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游石窟群之謎

2013年06月14日 11:27     評論»

龍游石窟群有著太多的迷有待破解。下面僅列出二十則作為拋磚引玉。

(1)開鑿年代之謎 龍游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2500餘年,但石窟的鑿就年代卻既未見諸史書,又難覓于地方志,連相關的傳說也無蛛絲馬跡。難道是戰爭、瘟疫或者自然災害傾刻間毀滅了此地先民?

(2)開鑿目的之謎 自龍游石窟顯露真容后,對鑿掘目的之爭論一直是個熱點,至今主要有九種猜想。雖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各有欠缺沒有一種被公認。

(3)組織者之謎 如此浩大的工程,按常規必須有成千上萬人投入,必須有個組織者統一指揮協調。工具維修、生活供給、通訊聯絡等等都能必不可少。在遠古時期,是如何實現組織協調的呢?種種跡象表明,這些石窟系同時開鑿又同時未完工而停止了。按常規,應一個一個地開鑿,這樣既能集中人力物力,又能不斷地得出經驗,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工程指揮者如何要同時開工呢?難道有一個強大的專業掘鑿地穴的工程兵團?

(4)北緯30度之謎

所有被抽干水的石窟均呈倒斗形--四分之一金字塔形。它們的建築與埃及金字塔是否有聯繫?龍游石窟群位於北緯28.5度左右,與埃及金字塔在同一緯度線上,還有大西洋百慕大海底金字塔同樣在北緯30度附近。難道北緯30度是金字塔帶?金字塔為什麼要與北緯30度結緣?

(5)布局之謎 已被開發的七個洞窟(6號、7號窟已作回灌保護)呈北斗七星分佈,其他洞窟布局尚在研究中,是否完全按照星座布局尚不得而知。

(6)設計之謎 石窟的設計呈分區密集型,有如現代化住宅群。每區由若干幢組成。窟與窟之間互不相通(目前供參觀的一、二、三、號與四、五號窟之間通道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為便於遊人參觀而打通的),壁厚非常均勻,其精確度就是用現代化設備施工、雷達測控也難以做到。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後山區的一批石窟採用了雙層設計,這是現代設計師們不敢想象的設計方案,更無人膽敢施工。因為窟中不可能使用任何現代鋼架水泥建材,誰能保證中間隔層不會坍塌?顯而易見,雙層石窟的施工難度及危險性都大大高於單層石窟。如此大胆的設計,如此冒險的挖鑿,就連當今世界偉大的設計師,建築師身臨其境時,也要嚇出一身冷汗。

(7)窟口朝向之謎 已開發的七個石窟,其窟口全部面對西南方向,其他未開發謎窟也基本面對西南,不知是何目的。

(8)力學結構之謎 所有謎窟頂部全部以45度角向下傾斜,直到石窟內壁。從建築力學角度研究,最佳設計應呈圓錐頂,這樣它可以把全總重力均勻分配給四壁。而這些石窟的岩質十分鬆軟,如鑿成圓錐頂必然要割掉岩層,導致岩石分層坍塌;若鑿成平頂,則不僅鑿斷岩層,四壁承重很小,而且還須有大量柱子支撐。若鑿成45度斜度,則巧妙地將大部分重力分解成沿45度斜面指向壁外堅實岩層,中央柱子只承受較小的負荷。這就是說,這類頂棚呈45度角的石穴,儘管在建築史上似乎絕無僅有,但卻是用最小的經濟投入(包括勞動力),獲得最大地穴空間的最佳設計。

(9)工程浩大之謎 已露出真容的七個洞窟平均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高度20米,一個洞就要排出土方20000立方米,以50個洞計則共排土方100萬立方米,築成一米高一米寬的圍牆競達1000公里,以龍游一地之力完成如此工程,難以令人置信。

(10)擎柱之謎 從整體看,每個石窟中柱子的分佈非常合理,柱子既成一定距離以幾何形狀分佈,又考慮一柱子支撐面大小決定柱子粗細(粗的周長達10米,細的只有5米),而柱子不是從底下往上砌的,乃是從窟頂倒過來往下伸,伸到窟底既要符合力學負荷原理,又要符合地面整體布局,其施工測量方法仍是個謎。

