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2 孔子入定查真相(《遥视历史问天机》一部二章《神迹相伴看孔子》)

2019年02月20日 23:56     评论»

第七节 巨人长骨之谜2(《遥视历史问天机》一部二章《神迹相伴看孔子》)

<样章节选>

(三)追查的

 

现代读者,包括国学的推崇者,都把这当成古代的神话故事,孔子讲述的是神话知识――但是,孔子用神话来回答问题,这岂止是不懂装懂?

 

那样做是蒙人啊!作为一代道德大师,怎能干这种事?

 

看过笔者前面剖析的读者,可能会想到:是否是孔子用“慧眼通”功能追查辨析的结果?但是,这次追查也太超格了,怎么把召集群神都看出来,还解释神的由来?好像大禹在搞“封神演义”?是不是你说的孔子的功能不太强,看花眼了?

 

1. 入定生慧

 

我追查当时的影像,看到吴国使者问他的时候,孔子并没有马上回答。因为年代较为久远,需要突破的时空较多,孔子当时慧眼通功能还不够强,并没有在头脑中呈现出明晰的影像答案,他说:“容我思之。”请使者在外屋休息一下,自己独自在屋内静静地打坐。

 

入定之后,用他的“追眼”、“析眼”功能查询,用现在的时间说,约半小时,看到了清晰的答案。这是入定生出的智慧,而不是想起了知识。随后他出来告诉吴国使者的――当然,他没有说是他看到的影像,只是从知识的角度讲述的。

 

孔子看到的大体上是对的,只是有些他没法细说,细说当时的人就不懂了。所以,有些我们会在后边讲述,现在只能讲一点,为了说清楚当时的情况。

 

2. 为什么不是恐龙?

 

现在有人认为那是恐龙的骨头,这只是一种猜测而已。

 

我追查看到:吴国大军攻破了越国都城,打劫了越国的国库,看到的不只是这一根巨型大腿骨,是一套基本完整的骨架……一看就是一个巨人。而吴国抢回去当战利品的,只是那根最长的大腿骨。

 

那根最长的大腿骨。用现在的尺寸衡量,有1.5米左右。

 

而孔子当时用他的慧眼功能,也看到了那一副巨人的遗骨,他是以此为追查点,向古代追溯巨人的来由。

 

3. 防风巨人的身高

 

孔子看到、说到的防风氏,确实是巨人,他们有多高呢?孔子说的“不超过三丈”,也是很准确的,但是后人不理解。

 

我看到,用现在的尺寸衡量,防风氏部落巨人有5米多高。《史记》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前面我们说过用现在尺寸衡量是1.78米,那么当时的三丈,就差不多是5.56米。孔子说的“不超过三丈”,也是准确地看到了防风氏族最高的人的身高,不超过这个数。

 

4. 大禹如何杀巨人?

 

如果真有那么高的巨人部落,还不横行天下?还能听命于大禹么?

 

我看到他们开始确实不服气,他们故意迟到,是挑战大禹的权威,要抢大禹手里的一个宝贝,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禹像中的大禹铲。

 

那个大禹铲那可不是一般的宝贝,而是个超级法器。大家听说过真正的太极高手练出的“太极球”吧?“太极球”是一种球状的功能,得到真传的太极拳大师,修炼几十年才能炼出来,但是肉眼看不见。虽然看不见,但是高手过招,对方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一转,手不碰到人就能把人打一个跟头。而大禹手里的大禹铲,比“太极球”威力大无数无数倍,但并不是太极的法器。

 

防风氏这群巨人,当然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大禹还没有他腿高呢!防风氏的首领也有先天携带的功能,他看到大禹手里的铲,是一个“超级法器”,是无价之宝。他不知天高地厚,故意迟到不说,还桀骜不驯,上来就要抢大禹的法器,取代大禹,让大家遵从于他。他狂言出口,正要撒野,那个大禹铲飞了出去,这个巨人瞬间就倒地身亡,跟来的巨人们和其他人都吓坏了,全部跪倒臣服。

 

