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賞析:〈簡兮〉

2016年08月02日 22:48     評論»

作者:明珠詩經賞析(小玉/epochtimes製圖)《詩經》賞析(小玉/epochtimes製圖)

《詩經.國風.邶風.簡兮》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
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左手執籥,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山有榛,隰有苓。
雲誰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註釋:

1.簡兮簡兮,方將萬舞:簡,這是個錯別字。實際上「簡」字門中的「日」應該是「月」。所以,我們在《字典》中查不到有「日」的「簡」,卻能查到有「月」的「簡」。因為目前字型檔中沒有這個字,所以用「簡」來代替了。用竹子加茅草蓋一間簡易的房子,在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很容易被留在了房子里,所以李白說:「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靜夜思〉。」說明李白當時寫詩的環境有可能是在山中的簡陋的房子中。正式的房屋或宮殿,大部分的房間無法透進月光。而在大白天,日光基本上都能透進到每一個房間,不管那房子是正式的還是簡陋的。所以有「月」的「簡」更能體現出這個字的其中一層內涵――簡約,簡單。

「簡」在本詩中的意思是檢閱(簡閱)及選擇。《康熙字典》:「又簡閱也。《周禮.春官》大田之禮,簡眾也。【疏】簡,閱也。謂閱其車徒之數也。又〈夏官〉大司馬簡稽鄉民。【注】謂比數之。」「又求也,選也。分別也。《書.多士》夏迪簡在王庭(當年夏朝滅亡后一些官員被選在殷商的王庭任職)。《禮.王制》簡不肖以絀惡。〈郊特牲〉簡其車賦,而歷其卒伍。」「簡閱」這個片語在漢代時期就出現了;而「檢閱」一詞在北魏時期的《洛陽伽藍記》中才開始出現[1]。

方將,即將,馬上要(開始)。這個片語在先秦以前的典籍中經常看到[2]。萬舞,這是先秦時期的舞蹈名稱,此舞蹈場面宏大,分武舞及文舞兩部分。夏、商、周都有萬舞,《詩經》中有三首詩篇提到了「萬舞」。

這兩句的大意是:簡閱啦,國君要選拔賢良!萬舞馬上就要開始了。

2.日之方中,在前上處:方中,大地的正中。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因此「方」也被用來比喻大地。《康熙字典》:「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注】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古人用「土圭」這種儀器來測日影(日景)以定時間等,《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唐.賈公彥疏:「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攝政四年,欲求土中而營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測度也。度土之深,深謂日景長短之深也。」因此,「日之方中」在本詩中的意思即「正午時分」。

在前上處,指六位領舞之人所須要站位的地方,在「萬」字的前方。「萬舞」至少須要81人,不管人數多與少,都取九的倍數,其中都只有六位領舞之人。領舞之人也是此次將被選拔之人。請看下面附圖:

 馬王堆帛書中隸書「萬」(網路圖片)
馬王堆帛書中隸書「萬」(網路圖片)
 篆書「萬」(網路圖片)
篆書「萬」(網路圖片)

萬舞初始站位的陣形類似於隸書中的「萬」字,「萬舞」寓意深遠,變化萬千,但「萬變不離其宗」,從天空看下來,陣形始終是一個萬字。

這兩句大意:日當正午,候選官員的六人站在萬舞陣形的前列上方。

3.碩人俁俁,公庭萬舞:碩人,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之人;可形容男性,也可形容女性。在周朝時期,選擇官員時也很注重相貌,首選是「碩人」或「身材長(音常)大者」。《禮記.月令》:「命太尉,贊桀俊(接見德才出眾者,『桀』通『傑』),遂賢良,舉長大(舉薦碩人),行爵出祿(賜給官位及俸祿),必當其位。」俁俁,音宇;身材長大魁梧貌。公庭,也稱公宮,指諸侯國君的朝堂,也就是上朝議事的地方。周朝時期,大國諸侯國君的公庭,正門進入后,在正門與前殿之間有一個四方形的大操場,萬舞就在這個操場演練。過了前殿往裡走,前殿與正殿(上朝議事之處)之間還有個稍小點的操場。這幾個地方都屬於公庭的範圍,所以本詩說「公庭萬舞」。

