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石窟群之谜

2013年06月14日 11:27     评论»

龙游石窟群有著太多的迷有待破解。下面仅列出二十则作为抛砖引玉。

(1)开凿年代之谜 龙游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500余年,但石窟的凿就年代却既未见诸史书,又难觅于地方志,连相关的传说也无蛛丝马迹。难道是战争、瘟疫或者自然灾害倾刻间毁灭了此地先民?

(2)开凿目的之谜 自龙游石窟显露真容后,对凿掘目的之争论一直是个热点,至今主要有九种猜想。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各有欠缺没有一种被公认。

(3)组织者之谜 如此浩大的工程,按常规必须有成千上万人投入,必须有个组织者统一指挥协调。工具维修、生活供给、通讯联络等等都能必不可少。在远古时期,是如何实现组织协调的呢?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石窟系同时开凿又同时未完工而停止了。按常规,应一个一个地开凿,这样既能集中人力物力,又能不断地得出经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工程指挥者如何要同时开工呢?难道有一个强大的专业掘凿地穴的工程兵团?

(4)北纬30度之谜

所有被抽干水的石窟均呈倒斗形--四分之一金字塔形。它们的建筑与埃及金字塔是否有联系?龙游石窟群位于北纬28.5度左右,与埃及金字塔在同一纬度线上,还有大西洋百慕大海底金字塔同样在北纬30度附近。难道北纬30度是金字塔带?金字塔为什么要与北纬30度结缘?

(5)布局之谜 已被开发的七个洞窟(6号、7号窟已作回灌保护)呈北斗七星分布,其他洞窟布局尚在研究中,是否完全按照星座布局尚不得而知。

(6)设计之谜 石窟的设计呈分区密集型,有如现代化住宅群。每区由若干幢组成。窟与窟之间互不相通(目前供参观的一、二、三、号与四、五号窟之间通道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为便于游人参观而打通的),壁厚非常均匀,其精确度就是用现代化设备施工、雷达测控也难以做到。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后山区的一批石窟采用了双层设计,这是现代设计师们不敢想象的设计方案,更无人胆敢施工。因为窟中不可能使用任何现代钢架水泥建材,谁能保证中间隔层不会坍塌?显而易见,双层石窟的施工难度及危险性都大大高于单层石窟。如此大胆的设计,如此冒险的挖凿,就连当今世界伟大的设计师,建筑师身临其境时,也要吓出一身冷汗。

(7)窟口朝向之谜 已开发的七个石窟,其窟口全部面对西南方向,其他未开发谜窟也基本面对西南,不知是何目的。

(8)力学结构之谜 所有谜窟顶部全部以45度角向下倾斜,直到石窟内壁。从建筑力学角度研究,最佳设计应呈圆锥顶,这样它可以把全总重力均匀分配给四壁。而这些石窟的岩质十分松软,如凿成圆锥顶必然要割掉岩层,导致岩石分层坍塌;若凿成平顶,则不仅凿断岩层,四壁承重很小,而且还须有大量柱子支撑。若凿成45度斜度,则巧妙地将大部分重力分解成沿45度斜面指向壁外坚实岩层,中央柱子只承受较小的负荷。这就是说,这类顶棚呈45度角的石穴,尽管在建筑史上似乎绝无仅有,但却是用最小的经济投入(包括劳动力),获得最大地穴空间的最佳设计。

(9)工程浩大之谜 已露出真容的七个洞窟平均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高度20米,一个洞就要排出土方20000立方米,以50个洞计则共排土方100万立方米,筑成一米高一米宽的围墙竞达1000公里,以龙游一地之力完成如此工程,难以令人置信。

(10)擎柱之谜 从整体看,每个石窟中柱子的分布非常合理,柱子既成一定距离以几何形状分布,又考虑一柱子支撑面大小决定柱子粗细(粗的周长达10米,细的只有5米),而柱子不是从底下往上砌的,乃是从窟顶倒过来往下伸,伸到窟底既要符合力学负荷原理,又要符合地面整体布局,其施工测量方法仍是个谜。

