情報用的。

從中可以看出,魯班製造的木鳥飛行器,是可以載人的,完全具備現代小型飛機的功用。但因為這些獨特的秘學絕技,在古代都是獨門單傳的,對外守口瓶。而且對傳承者的悟性、智慧,以及德性要求極高,悟性差一點的都學不會,不是一般資質的人能夠理解和掌握的。因為對傳承者的要求太高,而且又不能公開,所以在歷史中慢慢失傳了。

古時的這些高超的飛行器技術,到底使用的是什麼動力,以及採用的是什麼原理與機巧?我們將在後續文章中與大家一起探討解讀。

玄術奇器(二):中國古代的技術嘆為觀止(上)

作者:李道真

周朝時,中國就已經擁有了製造智能機器人的機關之術
周朝時,中國就已經擁有了製造機器人的機關之術。(圖源:網路截圖)

上一篇我們談到了古代的飛行器技術,這篇將與大家聊聊中國古代的人工智慧技術。

《列子》中記載著這麼一件事:近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周穆王駕車西遊,過了昆崙山后返還。返回途中碰到了一位身懷絕技的匠人名叫偃師,偃師與墨子、魯班一樣,工於機巧,擅於製造各種機關器械。他製造了一個機器人獻給周穆王,這個機器人能歌擅舞。它唱起歌來完全合乎音律,跳起舞來完全合乎節拍,千變萬化,簡直與真人一樣。周穆王便讓自己的妃嬪一起來觀看機器人的表演,在表演快要結束的時候,機器人突然眨著眼睛作出挑逗妃嬪的舉動,令周穆王非常憤怒,他以為偃師用真人假裝成機器人來欺騙他,便下令要殺掉偃師。偃師非常害怕,就當穆王的面把機器人給拆散了,展示給穆王看。原來這機器人真是用木頭、皮甲、膠漆等材料製作成的,但它肝膽、心肺、脾腎、腸胃等五臟六腑齊全,筋骨、齒髮、肢節、五官等樣樣具備,其結構精細的讓人讚歎。周穆王試著拿掉它的心臟,它的嘴巴立即就不會說話了;試著拿掉它的肝臟,它眼睛就看不見了;拿掉腎臟,它雙腳就不能行走……穆王讚歎道:「難道人的機巧可以趕上天地的造化嗎?」

如果大家認為以上只是虛構的故事的話,那我們再看看以下嚴肅的學術文獻記載: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始作俑者」,出自於《孟子》。《孟子.梁惠王》載:「仲尼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種給死人殉葬用的「俑」,「俑」是一種製作得非常像真人的人偶,因為太像活人,所以孔子認為用「俑」殉葬是不仁義的行為,便大罵發明「俑」用來殉葬的人,說這樣的人會斷子絕孫。

商朝時用活人殉葬,春秋戰國時,改用人偶殉葬,這已經是非常仁慈、合乎情理了,那孔子為什麼還大罵用「俑」殉葬的行為呢?而且還罵得這麼嚴重,說發明「俑」的人斷子絕孫?這是因為「俑」製作得實在是太像活人了,所以看起來像是用活人殉葬一樣。

試想一下:如果「俑」只是用木頭雕刻的不會動的人偶,那不管雕刻得怎麼栩栩如生,也不能說它像活人,頂多隻能說它是一個像真人的塑像。所以最關鍵的地方是,「俑」是會動的,內部安裝了機關,能夠像活人一樣自主的活動。所以可以說「俑」是古代黑科技製造的智能機器人。我們來看看古文獻的記載:

《禮記.檀弓》載:孔子「謂為俑者不仁」。鄭玄註釋說:「俑,偶人也,有面目機發,有似於生人。」意思是說,「俑」是一種人偶,五官俱全,身上安裝著機關,啟動它身上的機關,它就像活人一樣活動。

皇侃疏:「機械發動踴躍,故謂之俑也。」

孔穎達正義:「刻木為人,而自發動,與生人無異,但無性靈知識。」

意思是說,「俑」是用木頭製造的機關人偶,由體內的機關驅動,能夠自主活動,與活著的人沒有兩樣,只差沒有靈魂。

根據以上古文獻記載可以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流行用「俑」殉葬,「俑」是一種人偶,五官四肢俱全,身上安裝著各種奇妙的機關,啟動機關后,它就能夠自主活動,與活人沒有兩樣,只差沒有靈魂。就是因為「俑」製作得太像活人,所以孔子大罵發明「俑」的人不仁慈。

看來周朝時,中國就已經擁有了製造智能機器人的機關之術,並在當時的一些能工巧匠間秘密傳承著。我們接著看後世的記載:

魏晉時期的著名匠人馬鈞,是繼魯班、墨子、張衡后的又一位機關大匠。他一生留下了諸多發明,改進了織綾機、諸葛連弩,還原了黃帝時的指南車,發明了龍骨水車、輪轉式投石機。但這些都不算什麼,他最機巧神秘的發明,當數為魏明帝設計製造的「水轉百戲」智能機器人組合。

《馬鈞傳》記載:有人進貢了一套雜耍木偶人給魏明帝,有上百種不同的人物造型,各不相同,栩栩如生,但就是不會自己動。魏明帝就問馬鈞,能不能做一套能自己活動的全自動智能木偶戲?馬鈞說能。

於是馬鈞接受皇帝的詔令設計製作全自動智能木偶戲,他以木頭為主要原料,給人偶裝上各種巧妙的機關,以水力驅動木偶人活動。完成後,有自己唱歌跳舞的女樂人偶,有打鼓、吹簫的器樂人偶,還有丟球、擲劍、走繩索、翻觔斗等各種動作的雜耍人偶,它們出入自由,活靈活現。有各色官員在官署中行政辦公,還有各種不同的人在舂米、磨面、鬥雞……各種不同人偶千變萬化,自主活動,看得人眼花繚亂,彷彿都是活的一樣,真是神奇啊。