這兩句的大意: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國都的學子們,在公庭的操場上演練萬舞。(在萬舞陣形的前上處,那六位待選的學子是成績優秀已經畢業的,其餘的參与者則不一定都是畢業的學生。)

3.有力如虎,執轡如組:轡,音臂;馬韁繩。《康熙字典》:「音秘。《說文》馬轡也。《釋名》轡,咈也。牽引拂戾以制馬也。陸佃曰:御駑馬以鞭為主,御??馬以轡為主。」必須說明的是,「轡」字不讀「配」,因為「轡」字在《平水韻》中屬〈去聲四寘〉部,而「配」聲屬〈去聲十一隊〉,筆者認為此字的注音以《康熙字典》為準。組,將幾根細繩編織成帶子,稱為「組」;可為名詞也可為動詞。周朝時期的戰車有四匹馬,一馬有兩條韁繩。「執轡如組」是說,領舞之人模擬御馬車賓士時控韁繩的動作,如牽繩織組一般。

這兩句的大意是:他們的舞姿剛勁有力如猛虎下山,他們在表現駕馭戰車時的控韁繩動作,手指如牽繩織組那般靈巧。(這兩句是描寫武舞的場景)

4.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籥,《康熙字典》及朱熹的注音均為「葯」;樂器,似笛,有七孔、六孔及三孔的籥。秉,音丙,持,拿著。翟,音狄;本詩指長尾野雞的尾羽。《說文》:「翟,山雉尾長者。」 據《周禮.春官》記載:「籥師(官名)掌教國子舞羽龡(音義同吹)籥。」《禮記.文王世子》:「秋冬學羽籥。」本章的頭兩句是描寫文舞的場景,並與周禮相對應。

赫,音賀;本詩中的意思為赤色的樣子。《說文》:「赫,火赤貌。」渥,音握;本義為沾上或被抹上(某種顏色或汁),本詩指重重地抹上。《康熙字典》:「又厚漬也。《詩.邶風》赫如渥赭。《正義》言其顏色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也。」赭,音者;紅土。紅土有黏性,加水后可抹牆,砌磚等。《說文》:「赭,赤土也。」公,本詩指諸侯國君。錫,音義同「賜」。爵,爵位,官位。《康熙字典》:「又《集韻》爵位也。《廣韻》封也。殷爵三等。周爵五等。三等法三光(效法日月星)也。五等法五行也。《周禮.天官.大宰》以八柄[3]馭群臣,一曰爵。【注】爵謂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也。【疏】以德詔爵,以賢乃受爵也。」

這幾句的大意是:在演練文舞的時候,他們有的左手執籥,右手持翟羽。演舞結束后,他們因運動而滿臉通紅,有如塗了一層厚重的紅土,國君宣布賜予官位的名單。

5.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榛,音真。《本草綱目》:「榛樹低小如荊,叢生,冬末開花如櫟花。」榛子可食,古代的婦女也常用做見面禮之一[4]。隰,音習;本詩指山坡下的低濕地帶。《說文》:「隰,阪下(山坡下)濕也。」苓,卷耳。《康熙字典》:「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注】卷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煮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卷耳一般都生長在山坡下的低濕地帶[5]。

雲,語氣助詞。嗯,願望,心愿。《康熙字典》:「又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雲誰之思」意即「誰才是您想要的人材?」或者「您心愿中的人材是什麼樣的呢?」西方,亦稱西土;指周文王時期的周國,當時在整個華夏的西部地區[6]。美人,本詩指有美德之人或大德之士。

這幾句的大意:山上有榛樹,山坡下有卷耳。(言外之意,不同的人材會安排在不同的職位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您心愿中的人材是什麼樣的呢?(我心愿中的人材就如)周文王時期的那些大德之士。

6.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那才是有美德的人啊!他們是當初追隨周文王的那些人啊!

