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秦始皇】第20集 莫非天意?熒惑守心

2017年06月30日 18:25     評論»

記者/主持人:紫君

 展宏圖,開疆拓土創華夏偉業。順天意, 一統天下千秋萬代贊始皇!

聽眾朋友您好! 歡迎您來到的「千古英雄人物」秦始皇節目。我是田園。
秦始皇三十六年夏末秋初(公元前211年 ) ,始坐在龍庭,正和蒙毅說著什麼事情。一個被派往外郡傳旨的使者回來了,當面稟告始皇帝,說了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說他辦差回來一天夜裡經過華陰的路上,突然不知道從哪裡出來一個人手裡拿著一塊玉璧,攔住他,對他說:請你替我把這塊玉璧送給滈池君,還對使者說:「今年祖龍死。」使者莫名其妙,急問他是什麼意思。但是,這個奇怪的人留下玉璧,沒做任何解釋,轉眼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稀里糊塗的但也感覺不妙的使者帶著玉璧回到咸陽,立即面見秦始皇,呈上玉璧,詳細說了經過。 秦始皇聽后,第一反應就是這句話中的「祖龍」指的是,他沉默了好大一會兒沒說話。 蒙毅見狀,先讓使者下去休息。始皇下令退朝,才對蒙毅說,「 這是山鬼。 山鬼至多知道一年之事。」又說,「祖龍」是指人的祖先。始皇自己心裏也明白,這是給自己解心寬那。
然後,他派人將使者捎回來的玉璧送御府去察驗,鑒定的是,這塊玉璧竟然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他巡遊渡江之時,祭祀水神而投到江水中的那塊。好幾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怎麼又被一個不明身份的人給送回來了呢?這不由得令始皇帝想起這一年來發生的奇異而又令人煩心的事,這已經是第三起了。
第一件事就是「熒惑守心」。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是「三十六年熒惑守心」。
什麼叫「熒惑守心」呢?中國古代把「火星」叫作「熒惑」,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簡稱為「心」。「心宿」就是現代天文學中的「天蝎座」,主要由三顆星組成。當火星也就是熒惑運行到天蝎座也就是心宿這三顆星的附近,並在那個地方停留一段時間,這就出現了中國古人常說的「熒惑守心」的天象。天蝎座的三顆星中間最亮的一顆代表皇帝,旁邊兩顆,一顆代表太子,一顆代表皇帝的庶子。
這種天象為什麼會被認為是不吉利的呢?

「熒惑守心」的出現在古人看來就意味著,輕者天子要丟掉皇位,嚴重者就是皇帝死亡。那年出現了熒惑守心, 秦始皇嘴上不說,心裏可是不舒服。
第二件事是隕石事件。還是秦始皇三十六年那年,一顆流星墜落到了東郡。東郡是在秦始皇即位之初呂不韋主政時攻打下來的,那時是齊、秦兩國的交界。現在已是大秦帝國的一個東方大郡。隕石落地還沒什麼,主要是隕石上面刻的字「始皇帝死而地分」。這七個字。人覺得它代表了上天的旨意,預示著秦始皇將死,同時也預告了大秦帝國將亡。地分嘛。就是的國土又分裂了的意思。
秦始皇很是震驚。下令立即焚毀這塊刻字的隕石。同時派人嚴查, 是誰在石頭上刻了這幾個字。 但是,對了筆跡, 也找不出來, 更沒有人承認。這也是始皇帝的一塊心病。
現在又出現了這塊玉, 秦始皇嘴上不說,但心裏也明白。大臣們都知道秦始皇帝不喜歡談論生死之事, 所以誰都閉口不言, 就連始皇帝身邊最親信的蒙毅, 也是不敢多嘴。 但始皇帝自己可明白啊, 他心裏也在想身後之事該有個安排了。 也就是一旦自己離世, 誰來皇位呢?
其實按照秦國的慣例, 一國之君一旦繼位, 首要大事就是立儲, 也就是確立自己的繼承人。 可是始皇卻遲遲沒有這樣做。
最早的時候, 秦始皇甚至有禪讓皇位的想法。