與水轉百戲類似的,還有隋煬帝的「水飾」。黃袞、黃亘兄弟是隋朝著名的巧匠,也是像馬鈞一樣的高人。

《大業拾遺》記載:隋煬帝令學士杜寶撰寫《水飾圖經》十五卷,收集古代七十二個關於水的歷史故事;讓朝散大夫黃袞依故事用木頭製成自動智能人偶,間雜著樂妓的船隻、酒船,所有人偶都能自主活動,栩栩如生,樂偶演奏著鐘磬箏瑟,都能發出音樂曲調……

有大禹治水、姜嫄履跡、武王渡孟津、王子晉吹笙、漢桓帝遊河、魏文帝興師、晉武帝臨會、呂望釣磻溪、劉備渡檀溪、周處斬蛟、秋胡妻赴水、屈原沉汨羅水、巨靈開山、長鯨吞舟等七十二個不同場景的人偶造型,稱為「七十二勢」,都在自動的演繹著七十二個不同的歷史故事。人偶都有二尺左右高,有的在山島上,有在乘船,有在宮殿里,它們穿著絲綢衣服,戴著金釵碧玉等首飾。人偶中還有各類蟲魚鳥獸,都像真的一樣能夠自己活動。黃袞還製造了十二隻小船,每艘船長一丈、寬六尺,上面載著歌妓舞女人偶,都像真人一樣在表演,有的擊磬撞鐘,有的彈箏鼓瑟,發出優美的樂聲,合乎音律曲調。還另有人偶表演雜技,有的舞劍、有的爬竿擲繩……動作靈活,與真人一樣。這十二艘小船都隨著池中的水流自動航行。

黃衰還製造了七艘「斟酒船」,每艘船上都有二尺高的人偶,為前來觀看的王公大臣們斟酒。每艘船的船頭站著一個拿酒杯的人偶,另一個人偶捧著酒缽,船后還有撐篙的人偶,船的中間另有兩個划槳的人偶。斟酒船隨著曲水航行,每到有賓客的岸邊,就會自動停靠。船頭的人偶,就會伸手將倒滿酒的酒杯遞給賓客。客人飲干之後,再將空杯遞給人偶。人偶彷彿有靈性一樣,全智能的,它靈活地接過空杯后,便轉身從身後那個捧酒缽的人偶那兒拿過木杓,從酒缽中舀酒,將空杯斟滿。然後按照順序自動航行、停靠。

隋煬帝對機關器械很痴迷,他重用當時的巧匠黃袞、黃亘兄弟,還令人建造了觀文殿。觀文殿是隋唐洛陽紫微城內宮殿建築,在仁壽殿之北。殿前有書室,設有機關,門、窗等都可自動開合,是史上獨一無二的全自動智能圖書館。殿內貯藏著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古迹名畫。

觀文殿前造了二十四間奢華的圖書室,房門口垂著錦幔,上方有兩個飛仙人偶,設有機關。每當隋煬帝進圖書館時,都有宮人舉著香爐在前面開路,在離門口一丈遠的時候,腳步就會觸動地上的機關,兩飛仙人偶就會降落下來,將錦幔卷上去,圖書室的窗戶和書櫃門也都會自動開啟。等離開圖書室時,則一切又都會自動關閉,恢複原樣。

到了唐朝機關器械之術仍然比較流行,唐朝的《朝野僉載》中就記載了不少奇妙的機關器械:

據記載,當時的將作大匠楊務廉喜歡喝酒,他設計製造了一個行乞僧人機關人偶,僧人手中捧著一個木碗,能夠自動行乞。當碗中的錢裝滿后,人偶僧人就會自動發出聲音說:「布施」。當時市民競相圍觀,都想聽人偶說話,所以競相布施,一日便得到數千錢。這是有關「語音機器人」的真切記載,古代機關人偶不但能自主活動,還能唱歌說話。

唐朝洛州縣令殷文亮也是一位機巧的匠人,也喜歡喝酒,他設計製造了一個勸酒機關人偶,能夠自動給人斟酒、敬酒。又製造了一個藝妓人偶,能夠唱歌、吹笙,而且合乎節拍。如果酒杯里的酒沒有喝乾,勸酒人偶就不給你斟酒;如果飲酒沒有結束,藝妓人偶就會不停的唱歌、吹笙,催促繼續喝。

郴州刺史王琚,也是一位巧匠,他用木頭製造了一隻機關木獺,能夠自己潛進水中捕魚,捕到魚后,便會伸著頭頸浮出水面,非常奇妙。

唐朝的《紀聞》記載:唐朝開元年間,江蘇東海縣有一個名叫馬得封的人,也是一位精通機關器械的大匠。他專門為唐玄宗製造了一個供皇后梳洗打扮的梳妝機關,梳妝台中間是鏡台,下面有兩層,每層都開有門。當皇后要梳洗的時候,打開鏡匣后,妝台的門就會自動打開,會有一個婦人模樣的人偶拿著梳子從妝台內出來,用完后就會再拿回去。然後,又會有手拿面脂、妝粉、眉黛、髻花等妝扮用品的人偶相繼自動出來,依次拿著用品為皇后化妝。化妝完畢后,這些人偶又會拿著化妝用品進入妝台內,妝台門會自動關閉,恢複原樣。