(11)不漏水之谜 江边的地下水位一般都比较高,往往与江水水位持平,沉积岩是分层,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几乎所有的岩层都有碎裂痕浸水。另外由于江水切割,岩层割断,江水很容易沿岩层缝隙浸入,沿江石窟极度可能成为水井。但从抽干的几个洞窟看,窟顶、窟壁均无滴水。凿壁前设计者是怎么知道此地岩石不浸水?或无岩层水?是否事先进行过钻探?

(12)采光之谜 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四号窟切断电源后,洞内顿时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洞中是如此的黑暗,而工程质量的要求是如此的高,那么工作的照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若用明火照明,窟顶窟壁必然要留下火烧的痕迹,窟中也应留下灰烬的痕迹,但现在却是一概不见。

(13)通风之谜 石窟为封闭型地穴,洞与洞又互不相通,空气对流困难,基本处于静止状态,而洞中容纳大量劳动力,劳动者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明火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在洞底沉积,劳动者将因缺氧而丧失劳动能力,如何维持氧的供给?在没有排风扇或鼓风机的古代,这又是一个不解之谜。

(14)工具之谜 使用某种工具凿岩,这种工具必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凿痕也会因工具锋利程度不同而不同,但从石窟内几乎没有差异的凿痕来分析,制造这种凿岩工具的材料异常坚硬且极不易磨损,古人究竟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这种凿岩工具的呢?

(15)台阶阶距之谜 按常规,阶梯应为当年挖石运土的必经之路,这条阶梯应修成适合人们行走,然而现实是阶梯成锯齿状,很难行走,锯齿相隔达三米,似乎供巨型动物行走,何故?

阶梯虽沿壁通往窟底,但到窟口便”断档”,没有通到窟顶开口处,人类不利用某些工具根本走不出石窟,这也说明了这些阶梯并非人工抬运石料之通道。

(16)动物图案之谜 在一号石窟的南壁上有鱼、马、鸟三种动物的图案。似乎象征著海陆空。这是七个石窟中唯一的工艺痕迹,凿刻此图案不知用意何在。三种动物皆属远古时代之动物,说明石窟凿就的年代距今十分遥远。

(17)象形文字之谜 在众多谜窟中,有一窟的露天部分上刻有一类似甲骨文的图形,有几个石窟内还有闪电状石刻线条,究竟代表著什么?

(18)石料去向之谜 这么多石料运往何方?或言杭州,或言兰溪,但均无实证。

(19)石窟总数之谜 凤凰山麓衢江两岸到底有多少个谜窟,现在仍是个谜。例如已开发的7个洞窟中,3号与4号窟之间,便有一窟,窟口早已湮没,开凿4号洞之遂道时才发现还有一窟。埃及金字塔总数近八十座,或许日后查明谜窟数竞与金字塔数暗合未可知。

(20)用途之谜 已开放的几个石窟有20平方米矩形直井通到底(五号窟略有差异),整体空间呈倒斗形,沿石窟有锯齿状石阶粘附,一直伸到窟底,似乎模仿现代高层建筑设计,一旦装上电梯,人们便既可乘电梯垂直上下,又可在停电时沿石阶步行进出洞厅。另有一批石窟则先有一大型门楣,进入门楣后再以45度角向下倾斜掘进,从外观上看更显得堂皇、雄伟。石窟如一座座大厅,高度有六七层楼那么高,不管用途如何繁多也用不了如此高大。天然岩洞的高广乃天然造就,而龙游石窟高广应按需要而设计。设计者当然明白,不按实际使用需要的高广设计,既要增加工程的难度,又要造成人力的浪费,那么,如此高而广的洞穴设计是出于何种需要呢?难道仅仅是图个“宏伟堂皇”?

转自“百家杂谈”

发稿:2001年12月25日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