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聖祖康熙帝】第3-上集 力平三藩 天下初定

2017年07月01日 14:00     評論»

【大清聖祖康熙帝】第3-上集 力平三藩 天下初定
【大康熙帝】第3-上集 力平三藩 天下初定

記者/主持人:靜汝

聽眾朋友您好!歡迎您來到希望之聲的「千古英雄人物」節目。我是司馬龍雲,現在播出的是「大清聖祖康熙帝」第3集 力平三藩 天下初定(上)

鳳霞: 哥,這次我有認真的讀書了喔,氣質不一樣了吧!

龍雲: 的確,雙目炯炯有神,嗯!整個人也清亮了起來,說說看妳看了些甚麼?

鳳霞: 就是上次我們聊到,我把爸爸書房裡能找到的書都翻了出來,東西超多的,我真的有看,但是一知半解,真的有點消化不良啊!

龍雲: 有問題是好事啊!那代表妳有認真去思考了。我們兄妹難得有共同話題, 就來討論討論,妳先跟我說說你卡在哪裡吧?

鳳霞: 這吳三桂是從順治帝時就投降了,二十多年來,幫滿清很多的忙,當大官,又雄踞一方,要甚麼有甚麼,為什麼到六十歲這麼老了還想要叛亂呢?

龍雲: 好問題,那妳會怎麼想?

鳳霞:要是我才不會叛亂呢,吳三桂像諸侯一樣有自治權,他的兒子吳應熊還娶了皇太極的小女兒,就是那個順治最疼愛的小妹恪純公主,他家根本就是皇親貴族了,安閑富貴的生活不要,不是很奇怪嗎?

龍雲: 的確,不只是尊榮備至,三藩中吳三桂的軍隊有十多萬,民政、財政,人事權不受中央節制,以順治十七年為例,國家正賦收入875萬兩,而一藩就支出900多萬兩。

鳳霞: 全國的財力,還不夠他一個藩之需求。

龍雲: 問題還不只這樣呢!雲南礦產豐富,他開礦練兵,又私自聯絡蒙古、西藏,勢力實在太龐大。就在這個時候,廣東的尚可喜已經七十歲了,因為兒子不孝,向提出退休,想回東北的老家養老去,康熙帝俐落的允許了尚可喜的請求,而且下令家族和官兵全部撤離廣東。

鳳霞: 奇怪!人家要退休,這關吳三桂什麼事?

龍雲: 三個邊防重鎮,一個尚可喜要撤藩,吳三桂和福建的耿精忠同時提出申請,吳三桂想測試北京的意向,當時他還揚言: 「我提出的申請,一定不會調動我的。」他萬萬沒料到,康熙帝不但立刻同意,還稱讚他們「恭謹可嘉」。

鳳霞: 哦!就是吳三桂做做樣子,明明不想撤,只想看看皇帝會不會挽留他嗎?皇帝難道不明白他的意圖嗎?

龍雲: 朝廷當然也知道吳三桂在雲南的勢力太龐大,這次的御前會議的討論非常沉重,贊成撤除吳三桂的只有五位大臣,多數朝臣是一片沉默,尤其當年擒拿鰲拜的第一功臣索額圖,這次竟然是最大的反對者,因為牽涉了雲南軍團如何移防東北,如何調派軍隊駐防的問題,最大的擔心當然還是引發內戰。

鳳霞: 這回反而讓北京傷腦筋了。那康熙為甚麼決定撤藩呢?

龍雲: 這時的康熙才二十歲,從小讀儒家經典,治國以民為先,親政后除了每天安排請老師為他上課,叫做「經筵」。更是熟讀史書,歷代的興衰故事早已深印在心裏。一向謹慎的康熙這次卻做了獨立的決斷,說「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發制人」,所以很快的同意了吳三桂的申請。

鳳霞:我猜康熙不是這種意氣用事的那種人。

龍雲: 他的確有所準備,他也知道可能引發,戶部存糧可提供十年的軍需,他也請教了祖母太皇太后,祖母不但贊成,立刻將自己宮中僅剩的3萬銀兩拿出來支援軍隊,鼓勵康熙帝面對國家的危機。

鳳霞: 原來如此。不過沙場老將的吳三桂,也應該有準備吧!