後來馬得封一直不受唐玄宗重用,便隱姓埋名,潛心修道去了,常常辟穀不吃東西。後來在開元末年,他又出山為霍縣縣令李勁製造了酒山等機關。酒山位於一個木盤中,木盤直徑有四尺五寸,盤下面有一隻大烏龜駝著盤子,烏龜的腹中安裝著各種機關。盤中酒山有三尺高,酒山內部是空的,可以盛三斗酒。有酒池圍繞著酒山,酒池外面又有山圍著。酒池中有荷花、荷葉,都是用鍛鐵製造的,用來代替盤子,裏面裝著肉乾、肉醬、水果以及下酒菜。酒山上有龍,一半隱藏在山中,龍張著口,從嘴裏吐出酒來,龍下面的大荷葉上有杯子接酒,當杯中酒裝到八分滿時,龍就停止吐酒。如果喝酒的人喝慢了,山頂樓閣的門就會自動打開,有催酒的人從裏面出來摧酒。酒喝完后,再把杯子放回荷葉上,龍又會重新吐酒裝到八分滿,摧酒偶人便會回到閣樓中,閣樓門重新關上。酒山的四面都有龍吐酒,酒池中有洞穴,將酒引入酒山中,再從龍嘴中吐出來。

(未完待續)

玄術奇器(二):中國古代的人工智慧技術嘆為觀止(下)

作者:李道真

《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製造了木牛和流馬,用來在山路上運送糧草。
《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製造了木牛和流馬,用來在山路上運送糧草。(繪畫:Winnie Wang/看中國

到了宋朝,蘇頌也是一位機關大匠,他發明製造的機關器械「水運儀像台」因為留下了詳細的設計圖紙,所以聞名世界。蘇頌是宋朝天文學家、科學家,與王安石是同榜進士,晚年曾任宰相。他設計製造的水運儀像台使他的名字載入了世界科技史冊。

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蘇頌的水運儀像台設計製造成功。是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系統為一體的大型全自動化天文台。

根據《新儀像法要》記載,水運儀像台是一座底為正方形、下寬上窄的木製機關器械,高約十二米,寬約七米,共分為三大層。

上層是一個露天的平台,設有渾儀一座,用龍柱支持,用來觀天,下面有水槽定水平。渾儀上面覆蓋著木製屋頂,屋頂可以隨意開閉,方便隨時觀測天象。

中層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裏面放置渾像。天球的一半裝在「地櫃」中,模仿隱沒在「地平線」之下的星空,另一半在「地櫃」之上,模仿「地平線」之上的星空。天球根據時間自動旋轉,一晝夜轉動一圈,真實、精準的再現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變化。

下層有報時裝置與動力機構,設有向南打開的大門,門裡裝置有五層木閣。第一層木閣名為「正衙鐘鼓樓」,負責標準報時。木閣設有三個小門,每個時辰開始時,就有一個穿紅衣服的人偶在左邊門裡搖鈴;每個時辰的正中,又有一個穿紫色衣服的人偶在右邊門裡敲鐘;每過一刻鐘,又會有一個穿綠衣的人偶在中間門裡打鼓。

第二層木閣負責報告每時辰的時初、時正。這層木閣正中有一個小門,每個時辰開始時,就有一個穿紅衣的人偶拿著時辰牌出現在小門前;每個時辰的正中,又有一個穿紫衣的人偶拿著時辰牌出現在小門前。時辰牌上依次寫著子初、子正、丑初、丑正等,共二十四個牌子。

第三層木閣負責報告時刻。這層木閣正中有一個小門,每過一刻,一個穿綠衣的人偶就拿著不同的刻數牌出現在小門前。刻數牌上依次寫著刻數,一時辰八刻,共九十六刻。

第四層木閣負責晚上的報時。這層木閣中間有一個小門,木門內有一人偶,每逢日落、黃昏、各更、破曉、日出時,人偶就擊鉦報時。

第五層木閣負責報告晚上的時間。這層木閣中間有一個小門,每當日出、日落、昏、曉、各更時,就有一個穿紅衣的人偶拿著時間牌出現在小門前;每籌(一更分為五籌),都有一個穿綠衣的人偶拿著時間牌出現在小門前。

水運儀像台造成后,大約公元1094年,蘇頌又編撰了《新儀像法要》一書,詳細介紹了水運儀像台的設計和建造情況,並把水運儀像台的總體和各部件繪圖加以說明,從而使水運儀像台聞名於世。

水運儀像台在靖康之禍時(公元1127年),被金兵掠往燕京(北京)置於司天台,由於一路顛簸,機樞齒輪多有損壞,難以使用。最後水運儀像台在金朝被蒙元吞滅的戰爭中被摧毀。

宋室南遷后,曾多次想再造儀像台,雖保存了手稿,但因無人能夠理解而無法仿造。先後找到了蘇頌的助手袁惟幾,后又找來蘇頌的兒子蘇攜,甚至後來又讓秦檜、朱熹等進行研製,但都沒能成功。看來水運儀像台的構造實在太複雜精妙,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掌握的。

水運儀像台已讓當今世界震驚,從而對中國古代的科技括目相看。但是中國古代的機關器械術到宋朝時已經沒落了,大量的絕技秘學到那時已經失傳了,水運儀像台相對於中國古代更早期的機關器械來說,根本不算什麼,甚至是很落後的,我們從記載中可以看到。

中國古代的科技之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沒落,是與中國古代技藝秘學的傳承方式有關的。中國古代技藝秘學的傳承方式與現代西方科學的傳承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路。

現代西方科學的基點非常低,對傳承者幾乎沒有什麼要求,只要是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學會,不需要什麼悟性與德性。所以它的傳承方式是平向的、鋪開的,每當有新的發明、發現問世后,就會平向傳播,鋪向全社會,人人都可以來學,人人都可以傳承,並且在這基礎上發展突破,然後將新的發展再推向全社會……所以它不會失傳,只會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發達。