賞析:〈簡兮〉這首詩是西周時期某個諸侯國的樂師寫的[7],描述國君選拔人材的事情。根據《禮記.文王世子》記載,國都大學的學生:「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于東序(東郊大學)。」學干戈之舞其實就是學干戈在戰場上的運用方法,一群人持干戈列陣形演練,就是「干舞」。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有一個目的是為了消除殺氣及不善的因素。

現代的一些人集體練武,不管是打拳還是持器械,頭腦中都帶著防人、打人、砍人、殺人的想法,嘴裏的喊叫聲中都帶著殺氣和不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習武,那麼他長大后的爭鬥心會很強,遇到事情時忍耐力會比一般人差很多。

本詩中所說的「萬舞」是將文舞及武舞結合起來的一種多人舞蹈。一個國家的禮樂制度實施得如何,從萬舞中可以看出來,因此國君用萬舞作為選拔人材的最後一場考試。而能夠在萬舞中成為領舞的人,都是經過學校層層舉薦的品學兼優的學生。

簡兮簡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樂師召喚學生們)簡閱啦,國君要選拔賢良!萬舞馬上就要開始了。日當正午正式開始,候選官員的六名學生,請你們站在萬舞陣形的前列上方。

碩人俁俁,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身材高大容貌英俊的國都大學學生們,在公庭的操場上演練萬舞。他們的舞姿剛勁有力如猛虎下山,他們在表現駕馭戰車時的控韁繩動作,手指如牽繩織組那般靈巧。

此章的后兩句是描寫武舞的場景,也就是說,萬舞是以武舞先開始的。

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在演練文舞的時候,他們有的左手執籥,右手持翟羽。(演舞結束后)他們因運動而滿臉通紅,有如塗了一層厚重的紅土,國君隨即宣布了賜予官位的名單。

據《史記.趙世家》記載,春秋時期趙簡子曾元神離體到天上也看到了萬舞的表演:「居二日半,(趙)簡子寤。語大夫曰:『我之帝所甚樂,與百神遊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大意:又過了兩天半,趙簡子才醒來,對身邊的大夫官說:「我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很開心,與眾神在天上遊玩,聽到了仙樂的多次演奏,並看到仙人表演萬舞,天上的音樂及舞蹈與夏商周三代的都不相同,卻更能打動人心。」

趙簡子是春秋後期的人物,他是當時大國晉國的上卿,見識可謂廣博。他到天上看到的音樂、舞蹈與地下的都不一樣了,說明春秋戰國時期,地上的禮樂已經開始敗壞了,與神傳文明的最初狀態不一樣。

山有榛,隰有苓。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山上有榛樹,山坡下有卷耳。(樂師問國君)您心愿中的人材是什麼樣的呢?(國君回答)我心愿中的人材就如周文王時期的那些大德之士。

榛樹及卷耳都是在秋天收穫果實[8],而現在也正是秋天,國都大學的學生畢業,到公庭參加官員的選拔典禮。另外一點,榛樹生長在山上,而卷耳生長在山坡下,以之比喻選拔不同的人材並將他們安排在不同的職位上。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那才是有美德的人啊!他們是當初追隨周文王的那些人啊!

這兩句詩還是諸侯國君說的話,國君強調了自己心目中希望得到的人材如當初追隨周文王及周武王的那些人――姜太公、周公旦、召公奭、南宮括、虢叔、泰顛、閎天、宜散生,等等。

本詩的第五章言外之意是說,要選擇道德修養品質高,而且有才能的人為官,這兩句詩與周禮的規定是相互對應的,《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大意:凡是在東郊大學中選擇學成之人為官,一定要優先錄取有美德且有才能的人。

結語:〈簡兮〉這首詩中的「公言錫爵」被很多誤解,有的人甚至將它釋義為,國君賞賜給的人酒喝,然後就將他們打發走了。其實不是這樣的,在周朝時期,有一個規定:無官不受爵,授爵必封官。這是說在燕禮或祭祀禮時,用爵這種酒器賜酒,一定是賜給有官位的人。而給無官位的人「賜爵」那就是指封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用「賜爵」這個詞去查一下《周禮》、《禮記》、《儀禮》中的相關記載,看看是不是這樣[9]。而《史記》中不同章節出現的「賜爵」這個詞,全部都是講加官進爵。

