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史前娃娃魚」比汽車還大

2017年06月02日 23:56     評論»

2017-03-07 09:38 來源: 看中國

Koolasuchus是一種的兩棲,在1億多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它們,身體有那麽大,是水陸之間的另類霸王。

Koolasuchus是一種巨大的兩棲動物。(網路圖片

1978年,在旺薩吉組地層中了兩塊下頜骨,之後又發現了更多的化石。從化石的外形上看,古生物學家沃倫等人判斷化石屬於一種大型的兩棲動物,於是1997年將其命名為科爾鱷(Koolasuchus)。科爾鱷的屬名是獻給古生物學家萊斯利·科爾(Lesley Kool),屬名一語雙關,「Kool」與單詞「Cool」的發音相近,代表當時的氣候比現在。科爾鱷的模式種名為克氏科爾鱷(Koolasuchuscleelandi),種名「cleelandi」則是獻給地質學家麥克·克利夫蘭(Mike Cleeland)的。

在旺薩吉組地層中發現了兩塊下頜骨化石。(網路圖片)

Koolasuchus遺體在澳洲被發現,這是在白堊紀早期入駐南北極圈。年平均氣溫也僅有10°C。半年在那些地方持續了極晝和相同的-極夜。冬季多雪寒冷。顯然koolasuchus他們冬眠,這是冰的整個冷周期下進行,因為這樣做現代的青蛙。Koolasuchus是一種食肉動物,它有許多尖銳的錐形齒(每個可達10厘米),其數量可能高達數百隻,堅固巨大的頭骨。其生產的力量輕易撕咬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魚,甚至小恐龍。據認為,koolasuchus可以在水中依靠水的振動來確定獵物的位置。像,koolasuchus也是趴在原地等待它的獵物,當目標接近時,再發動進攻。

Koolasuchus科爾鱷是一種已經滅絕,儘管中文學名被翻譯成科爾鱷,可它卻是不可不扣的兩棲動物,與鱷類沒有半毛錢關係。科爾鱷的中文不止一個,除了科爾鱷還有酷拉鱷、酷拉龍、酷拉鱷螈等,個人覺得酷拉鱷螈比較貼切。

Koolasuchus估計周圍長度為4至5米(13至16英尺)。其質量估計為最多到500千克(1100磅)。有資料表明,頭骨很可能有65厘米長。它有一個寬寬的突出的圓頭

Koolasuchus居住在澳大利亞南部的一個裂谷在早期白堊紀。這個時候它們生活在南極圈區域,和溫度分別為中生代相比相對的涼爽。在粗基晶岩其中發現!Koolasuchus可能在快速降溫的時期被凍住了。作為一個大型的水生食肉動物,它和鱷魚的生活方式類似。雖然鱷魚早白堊世中是常見的,在澳大利亞南部它們滅絕於1.2億年年前,可能是因為的寒冷氣候。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