(11)不漏水之謎 江邊的地下水位一般都比較高,往往與江水水位持平,沉積岩是分層,由於地質構造運動,幾乎所有的岩層都有碎裂痕浸水。另外由於江水切割,岩層割斷,江水很容易沿岩層縫隙浸入,沿江石窟極度可能成為水井。但從抽乾的幾個洞窟看,窟頂、窟壁均無滴水。鑿壁前設計者是怎麼知道此地岩石不浸水?或無岩層水?是否事先進行過鑽探?

(12)採光之謎 在烈日當空的中午,四號窟切斷電源后,洞內頓時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洞中是如此的黑暗,而工程質量的要求是如此的高,那麼工作的照明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呢?若用明火照明,窟頂窟壁必然要留下火燒的痕迹,窟中也應留下灰燼的痕迹,但現在卻是一概不見。

(13)通風之謎 石窟為封閉型地穴,洞與洞又互不相通,空氣對流困難,基本處於靜止狀態,而洞中容納大量勞動力,勞動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明火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在洞底沉積,勞動者將因缺氧而喪失勞動能力,如何維持氧的供給?在沒有排風扇或鼓風機的古代,這又是一個不解之謎。

(14)工具之謎 使用某種工具鑿岩,這種工具必將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損,鑿痕也會因工具鋒利程度不同而不同,但從石窟內幾乎沒有差異的鑿痕來分析,製造這種鑿岩工具的材料異常堅硬且極不易磨損,古人究竟是用什麼材料製造這種鑿岩工具的呢?

(15)台階階距之謎 按常規,階梯應為當年挖石運土的必經之路,這條階梯應修成適合人們行走,然而現實是階梯成鋸齒狀,很難行走,鋸齒相隔達三米,似乎供巨型動物行走,何故?

階梯雖沿壁通往窟底,但到窟口便”斷檔”,沒有通到窟頂開口處,人類不利用某些工具根本走不出石窟,這也說明了這些階梯並非人工抬運石料之通道。

(16)動物圖案之謎 在一號石窟的南壁上有魚、馬、鳥三種動物的圖案。似乎象徵著海陸空。這是七個石窟中唯一的工藝痕迹,鑿刻此圖案不知用意何在。三種動物皆屬遠古時代之動物,說明石窟鑿就的年代距今十分遙遠。

(17)象形文字之謎 在眾多謎窟中,有一窟的露天部分上刻有一類似甲骨文的圖形,有幾個石窟內還有閃電狀石刻線條,究竟代表著什麼?

(18)石料去向之謎 這麼多石料運往何方?或言杭州,或言蘭溪,但均無實證。

(19)石窟總數之謎 鳳凰山麓衢江兩岸到底有多少個謎窟,現在仍是個謎。例如已開發的7個洞窟中,3號與4號窟之間,便有一窟,窟口早已湮沒,開鑿4號洞之遂道時才發現還有一窟。埃及金字塔總數近八十座,或許日後查明謎窟數競與金字塔數暗合未可知。

(20)用途之謎 已開放的幾個石窟有20平方米矩形直井通到底(五號窟略有差異),整體空間呈倒斗形,沿石窟有鋸齒狀石階粘附,一直伸到窟底,似乎模仿現代高層建築設計,一旦裝上電梯,人們便既可乘電梯垂直上下,又可在停電時沿石階步行進出洞廳。另有一批石窟則先有一大型門楣,進入門楣后再以45度角向下傾斜掘進,從外觀上看更顯得堂皇、雄偉。石窟如一座座大廳,高度有六七層樓那麼高,不管用途如何繁多也用不了如此高大。天然岩洞的高廣乃天然造就,而龍游石窟高廣應按需要而設計。設計者當然明白,不按實際使用需要的高廣設計,既要增加工程的難度,又要造成人力的浪費,那麼,如此高而廣的洞穴設計是出於何種需要呢?難道僅僅是圖個「宏偉堂皇」?

轉自「百家雜談」

發稿:2001年12月25日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