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興邦 一言喪邦

2013年09月07日 11:03     評論»

文/心雨

「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出自《論語》的子路篇。這裏孔子認為,如果君主知道「為君難」,出言必會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知道「為臣不易」,就會禮遇臣下,廣開言路,虛懷納諫,而不會暴戾恣睢。這樣,君臣同心,國家有治,就等於「一言興邦」。

反之,如果君主剛愎自用,獨裁專制,那麼如果這個君主說得對倒也罷了;如果說得不對,沒人敢提出反對意見,臣子投其所好,阿諛奉迎,直臣進諫則忠言逆耳難聽,最終就要自食惡果。這樣,就等於「一言喪邦」,也就是決策者的言行關係到國家興亡,不可不慎。

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的亡國暴君之一,他恃才矜己,傲慢自大,從不聽人勸諫,甚至還說:「有諫我者,當時不殺,后必殺之。」隋煬帝即位不久,就大興土木,賞賜無度,追求享樂,四處遊玩。宰相蘇威直言勸諫,煬帝不聽。高穎、賀若弼、宇文弼等人都極力勸諫,隋煬帝扣上誹謗朝政的罪名,把他們全部處死。

大業十二年,隋煬帝的暴政已激起天怒人怨,農民大起義的烈火在四處燃燒,可是竟無人敢向煬帝講真話。就這樣,煬帝在短短十四年就斷送了隋文帝克勤克儉、勵精圖治開創的經濟繁榮、政治穩定統一的河山基業。

唐太宗深以隋煬帝拒諫飾非為鑒,他曾對大臣說,「我讀《隋煬帝集》,文辭深奧博大,隋煬帝也知道讚揚堯舜批評桀紂,為什麼做事卻不是這樣呢!」魏徵回答說: 「自古以來,人君為難,只因為出言即成善惡。如果人君出言后能聽一聽臣下對自己過錯的勸諫,國家就會興盛;若出言后只想讓人服從,國家就會滅亡。古人云: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

「所以即使是聖人,也應該謙虛接受別人的意見。這樣,智慧的人會獻出自己的謀略,勇敢的人也會竭盡全力。隋煬帝仰仗自己有才,十分驕橫和自以為是,說的是堯舜的話,做的卻是桀紂的事,還不自覺,最後導致滅亡。」太宗說,「這些事情過去沒有多久,我們得記住其中的教訓。」

為了了解施政的得失,及時改過遷善,唐太宗鼓勵臣下進諫,擴大諫官職權,要求凡詔令不妥須當奏明,不得阿從。比如喜歡直諫的魏徵,雖然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僚屬,但唐太宗卻不計前嫌,任他為諫官,允許直接詢問政事得失,而且愛護備至。魏徵曾上疏數十,直陳其過,太宗均虛心納諫、擇善而從。唐太宗以人為鏡匡正自身言行的坦蕩胸懷,群臣不避逆鱗直言敢諫,這無疑是貞觀之治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流轉不定,古時講君權神授,而當今中共則是邪黨篡政,其殘暴本性和「一言堂」一脈相承。中共及江澤民集團以謊言掩蓋真相,以製造恐怖鉗制言論,一意孤行實施邪惡迫害法輪功政策。這場迫害徹底踐踏了中國的司法體系,使中國事實上淪為中共利益集團掌控下的國家恐怖主義與黑社會主義。已經使很多人良知、道德淪喪殆盡,整個國家陷入無法制,無正義,無道德底線的無序狀態,把國家拖入面臨內亂崩潰的邊緣。

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其罪惡已到罄竹難書的地步,必將受到天譴,所有迫害行惡者也自然逃脫不了最終被懲罰的可悲結局。望明智者以史為鑒,在這歷史巨變前夕的緊要關頭,快尋真相,兼聽則明,在即將到來的大劫難中平安度過。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