中國古代技藝秘學的基點與來源很高,是神傳給人的,甚至繼承的是史前文明,所以它的傳承方式是單線縱向的傳承,因為它對傳承者的要求很高,要求傳承者有足夠的悟性、智慧與德性,找不到合適傳承者,這門獨門技藝就會失傳。或者傳承者的悟性、智慧不夠高時,他所傳承的技藝就會沒落,或部分失傳。所以這種傳承方式,使中國古代的機關秘學越來越沒落,最後失傳。

關於中國古代的機關秘術,最早記載的是黃帝時期的指南車。指南車與指南針原理不同,它不是利用磁場來指明方向的,而是利用機關秘術來確定方向的。指南車上有一個木製人偶,不管車子怎樣前進、後退、轉彎,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非常神奇。據史書記載,東漢張衡、三國時期魏國的馬鈞都曾成功複製過指南車。

相傳黃帝與蚩尤大戰時,蚩尤使用邪術,布下了迷霧陣使黃帝士兵迷失了方向。黃帝的大將風后便根據九天玄女傳授給黃帝的天書《龍甲神章》中所記載的秘學,製造了指南車,破了迷霧陣,帶領軍隊走出了迷霧。

在黃帝大戰蚩尤,九天玄女曾傳授給了黃帝一部用天上文字寫成的天書《龍甲神章》,關於天書的具體內容無法確知,據說裏面記載著很多不能公開傳人的天機秘術。黃帝令風后根據天書的內容,演繹出兵法十三章、孤虛法十二章、奇門遁甲一千零八十局等。據說後來這些秘學一直在世外秘密流傳、歷代單傳著,曾傳給過姜子牙、黃石老人、諸葛亮等高人。在三國時,諸葛亮曾布下石頭八卦陣,困住東吳幾十萬大軍,據說就是根據奇門遁甲所布的陣,可見其威力之大。這裏的奇門遁甲可不是現在擺攤算命用的奇門遁甲,那是兩回事,真正的奇門遁甲是不公開傳人的,在世外秘密單傳著,威力無比。

諸葛亮還曾以傳承的奇門遁甲秘術製造了「木牛流馬」。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三國志.後主傳》記載:「建興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十二年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

《三國志》中記載諸葛亮製造了木牛和流馬,用來在山路上運送糧草。據考證,諸葛亮在八年北伐中,木牛流馬總共用過三次。

《諸葛亮集》記載:木牛每步能走一尺半,運載一年的糧食,一天可走二十里山路,而人不用怎麼勞累。並且對木牛的形象作了描繪,對流馬的部分尺寸作了記載,但因沒有實物與詳細圖紙傳世,所以木牛流馬早已失傳了。

在諸葛亮造出木牛流馬的兩百年後,南北朝時期的大匠祖沖之也成功仿造出了木牛流馬。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同時也是得到秘傳的機關器械大師。

《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意思是說,祖沖之仿造出了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不需藉助風力、水力等外界力量,依靠機關而自動行走,也不依賴人力。

從古文獻記載中可以看出,木牛流馬是不需要藉助外力,自動運行的。現代有些人聲稱仿造出了木年流馬來嘩眾取寵,那都是假的,都需要用人力推動來行走,與古代的木年流馬根本不是一回事。雖然古文獻記載中,有些機關器械會依靠水力運行,但大部分都是不需要藉助任何外在力量而自動運行的,甚至是智能運行的,上篇文章中解說的古代飛行器也是一樣。那這些古代神秘的機關器械,到底使用的是什麼能源與動力?

最早的機關器械指南車是依據奇門遁甲製造出來的,而諸葛亮也精通奇門遁甲,他依據奇門遁甲布下石頭陣能抵擋東吳十萬大軍,他製造的木牛流馬很可能也是藉助奇門遁甲之術。精通奇門遁甲后,可以役使鬼神,能夠藉助另外時空的能量。像中醫所認識的,人體經脈中運行的驅動人體生長活動的氣,以及風水學中認識的,運行於大地龍脈中驅動著大地萬物生長循環的氣,都是另外維度的更高宇宙能量。如果掌握了方法,是可以利用這種神秘宇宙能量的。與中醫、風水、奇門遁甲等同一發展路線所發展下來的古代機關秘術,是不是也是利用這種另外維度中更高的宇宙能量呢?

玄術奇器(四):神奇的中醫取蟲

作者:李道真

神醫華佗曾多次施藥為病患驅蟲。
神醫華佗曾多次施藥為病患驅蟲。(圖源:Adobe stock)

中國古代中醫治病的技術是非常發達的,與現代西醫所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發展路線。中醫治病採用的手段和方式非常多,其中一些治病手法非常的獨特,比如我們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中醫治蟲,就是一種非常神奇的中醫治病奇術。這種神奇的治病手法現在已經很少有人聽說過,而在古代卻是非常常見的,也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並且在正史與眾多嚴肅的古代學術文獻中都留下了大量記載。

先說明一下,中醫取蟲可不是取出現代西醫所認識的人體寄生蟲,而是遠遠比寄生蟲更神奇的蟲子,也可以說是一種寄生於人體的靈體,是存在於另外維度中的生物,不是我們這世界的生物。這是現代西醫根本解釋不了,也認識不到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文獻中所記載的中醫取蟲的事例:

《名醫類案》中記載了金朝名醫王海藏親身經歷的治蟲病例。王海藏是針灸拔原法的開創者,王海藏記載說:有個叫楊時的病人,得了風氣衝心的病,一吃東西就吐,身體非常枯瘦。王海藏為他診治后,就讓病人服一種葯,叫萬病紫菀丸。服了二十天後,病人瀉出五六塊像蛤蟆一樣的肉塊還有兩升白膿,病就好了。另外還有一位姓趙的侍郎也是得了類似的病,吃了就吐,同時眼睛看不見,耳朵也聽不見。王海藏也是讓他服用萬病紫菀丸,服藥后,瀉出了七條青蛇和三四升白膿,病就好了。

