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探往生 生命相形珍貴(上)

2013年10月21日 21:10     評論»

【明心網】每年農曆七月,依中國民間習俗,是所謂的「鬼月」,在陰間受苦的生命被放出來陽間透透風,以宗教儀式超度,在一個月難得的假期中,不僅讓它們暫得溫飽,同時更希望藉此永遠脫離地獄之苦。 人死後還有生命嗎?人死後往哪去?這是少有人能解的千古謎團。

《新紀元》周刊第36期封面故事《農曆七月探往生 》,專訪了有過瀕死經驗的周健教授,談他對死亡和超自然的探索和認識,以及對珍惜生命的期許;並採訪了生性感知靈敏,從小與另外空間生靈互動的台灣人士年姨,與大家分享過往的超自然體驗,以及最終如何擺脫這一切干擾。該期周刊的封面故事還就在宗教中關於天堂、地獄的大量文字記載,特別是從福建僧人在禪定中所見的《西方極樂世界遊記》、陽間人隨濟公游地府的《地獄遊記》簡介天堂、地獄之況。該期封面故事對於嬰靈的超度在台灣大量增長的趨勢,其中涉及墮胎、殺生,以及對生命的態度,也作了探討。全文轉載如下以饕讀者。

===================================
農曆七月探往生 七月鬼門開 生命相形珍貴
周健教授因瀕死經驗 發現更寬廣的世界

文 ◎ 李大衛


每年農曆七月初一,中國民間習俗上是「鬼門開」的日子,揭開長達一個月的「鬼月」序幕,讓陰間受苦的生命,出來透透風。在此期間,如婚嫁、購屋、水上活動等都成為「禁忌」,相關行業的生意就特別清淡。

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前後,「中元普度」是各大小寺廟的一件大事,甚至街上到處可以看到人們擺桌祭拜「好兄弟」。即使在現代,「鬼月」對全球華人世界的影響,仍然是非常廣泛而具體的。

古文明研究專家、文化大學歷史系所周健教授,對幽浮、靈異現象等也都非常有研究。他告訴記者,在服兵役退伍前,因猛爆性肝炎而有了一次「瀕死經驗」。那時他的身體已經開始流出各種排泄物,但還沒有走到所謂「奈何橋」那一步。之後他就對「死亡問題」與「超自然」的探索,非常感興趣,因而發現了一個更寬廣的世界。

ET與鬼魂 物質宇宙與精神

周健指出,外星人屬於物質宇宙,鬼魂則屬於精神宇宙,分處於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當中。著名的《時間簡史》作者史蒂芬.霍金認為,「時空機器」是有可能做出來的。所有生命都在不同的時間裏面,而「造物者」則在時間的外面。

他說,許多大師級的科學家,晚年時都跳脫唯物論,走向靈學的研究,例如牛頓晚年就投入鍊金術與巫術的研究。在英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靈學研究社,現代學術領域研究靈學,目前多屬於「超心理學」的領域。

根據科學實驗,「靈魂」離開后,死者的重量會少了幾公克,可高達到十幾公克,可見靈魂是有重量的。在西方靈學的「招魂術」研究中,還可以讓招來的魂留下「指紋」,與死者比對,以驗明正身,這些案例非常多。

鬼是低等的靈 神是高等的靈

周教授認為,「神」與「鬼」其實是人加上的詞彙,它們都是「靈」,鬼是低等的靈,神是高等的靈。以耶穌而言,東方宗教認為耶穌不是最高的神,但基督宗教認為耶穌是最高的。

「鬼」並不是針對某一段時間特別活躍,而是每天都有,但各過各的。因為「靈界」與人間的「物質世界」是「重疊」的,所以有的時侯我們會「撞到鬼」,或是「撞到神」,它們都是三度空間以上的生命。靈學研究里談到,「神」是住在「九次元空間」以上,已經超出人的認知範圍。就像螞蟻活在線性的二度空間中,一輩子不可能想像「地球」是什麼樣子!


