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學問

2014年08月13日 19:48     評論»

文/羅忍

孔子幼年就跟著母親顏氏,過著貧窮的生活。顏氏對兒子要求非常嚴格。孔子才六、七歲,母親就教他學習禮節,教他懂禮貌。孔子做遊戲總愛把一些用泥做的鼎、杯、盤、豆這些禮器,擺放整齊,然後學著大人們的樣子,做各種禮儀練習。到了十五歲,孔子就發奮讀書,立志做一個有大學問的人。

不幸十七歲那年,母親也死了。孔子成了孤兒,生活更苦了。他沒有錢讀書,只好去給人家管菜園,看管牛羊。儘管環境艱苦,他從沒忘記學習,不但抽空就讀書,而且經常向別人請教,對什麼新鮮事都要打聽。有一次,他跟著大人們到太廟裡去,一進門他就東張西望,逢人就問:「這是什麼?」「那是怎麼回事?」

有人見他問個沒完,就嘲笑說:「孔家的兒子,真不懂禮節,總是問這問那,多討厭!」

孔子聽了笑了笑說:「遇事不懂就問,這才符合禮節呢!一個人對什麼事,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才是真正有知識。不懂裝懂,才最沒知識。」

孔子在他的一生中,都是這麼做的。三十歲以後,他還向別人學過琴,問過禮,拜過師。到了晚年,他對自己的學生子貢說:「我讀書的時候,有時候都忘了吃飯;長了點見識,連什麼是憂愁都忘了。不知不覺,就這麼已經老了。」

(據馮夢龍《智囊》)

來源:新生網
發稿:2014年8月12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