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2 孔子入定查真相(《遙視歷史問天機》一部二章《神跡相伴看孔子》)

2019年02月20日 23:56     評論»

第七節 巨人長骨之謎2(《遙視歷史問天機》一部二章《神跡相伴看孔子》)

<樣章節選>

(三)追查的

 

現代讀者,包括國學的推崇者,都把這當成古代的神話故事,孔子講述的是神話知識――但是,孔子用神話來回答問題,這豈止是不懂裝懂?

 

那樣做是蒙人啊!作為一代道德大師,怎能幹這種事?

 

看過筆者前面剖析的讀者,可能會想到:是否是孔子用「慧眼通」功能追查辨析的結果?但是,這次追查也太超格了,怎麼把召集群神都看出來,還解釋神的由來?好像大禹在搞「封神演義」?是不是你說的孔子的功能不太強,看花眼了?

 

1. 入定生慧

 

我追查當時的影像,看到吳國使者問他的時候,孔子並沒有馬上回答。因為年代較為久遠,需要突破的時空較多,孔子當時慧眼通功能還不夠強,並沒有在頭腦中呈現出明晰的影像答案,他說:「容我思之。」請使者在外屋休息一下,自己獨自在屋內靜靜地打坐。

 

入定之後,用他的「追眼」、「析眼」功能查詢,用現在的時間說,約半小時,看到了清晰的答案。這是入定生出的智慧,而不是想起了知識。隨後他出來告訴吳國使者的――當然,他沒有說是他看到的影像,只是從知識的角度講述的。

 

孔子看到的大體上是對的,只是有些他沒法細說,細說當時的人就不懂了。所以,有些我們會在後邊講述,現在只能講一點,為了說清楚當時的情況。

 

2. 為什麼不是恐龍?

 

現在有人認為那是恐龍的骨頭,這隻是一種猜測而已。

 

我追查看到:吳國大軍攻破了越國都城,打劫了越國的國庫,看到的不只是這一根巨型大腿骨,是一套基本完整的骨架……一看就是一個巨人。而吳國搶回去當戰利品的,只是那根最長的大腿骨。

 

那根最長的大腿骨。用現在的尺寸衡量,有1.5米左右。

 

而孔子當時用他的慧眼功能,也看到了那一副巨人的遺骨,他是以此為追查點,向古代追溯巨人的來由。

 

3. 防風巨人的身高

 

孔子看到、說到的防風氏,確實是巨人,他們有多高呢?孔子說的「不超過三丈」,也是很準確的,但是後人不理解。

 

我看到,用現在的尺寸衡量,防風氏部落巨人有5米多高。《史記》記載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前面我們說過用現在尺寸衡量是1.78米,那麼當時的三丈,就差不多是5.56米。孔子說的「不超過三丈」,也是準確地看到了防風氏族最高的人的身高,不超過這個數。

 

4. 大禹如何殺巨人?

 

如果真有那麼高的巨人部落,還不橫行天下?還能聽命于大禹么?

 

我看到他們開始確實不服氣,他們故意遲到,是挑戰大禹的權威,要搶大禹手裡的一個寶貝,就是我們熟悉的大禹像中的大禹鏟。

 

那個大禹鏟那可不是一般的寶貝,而是個超級法器。大家聽說過真正的太極高手練出的「太極球」吧?「太極球」是一種球狀的功能,得到真傳的太極拳大師,修鍊幾十年才能煉出來,但是肉眼看不見。雖然看不見,但是高手過招,對方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一轉,手不碰到人就能把人打一個跟頭。而大禹手裡的大禹鏟,比「太極球」威力大無數無數倍,但並不是太極的法器。

 

防風氏這群巨人,當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大禹還沒有他腿高呢!防風氏的首領也有先天攜帶的功能,他看到大禹手裡的鏟,是一個「超級法器」,是無價之寶。他不知天高地厚,故意遲到不說,還桀驁不馴,上來就要搶大禹的法器,取代大禹,讓大家遵從於他。他狂言出口,正要撒野,那個大禹鏟飛了出去,這個巨人瞬間就倒地身亡,跟來的巨人們和其他人都嚇壞了,全部跪倒臣服。

 

這個被殺的防風氏就埋在當地了――但是並不是在會稽山,而是在塗山。當時孔子說的也是在塗山,是人們沒聽太懂,傳說中簡略了一個關鍵的步驟,「簡化」到了會稽山。

 