人死後往哪去?──根據善與惡。

周健說,中國人有兩大忌諱,一個是「性」,一個就是「死」。人死後去了哪裡呢?周教授認為,人死後可能有幾個去處,有些是投胎轉世,有些是到「枉死城」,有些是不投胎,留在陰間,有些則可能「散失」掉了。人死後的去處,根據的標準就是人的「善」與「惡」。所以人的頭銜、財富、學問,其實都是空的,真正重要的是,你一生中做了多少善事。

像今年二月廿八日跳樓自殺的台灣選美小姐陳盈之,她悲痛的母親去觀落陰。陳盈之告訴母親,她原本世壽七十六,但因自殺,必須待在「枉死城」里,接受每天重複跳樓的刑罰。而陰間的一天等於陽間的一年,她還必須承受五十一天跳樓的痛苦,所以她現在悔不當初。她能夠出來與母親「會面」,還是靠「土地公」向陰間的「假釋官」請求來的。

重視生命教育 應從小紮根

針對目前自殺率愈來愈高的現象,周教授很感嘆地說,自殺的人死後確實很麻煩,所以各個宗教都反對自殺。有正統信仰的人,都不會去自殺。戰爭中的人都能活下去了,而承平時代的人有啥不能活下去的呢?現在年輕人動不動就自殺,因此,「生命教育」很重要,應從小教起,要讓孩子們從小就對生命有更寬廣的認識,進而懂得珍惜生命。

================================================
人間命終 往生何方?
天堂篇:《西方極樂世界遊記》 福建僧人禪定中 隨觀音菩薩出遊所見

文 ◎ 李大衛


(網路圖片)

人死後往哪去?天堂?地獄?這向來是人類最感疑惑和好奇的,也是少有人能解的千古謎團。

自印度佛教東傳后,中國人認識到,在這個宇宙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以及不計其數的佛,每一尊佛都有其莊嚴無比的世界;同時有恐怖的十八層地獄,各有鐵面無私的閻王掌管,因而開始有了「修道成佛」脫離六道輪迴之苦的渴求。

誠心頌念南無阿彌陀佛,于臨命終時可以被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作惡者下地獄,受到各種酷刑的煎熬,幾乎已成中國人的常識。雖然佛經中多所描述,但對許多人而言,現代人游西方極樂世界、地獄的經歷,可能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及理解。

一九六七年農曆十月廿五日,福建得化縣有位寬凈法師於九仙山彌勒洞內坐禪時,突然被「觀世音菩薩」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參觀了羅漢洞、忉利天、兜率天與九品蓮花的各個境界,並且拜見了阿彌陀佛。

這位法師「感覺」前後在極樂世界待了大約廿個鐘頭,但是返回人間時,卻發現已過了六年五個月。一九八七年四月寬凈法師在新加坡南海普陀山演講,由俗家居士整理成《西方極樂世界遊記》傳世。

到兜率天 拜見虛雲與彌勒菩薩

觀音菩薩化現為「圓觀老法師」,引領寬凈法師到達兜率天,見到寬凈的授業恩師虛雲老和尚,以及妙蓮和尚與福榮和尚。「兜率天」的天人身高約三丈余。

虛雲老和尚告訴寬凈:「你將來回到人間后,要告訴你的同道,特別是同修的兄弟們,要以戒為師,如舊修持,不可維新,不要纂改僧制……」

然後他們又到「兜率天」內院,去朝拜彌勒菩薩。但見彌勒菩薩法相莊嚴,並非如人間所供奉的「大肚笑佛」模樣。

拜見阿彌陀佛 獲知兩劫前發願

其後去拜見阿彌陀佛,到達時寬凈只看到一片大山壁,原來那是阿彌陀佛的「腳指尖」。經加持后,寬凈身體很快高大到阿彌陀佛的臍間。寬凈形容阿彌陀佛:「祂站在數不清的層層的蓮花座上,花瓣上層層有寶塔勝境,放出千萬色光,光中有佛,端坐在金色光芒中。祂的眼睛,就像一片汪洋大海一般,講出來可能沒有人相信,但實際上祂的眼睛,就像人間的大海一樣大。」

