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由天定 福禍自召

2015年03月01日 19:17     評論»



(網路圖片)

 

明朝時的袁了凡是江南吳江人,童年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要他放棄學業,不走仕途而改學醫,說:學醫可以賺錢活命,也可以救濟別人。

 

有一次他在慈雲寺結識了一位孔姓老先生。孔老先生曾得到宋朝邵雍先生真傳皇極數,所以精通命數推算。

 

孔先生替袁了凡推算命里所註定的數,說:在你沒有取得功名做童生時,縣考應該考第十四名,府考應該考第七十一名,提學考應該考第九名。到了第二年,袁了凡果然三處的考試,所考的名次和孔先生所推算的一樣,完全相符。

 

孔先生又替袁了凡推算終生的吉凶禍福。哪一年考取第幾名,哪一年應當補廩生,哪一年應當做貢生,等到貢生出貢后,在某一年,應當選為四川省的一個縣長,在做縣長的任上三年半后,便該辭職回家鄉。到了五十三歲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時,就應該壽終正寢,可惜命中沒有兒子。

 

這些話袁了凡都一一的記錄起來,並且牢記在心中。從此以後,凡是碰到考試,所考名次先後,以及官職升遷等等無不一一應驗,都不出孔先生所推算。袁了凡因此認為何時生,何時死,何時得意,何時失意,都有個定數,一切都是天定的,沒有辦法改變,也就對人生淡然無求了。

 

後來機緣巧合,袁了凡在棲霞山結識了雲谷禪師,雲谷說:“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福禍無門,惟人自召”。禪師問他:“你認為自己應該得功名?應該有兒子嗎?”了凡說:“官場的人都有福相,而我的相貌輕薄,又未能積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煩重,度量狹窄,縱情任性,輕言妄談,自尊自大,等等等等”雲谷說:“只要能了解自己的因素,是造就人生吉凶禍福的關鍵,將不好的習性盡量改掉。化吝嗇為施捨;偏激為平和;虛偽為虔誠;浮躁為沉穩;驕傲為謙虛;懶散為勤奮;殘忍為仁慈;刻薄為寬容;盡量積德,盡量自愛。你只要將本來就有的道德天性擴充起來,盡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積一些陰德,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別人要搶也搶不去,那有可能享受不到呢?”

 

袁了凡相信雲谷禪師的話,向他拜謝,接受他的指教;同時把從前所做的錯事,所犯的罪惡,不論大小輕重,到佛前去全部說出來,發誓要做三千件善事,來報答天地祖先生我的大恩大德。他從以前的糊塗隨便、無拘無束,變的小心謹慎、戒慎恭敬,即使是在暗室無人的地方,他也警惕自己不要做錯事而獲罪于天。碰到別人討厭他、毀謗他,他也能夠淡然處之,不與計較。

 

第二年,到禮部去考科舉,按孔先生算的命,他應該考第三名,哪知居然考了第一,孔先生的話開始不靈了。孔先生沒算出他會考中舉人,哪知到了秋天鄉試,他竟然考中了舉人,這都不是他命里註定的。

 

從此,袁了凡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努力自省改過,儘力修身積德行善。結果真是“斷惡修善,災消福來”。袁了凡於辛巳年有了兒子,取名叫天啟。後來他還高中進士,官位追增到尚寶司卿。五十三歲那年並無災病,享壽七十四歲。

 

袁了凡六十九歲時,為了教戒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美德,以他自己改變命數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完成了後來廣傳於世的《了凡四訓》。

 

從袁了凡的經歷中我們是不是可以想到這樣兩個問題:首先,袁了凡的命運早早的就被精通命理的孔老先生給一一算準,分毫不差,正所謂命由天定。如果不是定數,如何能算的精準呢?那天又因何而定?是不是真如佛家所說是由人前世所積之福報果報所定,即所謂前世因今世果。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可以說明人不是一生一世的命,而因果報應則絲毫不差。

 

另外,袁了凡的命運後來被他自己改變了,是因為他聽從了雲谷禪師的告誡,時時刻刻修養德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經過十多年,才把三千件善事做完。而後又發願做一萬件善事,在不斷自我修鍊提高的過程中,命運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這是不是證明了善有善報的道理呢?那麼冥冥之中又是誰在主宰著這一切呢?這個問題不是很值得相信無神論的朋友們好好思考一番嗎?

 

消息來源:博文轉載,作者:明思

責編:祥和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