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會《道德經》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2023年06月13日 20:44     評論»

在《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言:「我恆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老子告訴我們,做人有三個原則,要嚴格地遵守:一是為人慈悲,二是懂得節儉,三是凡事盡量不跟別人爭先。

老子曾道:「,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默默滋潤萬物,卻又不與萬物爭先,處在眾人所厭惡的卑下之地,是最接近於道的。

「不敢為天下先」,實則就是告訴世人應如流水一般,無論身居何處,都要具有謙卑的心態。

慈悲、節儉、謙卑,既是做人原則,亦是處世良方。

節儉不一定與貧窮和吝嗇相關。具有節儉品德的人,不是出於錢財的缺乏,也非出於小氣吝嗇,而是懂得「節儉是美德」。很多有節儉習慣的人,反而更懂得享受生活、欣賞大自然,珍惜好物,也願意分享,助人為樂,因為任何美德都包含著、為他、不自私的內涵。

節儉的人不執著于放縱享樂,無欲則剛,便可以秉持正道做人做事、修身養德。奢侈的人執著於物欲,容易心生貪念,甚至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錢財,最終招致禍患。

🔥法國猶太老闆:神告訴我們,只有一位中國人能救人類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探尋中華復興之路,必看章天亮博士《中華文明史》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左傳》上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北宋大儒解釋說,有品德的人都是由節儉而來,因為節儉的人慾望少,慾望少就不會受外在事物所驅使,便可以秉持正直與道德做人做事;一般人慾望少,則能節約開支,使家庭富足,就能謹慎行事、遠離罪惡。所以說:節儉是道德的共同基礎。相反地,奢侈則慾望多,君子慾望多就會貪慕富貴,導致違背道德、招致禍患;一般人慾望多就會貪心浪費,導致敗家喪命。奢侈的人如果在朝當官必定會接受,在民間謀生必然成為盜賊,所以說:奢侈是最大的罪惡。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