第二個治蟲病例是《明史》記載的,這些正史中所記載的事情,尤其是發生在皇帝身上的事,幾乎不可能有編造的成份,可以說都是非常真實的歷史事件

《明史》記載:明朝的御醫戴原禮(朱丹溪弟子)奉明太祖朱元璋的命令,為當時的燕王朱棣治病。朱棣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永樂大帝,開創了明朝最鼎盛、最輝煌的永樂盛世。當時朱棣還是皇子,得了積聚病,久治不愈。戴原禮奉命為朱棣診治后,看到前面醫生為朱棣所開的葯都對症,卻為什麼沒有效果呢?他就問燕王平時喜歡吃什麼,燕王說最喜歡吃生芹菜。戴原禮馬上大悟,說:我找到病因了。便開了一副葯讓燕王朱棣服用,當天晚上燕王便拉肚子,瀉出了許多小蝗蟲一樣的蟲子,病就好了。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三個病例:

《三國志.魏書》記載:華佗在路上碰見一人吃東西咽不下去。華佗聽見呻吟聲,停下來探視后,就對病人家屬說:「前邊路邊賣餅的人家有醋泡蒜沫,買三升喝下去,病就好了。」病人家屬按華佗說的去做,喝下三升醋泡蒜沫后,病人的嘴裏吐出一條蛇。他們就把吐出的蛇一樣的蟲子懸挂在車上,前往拜謝華佗。華佗剛好不在家,他的孫輩們正在門前玩耍,迎面看見來人,就說:「車上掛著蛇的病人,想是遇見我們公公了。」請病人進屋坐,見華佗家的北牆上懸挂著十幾條這樣的蛇。可見華佗幫病人打出了很多這樣的蟲子。

另記載:廣陵太守陳登得病,心中煩懣,面色發紅,不思飲食。華佗診脈說:「您的胃中有好幾升蟲子,已結成了毒瘡,是吃了太多的生魚片造成的。」隨即製成了二升激發葯,先讓病人服一升,過一會全都喝盡。等了片刻,陳登吐出三升多蟲子,蟲子非常奇怪,紅頭,軀體會動,半邊身體是生魚片。陳登的病馬上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後還會複發,遇上好的大夫才能治好。」三年後果然複發,可惜那時華佗不在了,陳登不治而死。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四個病例:

明朝的名醫陳士鐸在《本草新編》中記載了一則他在湖北為人治病的事。當時陳士鐸遊歷湖北,住在漢口的時候,有一位船主,長期咳嗽,一咳就停不下來,久治不愈,便找陳士鐸醫治。陳士鐸問他為何得的病,船主就說他駕船在潯江停靠時,夜晚突然起了暴風,他便忙著喊舵工們整理船篷和船纜,突然天上就下起了大雨,冰冷的雨點打在了他的熱背上,他當時就感覺身上很冷,從此便咳嗽不已。他說越咳胸中越癢,直到咳痛了,吐一陣血后才能停下來。

陳士鐸聽后說:一定是冷雨透過肺俞,使肺里生了蟲子。船主不信。不久船主又咳得胸痛,就說又要吐血了,便急忙找到陳士鐸問怎麼辦?陳士鐸說:趕快喝烏梅湯。他喝後果然疼痛緩解了,便問陳士鐸是為什麼。陳士鐸說:這是治標的方法,用來驗證有沒有蟲,蟲遇到酸味就會潛伏,現在你喝烏梅湯可以緩解疼痛,說明一定是蟲在作怪。船主這才相信了陳士鐸。

陳士鐸將萬年青搗成汁,用酒沖成一碗,叫他等胸痛時趕緊服下。晚上,船主果然又胸痛,便趕緊服藥,服了陳士鐸的葯后胸痛卻更厲害了,痛的死去活來。痛了一陣后,船主感覺非常口渴,要喝茶,陳士鐸禁止給他茶喝,勸他再喝葯。船主不聽,不肯喝葯,陳士鐸便強迫他喝。喝下后他痛得更厲害,喉嚨發癢。

陳士鐸就說:這是蟲子受不了,要出來了,趕快再喝葯。又繼續喂船主喝葯,喝下后便開始吐血,蟲隨著血一起涌了出來。

只見吐出的蟲子兩寸半長,手指大小,身子像蟋蟀,長著像螳螂一樣的長腿,顏色純紫色,燈下看起來像有火焰一樣,額頭上有兩條寸把長的觸鬚,背上還有翅膀,但尚未長全,腹部還沒有完全長好,拖著手指大的一塊血塊。這些一看都明顯不是人間的生物。

下面我們繼續看第五個中醫取蟲的病例:

同樣是發生在明朝的,明朝名醫李中梓在《里中醫案》中記載:在乙卯年的秋天,有位名叫姚越甫的南京人,他有兩個兒子都同時得了癆瘵(肺結核)死去了,他悲痛不已,便受潮熱而咳嗽,兩眼昏花,腰腳無力,口吐清痰,嘴唇起白點,服藥無效,便找到李中梓治療。

李中梓診治后說:根據脈象推斷,他得了傳屍病(傳屍病是指一人染蟲死後,蟲便轉附到其它家庭成員身上,使家族成員相繼死去的一種病),說有蟲子正在侵蝕他的內臟,但一般的葯除不了這蟲子,所以沒有效。

李中梓便用添加了川芎、當歸的血餘散,再加甘遂、天靈蓋,磨成粉末,用東邊桃樹枝煎湯,在八月初二天沒亮時,讓病人空心調服,到了當天的辰時、巳時,便打下了像小老鼠一樣的蟲子三條,還有兩頭尖一樣的蟲子幾條。因為病人虛弱,便馬上用人蔘一兩煎服,傍晚又煎服一兩人蔘。第二天凌晨,又將頭天吃的葯讓病人減半服用,又打下了幾條兩頭尖一樣的蟲子。

