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于信仰的經營之道(上)

2014年12月20日 7:16     評論»

二零一二年七月七日】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孔子認為,財富雖然是人人都嚮往追求的,「仁」卻是一切行為的準則,君子絕不會違背道德去追名逐利。然而在現代社會,堅守這樣的理念被一些人認為迂腐過時了。尤其在當今的商品社會,經濟成為國家和個人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東西方都在積極探索成功者的經營智慧,各種經營理念層出不窮,創新、競爭、渠道、細節決定成敗、提高執行力、學習型組織、快魚吃慢魚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目地都是叫人在激烈的競爭中如何快速的聚斂財富。在這樣的環境中,重義輕利的做人原則,還能指引人獲得成功嗎?答案是肯定的。

企業界,有一個「經營四聖」的說法,日本京瓷集團的稻盛和夫是其中之一。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創建了兩家名列世界500強的企業——京瓷集團和日本第二大電信公司「KDDI」,其中京瓷集團自創立47年來從沒有出現過虧損,堪稱日企的奇迹

但是如果有人問及稻盛和夫的成功之道,但他的回答卻簡單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 稻盛和夫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問自己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這一生所為何來?他的答案是:「在於提升心性,修鍊靈魂。是為了做一個比降臨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來。」稻盛和夫深信人類生存的目的除此之外再無其它。他表示,了解了這一生所為何來,讓他懂得去追求正道。經營之道與人生之道並無不同。

稻盛和夫的經營之道深植于東方傳統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而孔子的敬天愛人、以人為本和佛家的精進、布施、內修思想都成為他智慧的源泉。他認為,經營首先是由人來經營的,因此經營者的人性、人格至關重要。經營者必須要有高尚品德,如果沒有高尚品德,他就不可能展開很好的經營。經營者要有高尚的品德,就要提高自己的心性,心性提高,他的經營才能有所拓展。因此經營的秘訣就是提高人性。

稻盛和夫27歲時創辦京都陶瓷,沒有經驗,茫然不知該如何經營一家公司。困惑到了極點的他,最後決定就憑他從小聽父母和老師講到的誠實、謙虛、信任、感恩、真誠、寬容、忍讓、正直、正義、敬天、為人著想、勤勉、節儉、有餘、有耐心、能吃苦、無怨無妒、吃虧就是佔便宜等這些簡單的倫理道德規範,所有的問題用做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善的,什麼是惡的來區分,就一句話,就是把人的良知作為判斷基準,終身堅守這一底線,無惑地走在正確的方向,並且把公司帶向了成功之路。

另一個成功的範例是巨富商人林尚沃,他曾經師從佛家石崇大師修持佛法,后入商界拼搏,堅守誠信、積善、戒盈的為人之道,不但累積巨富,最後散盡家財,全身而退,至今仍為人稱道。歷史上有人這樣評價林尚沃說,「循人道方使仁義附之,蓋可謂商業之道。」「平生積富,終富甲朝鮮八道。所謂稼圃經商,如孔子云『非逐利而求義也』,故其乃平生重道之君。經識『財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之利理,故優於人而非優於財。 雖終生積財,而不拘一物;竭生平勞作,實無為之人;盡終身蓄金,仍侍蔬不輟」。也就是說遵循做人正道,以仁義為準則,才是真正的商業之道。

在古人的觀念中,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信守道義是做人做事的根本,財富多少是自己德行積累的結果,富貴與否是果,德行是因,有因才有果。所以遵循人道才有仁義,有仁義才有功德,有功德才有富貴。高尚的道德不能保證現世的大富大貴,違背道德卻會帶來最終的災禍貧賤。

(待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