寬凈祈求留在美好的極樂世界,但阿彌陀佛說,在兩劫以前,寬凈自己發願要以此方式救度眾生,說這話的那一瞬間,寬凈看到了那段因緣往事。

之後,寬凈又隨著觀音菩薩來到一座蓮花池,依言入池沐浴,果如觀音所言衣服不濕。更奇妙的是,浮沉、漂移任由意念控制。池中的水,就是佛經所說的「八功德水」。

極樂世界沒有苦吃 修行不易

寬凈表示,在我們娑婆世界中的眾生,均有多種不可避免之苦:生、老、病、死、求不得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五陰盛苦。而在極樂世界里,縱使是下品下生,也絕對不會有上述之苦,因為是「極樂世界」嘛!

極樂世界的境界大體區分為上、中、下三品,其下再各分三品,共九品。愈往下品境界愈低,身體也就愈小。下品下生的人,皆帶業往生。不論男女老幼,蓮花化生后,一律變成十三、四歲的孩子相,親切可愛、美貌異常。

在極樂世界雖然沒有苦吃,但修行不易。下品下生的往生者,想要修到最上一品,得經過兩億多年。但如果人們在娑婆世界下決心勤修苦煉,可能三、五年時間,便能身居中品或上品,或者在這一輩子中便可以成道。

巧遇家鄉往生者 受囑託傳話

途中,寬凈還遇到一位原住福建蒲田的林道一,並受託告知他住在新加坡的兒子阿旺,說他父親在中國業已往生西方凈土了。

寬凈還遇到一位來自福建順昌的女居士,一九六○年出家不成而跳崖自殺。這本屬十惡之死,不能超升,但是觀世音菩薩念她一片真誠,接引她往生凈土。

觀音又帶寬凈到蓮花廣場,輕而易舉的就集中了幾千幾萬個女孩陸續出現,不像在人間,要煞費周章,需經很多時間安排。

凈觀塔無所不見 是宇宙天文台

在下品下生中,看到一座「凈觀塔」,非常高大。這裏的眾生往返塔頂,只要心念一動即成。他們的身體透明無阻,穿牆透壁,一想即過。縱使幾百、幾千、幾萬個人聚在同一個空間,也不會互相碰撞,出現擁擠現象。

在「凈觀塔」里,可以映現出十方世界中的所有境界。例如,要看我們地球,放眼看去,只有一粒沙大,但若想看清其中情景,視線就會隨之擴大,甚至要看其中一間屋子,都能清晰的映現眼前。換句話說,凈觀塔中「無所不見」,等於是一個全宇宙的天文台!

人間猶如夢中物 醒時皆不存在

在極樂世界里,你想吃什麼,什麼就會來。但是上品上生的眾生,多已成就菩薩果位,很少有飲食的的慾望和妄想,甚至完全沒有,一般是不吃東西的。

觀音菩薩告訴寬凈,娑婆世界的物質阻隔很多,因此,對很多東西,往往會有「求不得苦」之嘆,但在極樂世界,一想即成,享用不盡。那時寬凈肚子餓了,想吃的白米飯、白菜湯立即出現。吃飽了,將碗筷放回桌上,一忽兒便不見。

觀音菩薩開示,因妄境無常,不會放射出任何光色,故一旦妄業覺醒時,便空無所有。如人間做夢一樣,夢中出現山川人物、城市大廈,醒來時皆不存在。只有實境常住不滅,會永遠放射光芒。

娑婆世界里的眾生,窮一生之精力,爭名奪利,但死後一件也帶不走。神魂墮入六道輪迴中,緣生緣死,依業報吃盡苦頭。故欲脫離苦海,必須早日覺悟,回頭是岸。


(網路圖片)

《新紀元周刊》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