李中梓讓病人服用十全大補丸,半年後病人就徹底康復了。李中梓將打出的奇怪蟲子用烈火燒死,再與雄黃一起磨成粉末,裝在瓶中,把瓶蓋封死,埋在沒有人經過的偏僻處。可見這蟲子很厲害,不是人間的一般生物。

因為中醫治病針對的是人體高維度中的部分,像中醫治病所針對的經絡、穴位等,都不存在於我們這個時空之中,在肉體上是找不到的,西醫解剖人體時,找不到經絡和穴位,但它們卻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是存在於更高維度之中的一種更高能態的人體機制。

所以中醫治病所打出來的蟲子,不是西醫所認識的寄生蟲,而是另外維度中存在的生物,也可以說是一種靈體,被中醫通過特殊的治療手法,打入到我們這個維度中來,使它顯形,可能是動物的形象,也可能是昆蟲的形象。所以這些打出來的蟲子是我們這個世界中找不到的奇異生物,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是我們這個維度中的生物,而是存在、寄生於人體其它維度中的,也可以稱作是一種靈體,在肉體表面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們能夠導致人體得病。中醫通過特殊的手法將這些靈體──蟲子,打入了我們這個維度中來,讓它們顯形,所以我們才看到了它們。

接著我們繼續看第六個病例:

明朝名醫孫一奎在《孫氏醫案》中記載:他曾治過一位姓丁的病人,是位婦女,病人是痛風癥狀,開始診斷為濕痰凝滯經絡作痛。開了五副葯后,病人痛得更厲害,便不肯再服藥。孫一奎也不再勉強病人服藥,就改用醋炒芫花三分、海金沙一分磨成粉末,讓病人用熱開水調服。到了晚上病人便腹瀉,瀉下了半盆像濃痰一樣的東西,腿痛也好了大半,稍微能夠活動。半夜時,病人的家人就與孫一奎一起喝酒,還沒散席,忽然聽到說病人腹痛非常劇烈,就請孫一奎進裡屋看看。剛走到後堂,裏面就有人出來擋住醫生說,病人已經去世了,不必進去看了。孫一奎說:這一定是痛暈過去了,不是去世,怎麼可以不進去看呢?

進去后發現病人還坐在便器上,冷汗淋漓,面色發青,好像呼吸停止了。執手把脈,發現病人手冷如冰,但用力按還有脈搏。於是孫一奎就說病人是痛極暈死過去了,便給她灌薑湯。病人果然慢慢蘇醒了,蘇醒后就告訴婢女說:剛才肚子痛得厲害,然後火光濺出,肛門像被火燒一樣,大響一聲,不知瀉下了什麼東西,就痛暈了過去。眾人趕緊在便盆中察看,竟然看到病人瀉出了一條像血一樣紅色的泥鰍,長約六寸,寬半寸,有眼睛而且身上還有鱗片,在盆里遊動著,眾人看后都毛骨悚然。

下面再看第七個醫例:

明朝的兒科名醫萬密齋在《幼科發揮》中記載:有一個叫胡泮西的人,他的弟弟英年早逝,留下一個年幼的孩子由胡泮西和夫人撫養。孩子的肚中有蟲子,時常作痛,就請萬密齋的父親醫治,治了幾次都不見效。就又請萬密齋醫治。萬密齋就問父親曾用了什麼葯,父親說用了雄黃解毒丸。萬密齋又問父親還有別的秘方嗎?父親說:我只用這一個方子,屢用屢效,但這次卻不靈了。萬密齋就告訴父親說:看來這個蟲子已經通靈了,有靈性了,得想辦法才能取下它。

可以看出中醫所治的蟲子是一種靈體,有靈性,能知道人想什麼,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生物,它們能導致人得各種疾病。

萬密齋就在某月上旬,選定一個適宜破除的黃道吉日,不讓孩子知道。隔夜熬好苦楝根湯,清晨與孩子伯母商量好,用油煎雞蛋一個,先吃雞蛋再吃藥。雞蛋煎好了又故意不給孩子吃,孩子聞到香味急著要吃,感覺孩子肚子里好像有東西湧上心口。萬密齋就趁機給孩子喝了葯,一會兒感覺孩子心口上的東西落下去了,再給孩子雞蛋,孩子就不吃了。到了巳時,孩子腹中「咕咕」亂叫,瀉下一條奇怪的蟲子,大約小拇指長,有頭還有手和腳,就像小嬰兒一樣。

萬密齋看了后,就驚訝的說: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傳屍癆蟲啊!胡泮西說:他父親就是得癆病死去的,他母親也是得癆病死去,癆蟲傳到孩子身上正好是第三代,幸虧今天把它除掉了。

以上醫例都是取自於正史以及嚴肅的古代學術文獻記載,所以都是真實可信的。並且這種醫例古文獻中記載的非常多,相互印證,不可能是無中生有的。

但現在一談起來,可能現代的西醫與實證科學接受不了,不敢相信,因為中國古代的中醫與現代實證科學所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發展路線。所以不能用現代實證科學的思維模式與角度去理解中國古代的科學,那永遠也不可能理解得了。像周易八卦、中醫風水等等,這些高智慧的古代文明都是現代科學所解釋不了的,成為永遠也解不開的謎。這些都是遠遠超出現代科學認識的。

中醫內涵博大精深,源自道家修鍊與養身之術,其治病所針對的不是表層肉體,而是比表面肉體更微觀的深層人體層面。如中醫治病所依據的經絡、穴位等人體機制與陰陽、五行等基礎,都不存在於我們人類這個表層空間,而是處於現代科學所無法觸及到的深層層面,在更高維度之中,人類觸摸不到,但客觀上冥冥存在著。

