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大瘟疫中的奇異故事

2020年03月23日 19:19     評論»

當大來臨時,人們往往因突來疫情而心存驚悸。在古今的疫災中,卻有成功避難的奇異事例。

三代隱惡揚善疫鬼不敢入侵

宋朝縉雲顯達之前,有一年元旦出門,遇到幾個惡鬼,於是問他們幹什麼去?惡鬼們說:「我們這些疫鬼,準備在人間散播瘟疫。」縉雲忙問:「我家會有瘟疫嗎?」疫鬼說:「沒有。您家三代隱惡揚善,日後必當顯貴。我們怎麼敢進去呢?」說罷,這些疫鬼就消失了。

富豪施藥救人積無量陰德疫鬼不敢侵

清代劉奎(字文甫,自號松峰山人)所著的《松峰說疫》記載了一則故事。昔日,城中發生,有一位白髮老人,教一富豪家買葯,施捨給城裡的百姓。不僅染疫的痊癒了,富豪全家也都免於疫病。據說,有人看見二個疫鬼經過富家門口,彼此對視,說:「這個富人陰德無量,有善神保護著,我們怎麼敢進去呢?」對此,劉奎評價道:「陰德無量,這實在是祛疫的良方。世人應當記到心眼裡。」

不畏瘟病的辛公義

辛公義生於北朝,正直忠義,敢於承擔責任,他在任岷州刺史期間,看到了這裏的一個怪現狀:岷州有畏病的風氣,唯恐沾染自身,避之不及,如果家中一人生了病,就全家出走避開,病患者往往就得不到照顧而死去。對這樣的局面,辛公義沒有坐視不管,而是極力扭轉這種不正的風氣。他派了一些屬下官員巡訪檢視州中各地,只要找到病人,就用床轎送到刺史的辦公廳來。辛公義為病人們安置住所,提供膳食。

這一年的夏天,瘟病大發,病人多到數百人,辦公廳里安置病人的膳廊都住滿了。辛公義就在膳廊親自設了一個坐卧兩用榻,他篤定地坐在那兒,夜以繼日,對著患者辦理公事,累了就在榻上睡著。他所有的俸祿,全部用來為病人買葯、找醫生醫療,他親自悉心地勸導病人飲膳。就這樣被安置在他辦公廳里的病人都痊癒了。

這時,他召來病人的親戚,勸告曉諭他們說:「生死由命,並不是因為照顧親人就會有危險。在這之前,因為你們遺棄了生病的家屬,所以他們死了。你們看看,我把病人聚集在一起,我自己不分日夜和他們同在一起,如果說瘟疫在人間會傳染的話,我哪得不死呀?何況這些病人們都好了!你們可不要再相信之前的風俗傳說了。」這些病人的家屬親友們都感到慚愧,紛紛叩謝離去。岷州人自此互相慈愛,畏病走避的風俗也徹底革除了。

張天師治瘟疫有方

張天師原名張陵,后改名,東漢天師道(正一道)創始人,沛國豐人(現在的徐州)。相傳他在漢順帝漢安元年(142年),遇老子降臨,傳授其《太平洞極經》,命為天師。

張道陵學道之後,能給人祛病。古代的很多大醫學家,其實都是道行很深的修道人。東漢末年至晉初年,世道昏亂,全國性大瘟疫有20多次。張道陵就幫助百姓治瘟疫,他的方法很有效。他讓有病染疫的人,把自己一生所犯的錯誤一條條的都回憶清楚,記下來,親筆寫好扔到水中,同時向神明發誓,不再做那些錯事和不好的事,如果再犯錯,就讓自己的生命終結。人們紛紛按照此法去做,果然瘟疫不見了,百姓們一傳十,十傳百,很快,病都好了,瘟疫不見了。張道陵和他的後代及弟子,一共治好了幾十萬人的疫病!

《說文解字》對「疫」的解釋是「民皆疾也」。秦漢及以前時期,人們認為「疫」是一種「邪亂之氣」。古人說「人心生一念天地盡相知」、「舉頭三尺有神靈」。當人真心懺悔的時候,神靈是能夠看得見的,就會把人身上的「邪亂之氣」趕走,在人類可探測的這個空間表現,就是瘟疫突然不見了,病好了。

不怕瘟疫的人

明慧網1月25號刊登了一篇中國瀋陽來稿,講了一件真實的事,節錄如下:二零二零年元旦的第二天下午,我去瀋陽市某大型超市購物,沒想到人山人海。當天傍晚我開始咳嗽,第二天就發燒,不想吃東西,我沒在乎。不曾想癥狀越來越嚴重:發燒讓我躺在床上起不來,好像內臟都腫了,呼吸困難,咳得很厲害,好像要吐血了,全身的骨頭都痛,頭也痛,還有麻木的感覺,蓋著厚厚的棉被還感覺冷!儘管這樣,我一點都沒有害怕,因為我心裏裝了救命的法寶:念「好」堅持念,燒了四天,不燒了,只是咳嗽。歷時兩星期,我徹底好了。

是呀,自從我明白真相,並退出中共的團、隊組織后,再也不怕什麼疾病、瘟疫、災難了,因為我知道了無數的人因敬念「」而絕處逢生,知道了法輪功來到世間是來救人的。其實不只是我,所有把「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這九字真言記在心裏的百姓們,都會不害怕瘟疫,也不會害怕災難,因為與神佛站在一起的人,都會得到神佛的保護,都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修道者在濟世救人

當今亂世上,依然有真正的修道者在濟世救人。法輪功修鍊者們正是這樣的群體。曾經輕信中共,誹謗過法輪佛法,參与過迫害法輪功學員的人(首惡江澤民、羅乾等除外),只要您真心向天懺悔,拋棄中共,退出中共黨團隊組織,並誠心敬念:「法輪大法好真善忍好」九字真言,您就能祛惡向善擺脫厄運。

下載:低清晰度(135MB)高清晰度(263MB)

安卓翻牆-禁聞瀏覽器Windows翻牆:ChromeGo
AD:搬瓦工官方翻牆服務Just My Socks,不怕被牆

轉自明慧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