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舞劍

2015年02月21日 13:47     評論»

作者:存中劍 2015年2月12日

昨天看到的電視新聞上說有家天梯書店開了優曇婆羅花,傳說中此花三千年開一回,是如來或者轉輪聖王來世的吉兆。上次的婆羅花開應該是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吧。佛教中有一個有名的故事,說一次釋迦牟尼講法時手拈一朵金色婆羅花示眾不語,在場的天人大眾皆不解其意,唯有大迦葉暗自一笑。釋迦牟尼對大迦葉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于汝。汝能護持,相續不斷。

釋迦牟尼傳給大迦葉的究竟是什麽?千百年來這已成為佛教的第一公桉,對此眾說紛紜,然而說來說去也無非在佛教的框框裡打轉。佛法是無所不包的,既然是教外別傳,又何必局限在宗教之內來認識佛法呢?從更洪大的歷史視角來看,本次人類的文明之花就是在二千五百年前,也就是釋迦牟尼、老子、孔子、蘇格拉底這四位幾乎同一時代的聖人所傳下來的。東西方人類的優秀文明就是佛法在人世間的體現。釋迦牟尼傳給大迦葉的是佛法,也是文明,這已經遠遠超過宗教的範疇了。而人與獸的區別就在於文明,中國人稱之為道統。

佛家講「一花一世界」。一朵花就代表了一個世界,代表了這個世界的文明。那麽百花就代表了所有的世界、所有的文明。中國古典小說鏡花緣就是一部關於百花齊放于大唐的故事。當時百花仙子下世,每一位花仙子都轉生為一個姑娘,在海外聚齊后回到中土,攻破武則天擺下的陣法,助中宗復辟唐朝,在歷史上奠定了後世正統的回歸與大唐文化的復興。

中國人在藝術作品中往往以花來比喻女性,唐朝詩人李白就曾在唐玄宗的宮廷裡寫詩讚頌楊貴妃的美麗,比如「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裝」。難道飛燕不靠新裝就不及楊玉環受寵嗎?

中國人觀念裡很難想像花會被來比喻男性,可是在文化中卻很常見。比如韓國的花郎道就是貴族青年男子敷粉化妝,行走各地,以歌舞大眾,這很可能是受了中國魏晉南北朝那些世家子弟的影響。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文化也是如此,推崇風雅的,充滿藝術氣息的生活方式。源氏物語所描寫的就是當時深受隋唐文化影響的日本平安時代的宮廷貴族文化,這種以京都為中心的貴族文化與關東的武家文化形成鮮明的對比。從鎌倉時代開始,日本武士取代貴族掌握,武家文化也隨之興起。以天皇貴族為代表的京都貴族文化與以將軍武士為代表的關東武家文化遂成為日本文化的兩大要素,也可以說是日本人的兩大精神基因。這就是後來美國學者眼裡的「菊花與刀」。

韓國的花郎道也是如此,花郎們既是文化時尚的范兒,又是衝鋒陷陣的武士。對美的崇尚與對死亡的無畏交織在一起,造就剛柔相濟的文化特點與精神基因,這是日、韓兩國與中國的文化差異之處。一手拈花,一手舞劍,將柔與剛這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因素容於一體,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在歷史上,日、韓兩國一陰一陽,走了兩條不同的文化發展之路。日本是先發製人,韓國是后發製人。日本的文化性格傾向於極端而韓國的文化性格近乎中庸。從這些年韓流大行其道來看,韓國所走的這條文化發展道路比較陽光,也是近於成功的。我想這與孔子的中庸之道已經深入積奠在韓國文化與國民精神中有很大的關係。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