中醫因對人體沒有副作用的自然式療法和神奇的療效,便已在西方社會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與重視,其發源地中國,也在的領導下,高喊著恢復傳統文化的口號,努力「發揚」中醫。但因為共產黨的無知與愚蠢,而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又太過於博大深奧,所以它的發揚方式所起到的實際是破壞作用。正如讓一個農民工去修補世界名畫一樣,結果可想而知。

共產黨偷梁換柱,將中醫西化,把中醫的靈魂和最精華的部分都掏出來扔掉,並將其斥之為迷信,只留下一個空殼,然後把西醫套進去,披上中醫的外皮,雜合出一個怪胎,從內部破壞著中醫。

現在中國的中醫大夫基本都是西醫培養出來的,現在共產黨培養出來的中醫,基本都不懂得望、聞、問、切,六脈二十八像幾乎也沒有人能摸得出來了,全部依賴於西醫的現代設備來檢查疾病。中醫高深莫測的治病養生理論也沒多少人真正懂得,中醫依據每個病患自身的不同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法與藥方的辯證施治的原則也被拋棄了,現在大量使用中成藥,將藥方固定下來,不是針對每個病患的具體情況辯證施治,而是同一疾病基本都使用同一藥方,傻瓜式地套用西醫的方式來治療,從而使中醫神奇的療效一落千丈,大量神奇的治病方法失傳,使中醫越來越走下坡路,從內部毀掉了中醫。現在中醫取蟲等神奇的治病方法,已經失傳了。

關於中醫取蟲最後的記載,是來自於現代的中醫名家蒲輔周先生的病例。蒲輔周生於1888年,於1975年文革時期逝世,曾任中醫研究院副院長。蒲輔周在《蒲輔周醫案》中記載:他曾用溫白丸為他的舅父治療「蟲蠱」(蟲蠱的癥狀接近於肝硬化、肝腹水的癥狀),他舅父服藥后,吐出了兩條蟲,八寸長,像筆管那麼粗,黃色的,長得像黃鱔一樣。

關於中醫取蟲就和大家聊到這裏,感謝鍾醫先生辛苦整理的文獻資料。下一篇,和大家聊聊古代中醫神奇的外科手術。

玄術奇器:神奇的古代外科手術

作者:李道真

中國古代神醫華佗與張仲景。(圖源:維基百科)
中國古代神醫華佗與張仲景。(圖源:維基百科)

一提到外科手術,現代人都會認為是西醫的專利。其實中國幾千年前就已經開始做外科手術了,而且手術水平不差於現代的西醫,甚至超過現代的西醫。同樣,因受中國古代技能傳承方式的影響,一些獨門的絕技秘學都不公諸於世,而是單線獨傳,是師父找徒弟,對傳承者的悟性、智慧、德性,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找不到合適傳承者,這門獨特的技能就會失傳。中醫外科手術也是如此,在歷史上確確實實存在過,在正史以及嚴肅的學術文獻中都有諸多記載。

三國時期的華佗就是一位中醫外科手術神醫,《三國志・魏書・華佗傳》記載:如果病積結在體內(如長腫瘤),針灸、藥物等方法都不能治好的,華佗便讓病人喝下麻沸散,一會兒病人便麻醉過去了,失去知覺,然後華佗便用刀開腦破腹取出腫瘤、剔除病因而治好病。如果病在腸子中,華佗便開刀破腹、切斷腸子,然後把腸子清洗乾淨,再縫合好傷口,敷上膏藥,四五天病就好了,病人絲毫不覺得痛,一個月之內,傷口就痊癒了。

《魏書・華佗傳》中還記載:有一位官員身體不舒服請華佗治療。華佗說:「您病得深,得開腹手術治療。但是您的壽命也不過再有十年。您的病一時不會要您的命,忍病十年,您的壽命也該差不多了,不必特地剖腹了。」這位官員忍不住病痛,一定要求華佗動手術去除病根。華佗於是就給他做了開腹手術,病馬上就好了。但十年後這人真的到壽死了。

另外《華佗別傳》中還記載了一個手術案例:有個病人感到腹中半邊切痛,十多天時間他的鬢髮眉毛就幾乎掉光了。華佗看后說:「您半邊脾臟已經腐爛了,可以用手術切除治療。」於是華佗讓病人服下麻沸散,打開腹腔,果然是脾臟腐爛了。華佗將腐爛的部分剔除乾淨后,再縫合傷口,一百天後病人就痊癒了。

《三國演義》中還記載,曹操患有(長了腦瘤),華佗要用利斧開顱為曹操治病,取出腦瘤。曹操懷疑華佗要取他性命,不同意開顱,後來還把華佗關在監獄里,最後華佗死在了監獄里。

根據以上史料記載,可以說華佗的外科醫術已遠超過了現代的西醫。只可惜華佗沒有找到傳人,最後死在監獄中,醫術全部失傳。中國古代的很多絕技都是這樣失傳的。除華佗外,古文獻中還記載了很多中醫外科手術的案例。

