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與報應

2019年09月22日 15:30     評論»

文:陸文 來源:

中國古代的人很重視言傳身教與的培養與承傳。古人受傳統文化的教育與熏陶,相信「天人合一」,相信善惡有報的天理,只有多做的事,有一個好的家風,才能保住自己的家族,後世兒孫才能得到,從而福報連連,綿延長久。

正見網有一個欄目「家教珍事」,刊登了一篇文章《黃雀報恩,兒孫清正,家教堪欽!》。在此,完整引述本文,請讀者感受良好家風的形成以及對後世兒孫的影響。

東漢時代的楊震,少而好學,博覽群籍,學問深湛。當時的儒者都對他十分敬重,因他是潼關以西的華陰人,所以都尊稱他為「關西孔子」。由於他名聲甚大,以至連潼關也得了個「楊震關」的別名。

據《續齊諧記》記載:楊震的父親楊寶,在九歲時,一次到華陰山下玩耍,見一隻黃雀,被鷹搏傷,墜于樹下,又被螻蟻所咬。

楊寶心生憐憫,便將黃雀,救回家中,悉心養護百日。待它傷愈后,放黃雀飛去。到了晚上,有一黃衣童子,特來拜謝楊寶,說:「我是使者,您如此仁愛,救我性命,十分感激。我送您白環四隻,讓您的子孫,潔白如環,位至三公。以報答您相救之恩!」

後來楊寶,學識淵博,平素以教授弟子為業。朝廷慕其名聲,徵召他出來做官。楊寶不願應召,竟悄然遁去,隱居不知所終。後來,楊寶有了兒子,取名楊震,從小潔身自好,純潔如玉。看來確實是受到其父親的影響和教育,並與救黃雀、得白環有關。

楊震至孝,牢記父親的教導,專心向學,幾十年中,朝廷多次徵召他出來做官,他也不肯應召。直到五十歲時,才應朝廷之召,出來做了官。漢安帝即位的延平元年(106年),他任東萊太守,后曾任司徒、太尉等職。楊震為官清廉,耿直無私。

楊震當年赴東萊太守之任時,經過昌邑縣,縣令王密,是受楊震舉薦而出來為官的,感他之恩,便趁晚到楊震住所,送他黃金十斤,以作報答。楊震對王密說:「我十分了解你,難道你不了解我了嗎?為什麼要送我黃金?」王密道:「送你黃金,報答你對我的恩情,這也是人之常情。何況這是在晚上,四下無人,根本就沒有人知道此事。」

楊震聽他這樣說,正色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意思是這件事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也知道,你怎麼能說無人知道?王密被楊震的一番話,說得滿面羞愧,將黃金拿走了。這個「四知」的典故,後來成為歷史上著名的清廉故事。

楊震後來改任涿郡太府,照樣十分公正清廉,從不與人通關節、走門路。楊震的子弟們,常常只吃粗茶淡飯,出門也不像其他官員的子弟一樣坐車,總是步行。

楊震的見他身為太守,家中境況卻那樣清苦,便委婉地勸告他:為子孫著想,適當置辦一些產業。楊震卻總是不肯,他地對勸他的人說:「讓我的後代,被人稱作清白官吏的子孫,留給他們『清白』兩個字,比什麼都強,這難道不是一筆豐厚的遺產嗎?」

後來,楊震官至太常、太尉,剛直不阿的性格,未曾有一絲一毫的改變。有位大臣,想要讓楊震徵辟自己的哥哥為官,楊震堅決不同意。因諸如此類的事情,楊震得罪了不少權貴,終於遭受讒言之害,被收印罷官。那些奸臣們,還不肯就此罷休,又向皇帝進讒,將楊震遣返回老家。楊震悲憤交集,走到城西的夕陽亭,痛心地對自己的兒子、學生們說:「一個人死,總是難免的,我蒙朝廷之恩,任職高官。卻不能誅滅奸臣,使朝廷安定,我有什麼臉再見日月!」又吩咐自己的兒子說:「我死以後,你們用雜木為我做口棺材,用布蓋住身子即可。不要歸葬祖墳,也不必祭祀我!」說完這番痛心疾首的話,楊震便端起一杯毒酒,一飲而盡,自殺身亡。

楊震除了將清白家風留給子女以外,同時也將篤志好學、剛正不阿等諸多好品格,留給了子女。楊震的子孫入朝為官的很多,大多能繼承其父、祖的好品性。楊震的小兒子楊奉、楊奉的兒子楊敷,都篤志好學,博聞多識,人們都認為:他們繼承了楊震的衣缽。而楊震卻說:是他繼承了父親楊寶的衣缽。

楊震的曾孫楊奇,在漢靈帝時,任侍中,對皇帝也照樣不肯阿諛奉迎。漢靈帝儘管十分不悅,卻也不得不承認道:「他連我都照樣敢於頂撞,真是個強項令,真正是楊震的子孫!」

楊家真是家學淵源,家風至正,家教堪欽啊!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