龍雲: 吳三桂打著為明朝復讎,立朱三太子為王的名義叛亂了,自封周王、天下招討大元帥,而且就在同一時間點上,北京竟然出現了另一場「朱三太子」的起事。

鳳霞: 哇!南邊、北邊都要反清復明,康熙帝沒有想到吧。

龍雲: 的確,但是康熙帝接到吳叛亂的訊息,仍然笑著對朝臣說 : 「這朱三太子還有分身啊!接著就是調動八旗軍向南平定叛亂了。」

鳳霞: 從我看的書中說的,這場大戰可是打了八年。以中國歷史來說,這算是很長的內戰了。西漢的七國之亂,三個月就平定了,西周的管蔡之亂,周公是苦戰三年才平定。規模較大的是唐代的安史之亂也是八年,換了三個皇帝,國家元氣大傷,唐朝因此事而衰弱。

龍雲: 今天好像不一樣了吔!還挺有我們司馬家貫通古今的氣魄嘛!

鳳霞: 我也是深藏不露的!這次我去問老爸,他只借我幾本書,對我微笑點頭而已,好像是希望我自己研究研究了。

龍雲: 既然做了功課,那我就問問你,為何康熙能獲勝 ?

鳳霞: 當然是「順天者興,逆天者亡」,中央軍一定比較強吧!

龍雲: 我覺得從結果來看,妳說沒有錯,但是過程才不是這麼簡單。戰爭一,吳的軍團勢如破竹,拿下了四川、湖南,二十多個漢人降將加入吳軍陣營,清朝一下子失去了半壁江山,第三年危機更大,連北方的河北,陝西,內蒙古都反了。可能私下和吳三桂有外交聯盟的西藏領袖達賴,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向康熙提出裂土分封的建議,就是要清朝承認雲南是個獨立王國。

鳳霞: 唉呦,我一看到戰爭的描述就跳過去了。只是隨便猜猜的。那老哥你又是怎麼理解呢?

龍雲: 我先說說康熙帝對戰爭的看法,從派軍兵征討吳三桂開始,康熙帝一再提醒將領,最重要的是民心,行軍時,盡量不要侵擾到百姓。他也很重視士兵的健康,北方軍團到溼熱的南方作戰,要求各軍注意水土不適,派任好的醫生隨軍,並準備充足的藥品。

另外很有趣的是,一開始戰事並不順遂,皇帝每天上朝完畢,下午經典的學習仍然照常,他還天天到景山騎射打獵,當時有許多民眾很不理解呢 。

鳳霞: 戰情這麼嚴峻,康熙真的一點都不害怕嗎?

龍雲: 亂事平定后,皇帝才說明: 自己平定叛亂的信念非常堅定,但是對外一定要表現出悠閑的模樣,因為只要稍有疑懼的樣子,人心也會動搖。其實在戰況最困難階段,康熙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他心愛的皇后和好朋友翰林學士喇沙里先後過世,宮殿發生火災,北京又地震。一時間人心惶惶,京師不少官員甚至把家眷送回故鄉。康熙為此焦慮的無法進食,也常常為了等待軍情,三更未眠,身體還消瘦了不少。

鳳霞: 這麼慘啊!叛變,宮廷大火和地震,連連打擊年輕的康熙皇帝,我以為康熙穩操勝券的才下詔徹藩,勝利的關鍵到底甚麼時候才出現呢?

龍雲: 我想先賣個關子,我肚子咕咕叫,我先去煮晚餐,妳要不要一起吃康熙的最愛白麵條?

鳳霞:老哥,你不要為了省錢騙我,皇帝愛吃白麵條是要騙誰啊。

龍雲: 這可是有他的親筆信函的。他寫給宮中的總管的信很意外被保留下來。

鳳霞: 好,你先拿給我看。而且,為什麼你對康熙帝這麼清楚,你快告訴我資料是從哪裡來的?

龍雲: 稍安勿躁,我煮好面,吃飽了再跟你說,這位歷史上最樸實的皇帝,和他到底如何取得最後的勝利。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