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神奇的生物鍾

2014年11月17日 12:47     評論»

2014-08-02 10:05

來源: 中國科學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上大部分生物從幾十萬年前開始就遵從著大自然的規律繁衍生息。對於這種自然的狀態,人們並沒有過多的留意。直到現代醫學逐步發達,人們才知道,這種順應自然的規律叫作「生物鍾」。隨之而來的,也是科學家們對生物鍾的各種研究。

最近,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的生物鍾和道德選擇之間也存在聯繫。也就是說,習慣早起或早上精神比較好的人,他們在早上的行為也比較合乎道德。而習慣晚睡或晚上精神更好的人,他們在晚上誠實度也可能更高。有趣的是,有些人認為習慣夜生活的人更可能行為不檢點,但這個研究發現,不論是「夜貓族」或習慣早起的人,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里,也都會出現不道德或不誠實的行為。

那麽,什麽是生物鍾,它對人類的身體和生活有哪些影響呢?

神奇的生物鍾

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科學界,對於生物鍾狹義的理解是,地球因為自轉晝夜交替的變化,會導致光線和食物發生變化,而生物為了適應周期性的變化,產生所謂的「生物時鐘」。「可見,生物鍾由兩個方面影響,一方面是來自光線變化,也叫中樞性生物時鐘,動物的視交叉上核神經元可以負責感光,從而產生中樞性的生物鍾。」劉暢說,「另一方面,食物讓生物產生外周性的生物時鐘。中樞性生物時鐘和外周性生物時鐘要彼此同步、偶聯。如果有一方面被打破,就會打破兩者的生物機制。」

人類對於生物鍾的關注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可直到上世紀初,內科醫生威爾赫姆·弗里斯和一位奧地利心理學家赫爾曼·斯瓦波達,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揭開了其中的奧秘。原來,在病人的病症、情感以及行為的起伏中,存在著一個以23天為周期的體力盛衰和以28天為周期的情緒波動。大約過了20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大學的阿爾弗雷特·泰爾其爾教授,在研究了數百名高中和大學學生的考試成績後,發現人的智力是以33天為波動周期的。於是,科學家們將體力、情緒與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節奏,繪製出了三條波浪形的人體生物節律曲線圖,被形象地喻為一曲優美的生命重奏。到了20世紀中葉,生物學家又根據生物體存在周期性循環節律活動的事實,創造了「生物鍾」一詞。

「其實除了日生物鍾,生物還存在著月生物鍾,比如女性的月經,以及年生物鍾,如動物的冬眠。」劉暢說。

生物鍾之於人體

生物鍾對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舉個例子,人體內生長激素,在孩子熟睡的時候分泌最旺盛。可見,內分泌系統存在晝夜紀律性。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往往在凌晨身體快清醒的時候最危險,因為,那時生物鍾處在比較低潮的時候。」劉暢說。

近幾年,很多科學研究都發現,人類方方面面的行為都與生物鍾有關。比如,有一種遺傳性疾病叫家族性睡眠相位提前綜合徵,患者生物鐘相位與正常人相比顯著提前,他們每天晚上7點左右就要入睡,而每天清晨3點左右就會醒來。這種病人顯然無法與多數人的作息規律銜接。

因此,生物鍾一旦被打破,對於人體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如果生物鍾被短期打破,可以通過調節扭轉。但是如果長時間被打破,那麽就會導致代謝疾病甚至腫瘤。」劉暢表示。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夜班較多或夜間工作時間較長的女性,乳腺癌發病率有輕度升高。從癌症預後來看,生物節律紊亂者的預後明顯不如節律正常者。對此,一種解釋認為,夜間過度暴露於燈光之下會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褪黑素參与調控睡眠、免疫、衰老等多方面生理活動,其分泌具日節律,夜間達到最高濃度水平),從而增加了癌症易感性。但褪黑素的減少究竟是如何增加癌症易感性的,科學家們尚未找到肯定的答案。

讓生物鍾掌控我們的生活

順應自然,遵循生物鍾,是人類健活最好的選擇。可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電燈的出現,大大延長了白天的時間,也讓夜生活變得豐富多彩,人們的生活開始變得沒有規律,甚至日夜顛倒。或許,有的人會說,我們的身體已經適應了晚睡晚起的生活,不會有問題,說不定是大自然要我們進化出另一套生物鍾系統呢?

但是,專家卻不這樣認為。劉暢表示:「我們目前的生物鍾是人類進化了幾百萬年後的結果,任何強行扭轉生物鍾的行為都是不科學的。」

所以,從目前的健康角度來看,遵循古老的生物鍾規律,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還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字: 神奇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