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心有九竅?(圖)

2016年12月27日 22:03     評論»

 作者: 李曉徑


《管子?心術》:「心處其道,九竅循理。」(網路圖片)

《禮記?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心裏不在這裏,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麼滋味。這就是說,要修身必須要先正心。

人有九竅,陽竅七,陰竅二。即謂:耳、目、鼻、各二竅。口一竅。下陰二竅,計有九竅,竅竅通心,故曰:人心有九竅也。

古人把兩眼、兩個鼻孔、兩個耳朵和嘴稱為七竅。但也有一種九竅的說法,就是除了頭面部七個「清竅」外(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人體還有前陰、后陰兩個「濁竅」。竅竅都通著心。

太平廣記》中有個益州老父的故事,也論述了心與九竅的關係。唐朝武則天當朝的末年,有位益州老父,帶著一把葯壺在城裡賣葯,賺了錢就用來救濟貧困的人,自己平常不吃東西,時常只喝一點清水。凡是有病買到他的葯的,沒有治不好的。

他治病時,每當遇到有認識的人,一定告訴人家說:「人的整個,就像一個國家。人的心就是帝王;心旁邊排列的臟腑,就是宮內的輔臣;身體表面的九竅,就是宮外的臣子。所以,心有了病,內外都不能救它,這和國君在上面胡作非為、臣子不能改正他沒有什麼兩樣。要想讓身體沒有病,必須先正他的心,不使心有胡亂的追求,不使心有狂妄的思想,不使心有過分的慾望,不使心迷亂糊塗,那麼,心首先要沒有病。心首先沒有病,那麼,作為心的宮內輔臣的臟腑,即使有了病也不難醫治,體外的九竅,也就沒有得病的因素了。」

況且葯也有君臣之分,還有‘佐’有‘使’。如果要治病,用‘佐’葯當作‘使’葯去使,把‘使’葯當‘佐’葯去用,一點不起作用,還必然會擾亂自己,又怎麼能治好人的病呢?這又像治理國家。我用藥,常常這樣考慮。我常常遇到有人的心起不到心的作用,臟腑起不到臟腑的作用,致使九竅全都不正(「九竅之邪」),全都受病,以至於讓好醫生見了都會嚇跑,好葯自然也起不了作用,還不知道自己已病入膏肓。可悲啊!士人君子們一定要記住!」

《管子?心術》曰:「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見色,耳不聞聲。」

修鍊界認為,人心九竅本來是光明的,但是一落入凡塵迷世就認不清了。所以道家認為,「人之九竅都為邪」,能生出無窮的禍患,其最重要的是耳、鼻、口。如果這三者能慎戒緊忌,就不會有禍患。

有道德的人不看邪惡的景象,耳朵不聽邪惡的聲音,口中不談邪惡的事情。如果遇到正事就會正視而動心談論,如果涉及邪惡妄念的事就心不動,眼不看,口不談。這就是遇善則動,逢惡則靜。人體有九竅,竅竅都連著心。如果貪婪無厭,有了華貴的衣服可穿,就想居住高樓大廈。身邊有了積蓄,就想美女嬌妻,這就是「富而思淫慾」。食有魚肉,出有車馬,這是享受陽世的福份。

但是人心,偏偏以物慾為重,不以功德為重。如果勸他行善積功德的時候,就吝嗇錢財如命,一毛不拔。而步入風月場中,沉迷酒色,則揮金如土,一擲萬金,在所不惜。勉勵他修心積德,則誹謗說是迷信。有人誘導他插足賭場,則呼么喝六。迷而忘返。

精神隨著歲月而消磨,性命由光陰而減少。這就是人心九竅,被世間假象而蒙蔽了。

有一個成語叫心術不正。心術,即心思運用的方法。人們常說的心術不正指人心地不正派,居心不良。

故曰:快快開竅吧,勤修功德,藉著迷世的假象可以修真,清除慾望,回歸大道才是前程光明啊!

  來源: 看中國版權所有,轉載須經版權人確認。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