《抱朴子》和《金樓子》都記載說:西漢初期的名醫淳于意,可以做開顱手術,能給病人開顱治療腦部疾病。淳于意就是西漢著名的「緹縈救父」典故中緹縈的父親,那時就已經能做腦外科手術了。淳于意是西漢神醫公乘陽慶的單傳弟子。《史記》記載說,淳于意拜公乘陽慶為師學習醫術,公乘陽慶已經七十多歲了,還沒有找到傳人,便把自己的秘學醫術傳給了淳于意。他讓淳于意把以前學習的醫術全部忘掉,然後傳授給他黃帝、扁鵲的脈書,使他能決斷生死,成為神醫。而公乘陽慶自己有兒孫,卻沒有把醫術傳授給自己的子孫,而且他醫術高超卻從不給人治病,所以外人都不知道他是神醫。直到公乘陽慶七十多歲時,碰到淳于意,覺得他是合格的傳承者,才把獨門醫術傳授給了他,如果沒碰到淳于意,那麼他的獨門醫術也就失傳了。看來古代的秘術絕學是不能隨便傳人的,找不到合適的傳人這一門絕學便會失傳。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記載,上古時就存在著開顱剖胸手術。說上古時期的神醫俞跗可以割開病人的皮膚和肌肉,以疏通體內的經脈,結紮筋經,還能夠開顱清理腦部疾病,可以割開胸腹膜和大網膜,清洗病人的腸胃和五臟六腑。

《列子》中記載說,扁鵲曾給魯公扈與趙齊嬰二人做過換心手術。扁鵲讓他們喝下麻醉劑,把他們麻醉了三天。在這三天中,給他們剖腹取心,為他們作了換心術,再抹上神葯,使他們蘇醒如初。

從史書記載中可以看出,中醫外科手術到了三國時期,仍然是非常高超的,可以開顱剖腹、剔除病因、清理五臟六腑等,並且手術全過程都是由一個人完成的,過程中病人沒有痛苦,恢復得非常快速,成功率幾乎是百分之百。這些方面都已超過了今天的西醫,可能與今天的西醫外科手術走的是不同的路線。但到了後世,中醫外科手術就慢慢的沒落、失傳了,所留下來的只有一些簡單易學的微創小手術,比如切除,白內障撥除術等。真正的中醫手術在魏晉后,似乎就失傳了。到了隋朝時,中醫的學術文獻中,仍能找到斷腸連接、斷肢複合等手術的記錄,但水平已遠遠不如魏晉之前了,真正的中醫外科手術已失傳了。

隋朝太醫令巢元方主編的《諸病源候論・金創腸斷候》中記載了斷腸連接手術,同時還記載了術后的護理方法。記載說,若受到外在創傷而造成腸子斷裂的,應迅速將斷腸兩頭對接起來、小心縫合,並用雞血塗抹介面處,使縫合處不能漏氣,然後將腸子放進腹中,再縫合。如果腸子流出但沒斷裂的,就用大麥熬粥,用粥汁洗腸,然後再用水洗乾淨,置入腹中。接腸手術后,二十天內只能喝粥,並不能吃太飽,一百天後才能吃飯,否則可能會造成腸痛腸漏。另外該文獻還記載了斷肢複合手術等大型外科手術,與現代西醫手術類似,但效果已遠不如魏晉之前了。

做外科手術之前,必不可少的就是麻醉術,否則手術過程中不把病人痛死,也可能把病人嚇壞。根據文獻記載,中國古代的外科手術是全程無痛的,而且恢復快,成功率極高,遠比現代的西醫手術高明。

關於麻醉術,最有名的當屬華佗的麻沸散。這種麻藥是口服飲用的,飲用后病人便會全身麻醉,完全失去知覺,直至手術完成後才恢復知覺,所以手術過程不會感覺到任何痛苦。這比現代的麻醉術要先進得多,只可惜麻沸散失傳了。後世也有其他麻醉藥的記載,但都遠遠比不上麻沸散。

元代名醫危亦林的《世醫得救方》中記載的麻醉藥有蔓陀羅、烏頭等,還論述了使用方法,指出應按患者的年齡、體質、出血情況決定劑量。這些要求與現代西醫運用麻醉藥的原則基本相同。明代外科醫學家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記載了鼻息肉切除手術,其中使用「回香草散」麻醉。回香草散是由回香草、高良姜兩味葯製成的局部麻醉藥。

另外據記載,古代手術縫合最常用的是「桑皮線」。南北朝時的《刪繁方》中記載了治療因受外傷而腸子流出的方法:用細桑皮線縫合斷腸與腹部皮膚,並用蒲黃粉敷在縫合處。

宋代《睽車志》中記載了用刀自殺而不死的救治方法,也是用桑皮線縫合創傷,然後敷藥。

據老輩中醫講,製作桑皮線的方法,是先撥去外皮,在內層上選擇比較粗的筋紋,撕下來。然後再取外皮,把細線從頭到尾抹七次,讓細線滑潤如絲,收起放好。到用的時候,在沸水的蒸汽上薰蒸一下,細線就綿軟如新。桑皮線可以被身體吸收,所以縫合后不需拆線。桑皮線取用方便,而且不易折斷。不僅如此,桑皮本身藥性平和,更有清熱解毒、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

2004年,在山東省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發掘出了一顆五千年前的人類顱骨,在顱骨頭頂處,有一處直徑三厘米左右的圓形缺口。山東省文化廳便邀請了國內考古學、人類學、醫學界著名專家共同組成鑒定委員會對該顱骨進行論證,最後認定顱骨主人生前曾接受過開顱手術,並且顱骨缺口的斷面呈光滑均勻的圓弧狀,這是骨組織自動生長修復的結果,認定術后顱骨主人曾存活了很長時間,證明手術是成功的。這是目前所發現的中國第一例開顱手術病例,可見古文獻中所記載的各種高超的古代外科手術都是真實不虛的,只是歷史中失傳了。


本文為榮譽會員專刊內容,請加入榮譽會員後繼續閱讀。榮譽會員每年享受24期《看中國會員專刊》。圖文並茂,設計精美,至尊專享。
點擊此處免費預覽一期半月刊。

如果您已是榮譽會員,請登陸后,刷新本文即可閱讀。

WIN/MAC/安卓/iOS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來源:看中國–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