5. 從塗山到會稽,簡化來的訛誤

 

我追查當時的影像,看到大禹遇九尾狐、娶塗山氏、會盟殺防風氏,都是在塗山,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的塗山。現在武漢長江大橋旁邊的大禹神話園,還有大禹和塗山女、九尾狐的一組青銅雕塑,雖然傳奇加工得改頭換面了,但也還承載著遠古的那段歷史的韻味――那是中華歷史上最神奇、最輝煌的篇章,不知是否還能有時間,還能允許把那段歷史真容展現給讀者……

 

我追視看到,孔子說:大禹召集治水大會,殺防風氏是在塗山,埋葬巨人也是在塗山,而後大禹把防風氏巨人族,封到了會稽山,讓他們在那裡居住生活。而後防風氏族就在會稽山一帶生活。死了也就埋葬在那裡,後來越國人挖出來的,是埋葬在會稽山的防風氏巨人的屍骨。

 

當時人們聽孔子說了以後,非常激動,以為聽到了,也沒記太明白,中間一段沒記清楚,都省略了,成了大禹在會稽山大會群神,殺防風氏,埋在當地,後來會稽山就挖出來了巨人大骨……

 

孔子時代的左丘明,就這麼聽的誤傳,記錄在《國語》中。

 

這個錯誤延續到哪裡呢?我追查看到,在延續到司馬遷的《史記》之前,還延續到了晉國,把晉國的國史給影響了。這部國史後來就一度失傳了,直到晉朝時期,一次盜挖古墓,在戰國魏安?王墓里發現了大量史書竹簡,它才重見天日,被稱為《竹書紀年》[1]。

 

我看到《竹書紀年》原本記載的也是大禹塗山會諸侯,殺防風氏。這段記載早於孔子。孔子周遊列國,想去晉國,因為晉國戰亂沒去成。晉國的國史(後來的《竹書紀年》),孔子就沒有看到過,司馬遷也沒見過。但是孔子影響太大,雖然孔子在當代不得志,但是當代都知道孔子、都尊敬孔子;魯國國史《魯語》的影響也很大,《魯語》中孔子的話對後代的影響就更大。晉國後來看《魯語》上記載:大禹在會稽山會盟,殺防風氏,後來在會稽山挖出防風氏巨人的大骨,情節很連貫,邏輯性很強,就按照《國語》修改了晉國的史書,使得後來的《竹書紀年》也跟《國語》的簡化訛誤一致了。

 

這樣一來,抄寫的《竹書紀年》竹簡,就改成了現在看到的《竹書紀年?卷上》:「(帝禹)八年春,會諸侯于會稽,殺防風氏。」

 

我看到防風氏被封在了會稽山之後,族群不旺。後來漸漸絕跡、絕種了。其實現在會稽山深處,還有防風氏巨人的屍骨呢,只是後來人沒有挖到而已。

 

6. 小心翼翼的講述

 

大家再回頭看孔子的話,孔子講述的那些,只是講到當時人能相信為止,高深的沒有再細講,也沒法講,如果講高了當時就沒人信了。就是這樣,孔子的那些話,拿到現在也沒有人信了,都當神話,甚至以為孔子編造故事騙人。

 

筆者現在講出了一些原委情節,也只是把往事的情節鏈條講出來,因為不講出巨人的身高和因果鏈,現在人絕不會相信,更不會相信大禹能輕易殺死巨人。

 

其實這種超高的巨人,古代不少史料出現過,但是混淆在一起,現在人也分辨不清,也很自然地當成了恐龍的骨頭。

 

—————

[1]《竹書紀年》是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亦稱《汲冢紀年》,于西晉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因盜墓而發現的。《竹書紀年》記錄了從夏朝開始到魏襄王止,以君主紀年為綱目,記載了89位帝王,貫穿了1800多年的重要歷史事件。不少歷史事件的記載和司馬遷的《史記》大相徑庭,但是與近年長沙馬王堆漢初古墓所出古書近似,與諸多甲骨文、青銅銘文、秦簡相類。因此現代學者認為,《竹書紀年》比《史記》更可信。

我看到真是這樣,《竹書紀年》更接近於真實的歷史。

(2015/12/02 發表)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