近代的一些學者甚至將詩中「雲誰之思?西方美人」釋義成想念遠在西方的美女情人。萬舞是展現一個國家禮樂風貌的舞蹈,公庭(公庭萬舞)是肅穆莊嚴的場所,《禮記.曲禮下》明文規定:「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婦女。」怎麼有可能出現這種事情?即使是現代的大學也不可能啊!比如說有一個軍校,畢業班的學生編排一個展現軍威的舞蹈,正在台上表演,台下坐著很多將軍看演出。台上跳舞的一個學生突然停下來說:「報告教官,我不想跳舞了,我突然很想念自己在西部的女朋友。」有可能出現這樣的事情嗎?

筆者個人淺見,研究《詩經》的學者如果對周禮一點都不了解,就著書立說,那隻能是誤人子弟。中國大陸想恢復真正的傳統文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附註1]漢.王充《論衡.亂龍篇》:「居東海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漢.桓寬《鹽鐵論.刺復》:「計數不離於前,萬事簡閱於心。」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崇真寺比丘惠凝死一七日還活。經閻羅王檢閱,以錯名放免。」

[附註2]《莊子.大宗師》:「且方將化,惡知不化哉?方將不化,惡知已化哉?」《莊子.天地》:「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

[附註3]「八柄」指天子及諸侯國君統馭臣下的八種方法,即爵、祿、予、置、生、奪、廢、誅。《周禮.天官塚宰.大宰》:「以八柄詔王馭群臣:一曰爵,以馭其貴;二曰祿,以馭其富;三曰予,以馭其幸;四曰置,以馭其行;五曰生,以馭其福;六曰奪,以馭其貧;七曰廢,以馭其罪;八曰誅,以馭其過。」

[附註4]《禮記.曲禮下》:「婦人之摯,椇榛、脯脩(干肉)、棗栗。」《左傳.庄公二十四年》:「女贄(禮物)不過榛栗棗脩(干肉),以告虔(表示誠敬)也。」古代的婦女不能以玉帛等貴重物品作為見面禮,那會被認為犯非禮。

[附註5]《毛傳》將「隰有苓」中的「苓」釋義為「大苦」,筆者個人淺見,大苦即黃葯子,這是一種蔓生類植物,根本就不特定的生長在山坡下的低濕地帶。李時珍《本草綱目.草部.黃葯子》:「大苦者,雲即甘草也。蔓生,葉似薄荷而色青黃,莖赤有節。」「時珍曰︰黃葯子,今處處人栽之。其莖高二、三尺,柔而有節,似藤,實非藤也。葉大如拳,長三寸許,亦不似桑。」所以筆者認為《毛傳》的釋義有誤。

也有學者將「隰有苓」中的「苓」釋義為「茯苓」,據《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認為:「時珍曰︰茯苓,《史記?龜策傳》作伏靈。蓋松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故謂之伏靈、伏神也。」筆者個人淺見,「茯苓」為松樹的伴生木,更不可能生長在山坡下的低濕地帶了。

[附註6] 《尚書.周書.酒誥》:「乃穆考文王,肇國在西土(文王在西方建國)。」《尚書.周書.泰誓中》「嗚呼!西土有眾,咸聽朕言。」《列子.仲尼第四》:「西方之人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附註7]《周禮.春官宗伯》:「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

[附註8]榛子採收的季節比較長,一般是8-10月份;另據《本草綱目.草部.卷耳》記載:「蒼耳葉青白,類粘糊菜葉。秋間結實,比桑椹短小而多刺。」

[附註9]《周禮.夏官司馬(第四)》:「凡祭祀,掌士之戒令,詔相其法事;及賜爵,呼昭穆而進之。帥其屬而割牲,羞俎豆。」 《儀禮.大射儀》:「公答再拜。受賜爵者以爵就席坐,公卒爵,然後飲。」《禮記.王制》:「使以德,爵以功,未賜爵,視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國。諸侯之大夫,不世爵祿。」筆者只引用三篇,周禮中出現的「賜爵」一詞還有很多篇,請對古文有興趣的讀者結合上下文去研讀,這樣能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來源: 責任編輯:林芳宇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