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大帝曹操】第10集 舉兵抗暴 (音頻/視頻)

2018年06月18日 14:09     評論»

在東漢末年時,這個字的解釋多為「背負」,如果是這樣,各位請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有 「不如所有責任都由我擔著吧」的感覺呢?
在東漢末年時,這個字的解釋多為「背負」,如果是這樣,各位請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有 「不如所有責任都由我擔著吧」的感覺呢?

記者/主持人:靜汝

聽眾朋友您好,這裡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歡迎您收聽「千古英雄人物」,我是德明,現在為您播出的是大帝第十集-舉兵

上一集我們說到董卓想廢了漢少帝,令立一個新的傀儡皇帝,但是對董卓來說有兩個最大的障礙。一個,是以大將軍何進的弟弟何苗為首的何家,另一個便是同樣受何進之召前來的諸侯,并州刺史丁原,此人剛正、勇武,手下有驍勇善戰的,呂布是三國時期的頭號戰將,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除他之外還有張楊、張遼等名將。董卓雖然也帶備了很多兵馬,但如果丁原連同其餘諸侯群起反抗,他是萬萬敵不—-過的。所以董卓派人四處打探,試圖發現對手的弱點。

不久,董卓聽說呂布雖然勇猛,但是為人勢利多變,於是利誘呂布殺掉了丁原。之後在弟弟董旻的協助下董卓成功策反了何進的舊部吳匡等人,除掉了何苗。在并吞了丁原及何苗的兵力后,董卓實力大增,他隨即廢掉了少帝,立劉協即位,史稱漢獻帝。

董卓這一逆行引起了一直保持中立態度的袁紹的不滿,可是此時,他卻不敢與董卓正面對抗,在和董卓發生了些爭執后逃到了冀州,就是現在的河北省衡水市一帶,董卓深知袁氏家族威望極高「門生故吏滿天下」,採取硬攻的手段是帶有很大的風險的。所以董卓非但沒有降罪袁紹,反而封他為勃海太守,邟鄉侯。其實,早在董卓剛入京的時候,實力還很弱,當時任騎都尉的鮑信就認為董卓是個禍患,勸袁紹先發制人除掉董卓。當時,除了袁紹本身的軍隊之外,洛陽雲集了由各地趕來的隊伍,其中包括頗有實力的張邈、鮑信和丁原,以及後來蜀中稱王的劉備,當時論身份和地位,屬袁紹最高,如果他振臂一呼,率群雄滅董卓並不是難事,可是袁紹此人優柔寡斷,一直猶豫不決,直到董卓廢帝,才幡然悔悟,但為時已晚。

除了袁紹以外,還有位重要人物也逃出了洛陽,那便是曹操。但曹操卻不是因為和董卓發生爭執才出逃的,相反,董卓還很賞識曹操的才幹。在袁紹出走以後,董卓收編了西園八校尉,並特地為曹操設立了一個名曰驍騎校尉的官職,地位在西園八校尉之上,能統兵五萬,且不分兵種。但曹操認為董卓廢帝大逆不道,在得知董卓表他為驍騎校尉的時候,來不及同家裡商量,就棄官逃出了洛陽。

曹操這一走,還留在洛陽的家中就成了群龍無首的狀態。不久,從南陽傳來消息說曹操已被捕斬首,曹操的部屬聞聽到這個消息后紛紛散夥回家鄉,就在此時有一人說了一句話讓所有人打消了回鄉的念頭,此人並非名仕豪客,也非文人謀士,而是隨曹操進京的妻子卞氏。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記載,卞氏冷靜地勸說道:「曹君的生死不能光憑几句傳言來確定。你們今日因此辭歸鄉里,倘若明天曹君平安返回,諸位還有什麼面目見主人?為避未知之禍便輕率放棄一生名節聲譽,值得嗎?」 眾人聽后都自覺慚愧,便聽從了卞氏的安排,表面偽裝成一切正常,暗中則積極打聽曹操的下落。待得知曹操逃脫的信息之後,卞氏才安排眾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離開了洛陽,回到譙地。

那麼為什麼會有傳言所說曹操被捕斬首了呢?這是妒忌曹操的袁術為了添亂而散播的流言,但是曹操確實有過幾天牢獄之災。根據《世說新語》的記載,曹操在路過中牟縣的時候,縣令懷疑他是逃犯而把他抓了起來,但中牟的功曹卻認為如今天下大亂,不能囚禁像曹操這樣的英雄,於是便命人放了他。關於這兩人的名字,史書上並未記載,但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陳宮,陳宮是後來曹操任東郡太守時的部下。

說到這裏,聽眾們可能會想起曹操夜訪呂伯奢家的故事,這也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凸顯曹操多疑、險詐的一個頗為有名的橋段,特別是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更被當成了曹操的座右銘。那麼這段故事的真相是怎樣的呢?

對此史書的記敘各有不同:據《魏略》的記載,曹操拜訪呂伯奢的時候,伯奢不在家,他的兒子和賓客想要搶奪曹操的馬匹和財物,曹操出於正當防衛殺了數人逃出呂伯奢家。而《世說新語》和《異同雜記》的記述是,伯奢不在家,曹操懷疑其子和賓客想要謀害自己,持劍夜殺數人而去。曹操那句所謂的「座右銘」便是改編于《異同雜記》,但原文是「(曹操)既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這兩本書中都沒表明曹操的疑慮是否誤會,更沒有他為掩飾罪行而殺害呂伯奢的記載,而這樁懸而未決的疑案通過添油加醋地改寫卻成了證明曹操奸詐的所謂「事實依據」了。再說那句所謂的「曹操名言」,先不論曹操有沒有說過那句話,就以這句話的解釋來說,「負」這個字到了明代才有了「辜負」這個含義,在東漢末年時,這個字的解釋多為「背負」,如果是這樣,各位請仔細品味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有 「不如所有責任都由我擔著吧」的感覺呢?

我們現代人對於史書的理解不一定都正確,多字少字改字和不同的解釋都有可能造成對某個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誤解。

曹操出逃后不久,董卓便毒殺了何太后,成為漢室實際控制人,擔任相國。他在洛陽實行恐怖統治,縱容士兵奸淫擄掠,連皇室、公主、宮人也不能倖免。據《獻帝紀》記載,董卓使用的刑法極為殘忍,斷人四肢,挖人雙眼,將人投入鍋中煮,他還會在宴會上向眾賓客展示這些刑法,面對如此駭人的場景,眾賓客皆膽顫心驚,甚至嘔吐不止,而董卓則吃喝照常,毫不受影響。《禮記·中庸》雲『國之將亂,必有妖孽’,百姓們紛紛傳言董卓乃是凶獸饕鬄轉世,禍害人間。 董卓的暴行引起了眾怒,各地諸侯結成盟軍,以當時聲望最高的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

董卓聞訊大為震驚,於是又做了一件令人痛恨的事,什麼事呢?請聽下一集 「聯軍討董」。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