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地而合神明(下)

2013年09月07日 4:33     評論»

◎沉靜

【明心網】


習書法能調神修心、健康長壽。(網路圖片)

書法是中國古代極為普及的、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習書法能調神修心、健康長壽。

歐陽詢講,練書法時要「澄神定慮,端己正容。」 必須排除雜念、榮辱皆忘、全神貫注,達到入靜專一的狀態。然後,靈活自如地運用手、腕、肘、臂,調動全身的氣力,透過筆端,有機地輸送到字的點、橫、豎、撇、捺和字裡行間的布局之中,即所謂「以通身之氣之功之力而用之」。

周星蓮《臨池管見》指出∶「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煩躁俱平。」說明練楷書能養氣安神,消除煩躁。而隸書因其書法沉穩秀拔,如林泉般清幽爽神,使頭痛、失眠的人氣血平和,情志自調。書法家長壽的原因就在此中吧?!

雖然字的造形是在紙上,但它的神情意趣,卻在紙墨之外,自然環境中的一切動態自有相契合之處。誠如老子的「道法自然」。釋家所謂「一沙一世界,一葉一春秋。」天文地文人文,象中有道。

王羲之觀鵝掌撥水而得筆法,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草書之法,黃庭堅觀樵夫盪槳而得筆勢……書法家懸腕運筆,掌虛指實,快而不急,慢而不滯。捕捉到「鸞舞」之姿,「龍騰」之態,可達渾然忘我的天人合一狀態。

唐太宗在書論上也有獨特見解,強調書的「筋骨」和「神氣」,還主張書法要有「沖和之氣」。「中則正。正者,沖和之謂也。」「用鋒芒不如沖和之氣, 自然手腕輕虛, 則鋒含沉靜。」

書如其人,「品高者,一點一畫,自有清剛雅正之氣;品下者,雖激昂頓挫,儼然可觀,而縱橫剛暴,未免流露楮外。」( 朱和羹《臨池心解》)


一幅好畫,能讓人雜念頓消,凈化提升,漸入佳境,甚至有治病的奇效。(網路圖片)

文人畫講究全面的文化修養,必須詩、書、畫、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學問、思想缺一不可。文人畫注重氣韻和筆情墨趣,意境雋永,耐人尋味。畫格有四,逸格、神格、妙格、能格。以逸品為至高境界,看似平淡天真,卻格高無比,飄逸出塵,無可仿效。

一幅好畫,能讓人雜念頓消,凈化提升,漸入佳境,甚至有治病的奇效。秦觀看王維畫的《輞川圖》,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屢治不愈的腸胃病癥狀,竟一掃而光。
王維辭官,誦經奉佛,虔誠向善的生命狀態融于筆墨,純凈的能量、清涼的氣息從畫中緩緩散發出來,令人賞心悅目,對健康頗有助益。

「元四家」之首黃公望也是個修道之人,他經歷坎坷,少年早慧,才華出眾,因與權貴不合,后被連累入獄,50歲才自由。他打坐修鍊,畫風也變得空靈超逸,蒼莽沉雄。他雲遊七年,深得山水之韻。年近八旬,他畫完了《富春山居圖》,成就很高,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影響後世甚遠。

在諸多頂極文人畫家中不乏修鍊人,最突出的是清初「四畫僧」,畫法特點清靜淡泊,而又各具特色。四僧中以八大山人、石濤影響較大。

通天大道

古代文人不媚權、不從俗的優良道統,從思想人格到藝術上的自由獨立,保證了作品的質量。
蘇東坡貶官黃州后,繼續做精神的逍遙遊,詩詞書畫,道、禪的氣息彌漾其間,寄寓著一種超然物外、與天地同化的情趣。

曹雪芹寧可賣畫維生,也不願到皇宮當御用文人。在困苦潦倒中,他潛心創作了千古名著《紅樓夢》。

能達「神品」、「逸品」 者,乃非凡之人,有通天本事的人,是沿著技藝這條路攀升,上達天人合一境界,與神相通的得道之人。@*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