这个被杀的防风氏就埋在当地了――但是并不是在会稽山,而是在涂山。当时孔子说的也是在涂山,是人们没听太懂,传说中简略了一个关键的步骤,“简化”到了会稽山。

 

5. 从涂山到会稽,简化来的讹误

 

我追查当时的影像,看到大禹遇九尾狐、娶涂山氏、会盟杀防风氏,都是在涂山,就是今天的安徽省蚌埠市的涂山。现在武汉长江大桥旁边的大禹神话园,还有大禹和涂山女、九尾狐的一组青铜雕塑,虽然传奇加工得改头换面了,但也还承载着远古的那段历史的韵味――那是中华历史上最神奇、最辉煌的篇章,不知是否还能有时间,还能允许把那段历史真容展现给读者……

 

我追视看到,孔子说:大禹召集治水大会,杀防风氏是在涂山,埋葬巨人也是在涂山,而后大禹把防风氏巨人族,封到了会稽山,让他们在那里居住生活。而后防风氏族就在会稽山一带生活。死了也就埋葬在那里,后来越国人挖出来的,是埋葬在会稽山的防风氏巨人的尸骨。

 

当时人们听孔子说了以后,非常激动,以为听到了,也没记太明白,中间一段没记清楚,都省略了,成了大禹在会稽山大会群神,杀防风氏,埋在当地,后来会稽山就挖出来了巨人大骨……

 

孔子时代的左丘明,就这么听的误传,记录在《国语》中。

 

这个错误延续到哪里呢?我追查看到,在延续到司马迁的《史记》之前,还延续到了晋国,把晋国的国史给影响了。这部国史后来就一度失传了,直到晋朝时期,一次盗挖古墓,在战国魏安?王墓里发现了大量史书竹简,它才重见天日,被称为《竹书纪年》[1]。

 

我看到《竹书纪年》原本记载的也是大禹涂山会诸侯,杀防风氏。这段记载早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想去晋国,因为晋国战乱没去成。晋国的国史(后来的《竹书纪年》),孔子就没有看到过,司马迁也没见过。但是孔子影响太大,虽然孔子在当代不得志,但是当代都知道孔子、都尊敬孔子;鲁国国史《鲁语》的影响也很大,《鲁语》中孔子的话对后代的影响就更大。晋国后来看《鲁语》上记载:大禹在会稽山会盟,杀防风氏,后来在会稽山挖出防风氏巨人的大骨,情节很连贯,逻辑性很强,就按照《国语》修改了晋国的史书,使得后来的《竹书纪年》也跟《国语》的简化讹误一致了。

 

这样一来,抄写的《竹书纪年》竹简,就改成了现在看到的《竹书纪年?卷上》:“(帝禹)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

 

我看到防风氏被封在了会稽山之后,族群不旺。后来渐渐绝迹、绝种了。其实现在会稽山深处,还有防风氏巨人的尸骨呢,只是后来人没有挖到而已。

 

6. 小心翼翼的讲述

 

大家再回头看孔子的话,孔子讲述的那些,只是讲到当时人能相信为止,高深的没有再细讲,也没法讲,如果讲高了当时就没人信了。就是这样,孔子的那些话,拿到现在也没有人信了,都当神话,甚至以为孔子编造故事骗人。

 

笔者现在讲出了一些原委情节,也只是把往事的情节链条讲出来,因为不讲出巨人的身高和因果链,现在人绝不会相信,更不会相信大禹能轻易杀死巨人。

 

其实这种超高的巨人,古代不少史料出现过,但是混淆在一起,现在人也分辨不清,也很自然地当成了恐龙的骨头。

 

—————

[1]《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亦称《汲冢纪年》,于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因盗墓而发现的。《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朝开始到魏襄王止,以君主纪年为纲目,记载了89位帝王,贯穿了1800多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不少历史事件的记载和司马迁的《史记》大相径庭,但是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与诸多甲骨文、青铜铭文、秦简相类。因此现代学者认为,《竹书纪年》比《史记》更可信。

我看到真是这样,《竹书纪年》更接近于真实的历史。

(2015/12/02 发表)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