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新發現—茶杯類星體的星系風暴

2019年03月22日 8:04     評論»

文:蕭路 來源:正見網


圖:茶杯類觀測圖。Credit: NASA/Lansbury et al./Keel et al.

「茶杯」,編號為SDSS J143029.88+13912.0,是在2007年從斯隆數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的數據中發現的,距離地球大約十一億光年。因為其形狀像茶杯而得名。其中心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並且在快速吸積星際物質產生強大的輻射。

茶杯類星體的特點是它具有一個「把手「狀結構,離類星體中心黑洞大約三萬光年。學家認為,」把手「是由於很多年前發生的一次類星體大爆發造成的。大爆發噴發大量體,而大爆髮結束后則不再大量產生。這樣一來,大爆發時期產生的等離子體逐漸形成一個弧形結構遠離中心黑洞,演變成了現在看到的把手。

通過後續的光學觀測,科學家認為茶杯類星體的大爆發發生於大約十萬年前,並且在最近六萬年類星體亮度下降了50到600倍。這樣看來,這個類星體可能在消逝。

最近,錢德拉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和XMM-Newton衛星觀測了茶杯類星體的X射線,顛覆了之前的認知:茶杯類星體並沒有消亡,而是在過去的十萬年中亮度僅下降了25倍左右。英國劍橋大學的George Lansbury博士指出,X射線觀測發現茶杯類星體中存在大量塵埃物質阻擋了光學信號,所以之前的光學觀測誤認為類星體自身亮度在大幅下降。

天文學家在很多其它中也發現過類似「把手「的弧狀結構。一般大家認為這種結構都是中心黑洞產生的等離子體噴流導致的,並且產生弧狀結構所學的能量和X射線輻射強度成正比。由George Lansbury博士率領的研究組經過數據分析后,發現茶杯類星體的把手也發和這個規律。

這項研究發表於2019年3月19日的《天體物理期刊》。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