那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不久。一天召集群臣商議國家政權交接的事,他說:「古代有禪讓,又有三王代代相傳,你們認為哪一種更好?我想採用最好的方法。」在場的博士都不說話,只有鮑白令之回答說:「如果以天下為公,就會禪位給賢能者;如果把天下當私家財產,則會在家族內代代相傳。由此可知,五帝以天下為公,三王以天下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嘆道:「我的德性可比五帝,我將讓天下人共管社稷,可是,誰能接替我呢?」
在此之前也有燕國國君噲把王位禪讓給自己的宰相子之,但子之是個小人,結果燕國大亂。由此也可知道,此時的人心民心已不是堯舜禹時代的人心民心了。那時的人心已經變壞, 道德下滑,哪裡去找像堯舜一樣的聖人啊? 所以禪讓也成了不合時宜的空談了。上面那段記述出自於西漢時期的「說苑」這本書。 西漢距離秦朝還不是很久, 而且「說苑」也還是可信的史書記載。所以這件事應該是有的。 從這個記述當中我們起碼可以看到,始皇帝的初心不是為了自己一家打天下的。 他想為天下找一個合格的繼承人。
這可能也是他遲遲沒有立太子的原因之一吧。
再說扶蘇。
秦始皇的長子扶蘇,僅從他的名字看, 就可以知道 , 秦始皇是很鍾愛他的。或者至少是很寵愛扶蘇的的。 扶蘇的母親是誰, 史書沒有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但是扶蘇這個名字是出自於《詩經》中《國風?鄭風》的第十首。是先秦時代鄭國華夏族民歌。是一首描寫男女約會時女子對男子的戲謔、俏罵的詩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全詩充滿了調侃、戲謔的意味,笑罵中蘊含著深厚的愛,清新活潑。全詩出自少女之口。「「山有扶蘇, 隰(xí 低濕的地方:「山有榛,隰有苓」。 新開墾的田。 )有荷華「;」山有喬松,隰有游龍「,。。
取名於斯, 也可以令人看到秦始皇和扶蘇的母親應該是感情很融洽的, 而扶蘇的這個名字, 也記錄了, 或者是表達了這點。而且歷代秦國也都是遵循著」立嫡以長「 的這個規矩。 扶蘇就是長子, 人們都覺得扶蘇應該是當然的儲君,王位的繼承人了。
然而秦始皇卻是始終沒有做出決定。 現在面對一年之中, 連續發生三件這樣的事情, 件件都指向秦始皇的生死,也就關係到立儲大事, 始皇嘴上不說, 心裏也在考慮, 但總是決斷不下。 而扶蘇現在哪裡呢? 扶蘇被始皇帝發落出京,到上郡(今陝西榆林南部一帶)蒙恬所統領的軍中出任監軍。在那裡了。 蒙恬是受皇帝派遣, 北駐邊防, 抗擊匈奴的。 人們都說扶蘇因為勸諫父皇不要對儒生採取嚴厲手段而被貶出京, 失去了秦始皇的歡心。 秦始皇知道人們怎麼看, 但是自己心裏其實怎麼想的, 不知道這個是否明白? 自己的一番苦心, 有沒有人了解呢? 想到這裏, 始皇轉頭問蒙毅:「 愛卿,朕把扶蘇發到上郡, 你怎麼看這件事呢? 」
當時大將蒙恬統領三十萬精銳部隊, 相當於秦國一半的兵力, 駐守北部邊界。由於地處北部上郡, 位置相當於當今的北京軍區一樣,蒙恬同時擔負著北部軍統帥和京城最高軍政長官內史的重要職務。 掌控著首都和北部的軍政大權。 秦始皇派扶蘇去那裡做監軍。實際上,寓意深遠。很有些明貶暗保的用意, 用現在的話來說, 就是把扶蘇這個書獃子, 送到實際的戰爭實踐中去鍛煉, 錘鍊,讓他見識見識真刀真槍, 同時還可以和蒙恬建立牢固的關係, 使得扶蘇能夠得到肱骨大臣的輔佐 。
蒙毅也是這樣看, 但沒有直說。 只是說皇上用心良苦, 皇子定能不負皇上苦心的。 始皇對蒙毅嘆道: 「這個孩子根本不懂得實際。 我是擔心他只是把書本上的東西生搬,近乎腐儒。 那哪裡能行呢? 朕每日里勤勞執政, 日理萬機, 絲毫不敢懈怠。初定天下, 百廢待興。如果不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 統一車軌, 不修路,不擴展疆土, 北拒匈奴, 南征百越, 那統一就是一句空話。天下太平就是一句空話。 這些都是不能等的。 有時候不得不採取一些激烈的做法 。 我也想到等基業大定, 交給他的時候 , 需要養息岑首, 安撫萬民, 所以朕選了淳于越做他的老師。 但看起來,扶蘇不很明白這個道理。過於書獃子氣了。 朕治國, 是要根據實際情況決策于帷幄的。 要剛柔並濟, 法理並用。 所以朕才把他發落到你兄長那裡, 讓他也歷練歷練, 也希望蒙恬能夠做他的師長, 教導他真正能夠成為一個治國明君才好。」
蒙毅不斷點頭, 說:「皇上的心意, 公子一定能夠知悉。 家兄想來也會明白皇上的用意, 一定會盡心的。 」
淳于越, 就是那個在秦始皇的生日慶典上極力主張復古的那個老儒生。秦始皇就是派了他做扶蘇的老師。
時光荏苒, 現在事情看起來已經迫在眉睫了。 但是秦始皇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 自己共有二十幾個孩子,扒拉扒拉, 哪個也不是那麼盡如人意,怎麼辦呢?
正在這時, 占卜官進來複命,報說經過占卜測定, 針對那三件不祥之事,得出的結果是皇帝出巡並遷徙百姓才能避凶趨吉。於是,秦始皇下令遷移三萬戶人家到北河、榆中地區,並且給每家遷徙戶賜贈了一級爵位。
始皇這邊忙著準備出巡。有內侍報說小皇子胡亥求見父皇。 始皇一聽, 連忙叫他進來。
聽眾朋友,我們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裏。欲知胡亥覲見何事,請聽下集:始皇之死。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