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聖王李世民】危機時刻哭勸父 拿下霍邑立殊功

2017年07月01日 14:00     評論»

【大唐聖王李世民】危機時刻哭勸父 拿下霍邑立殊功
【大唐聖王時刻哭勸父 拿下霍邑立殊功

記者/主持人:靜汝

聽眾朋友您好,這裡是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台《千古英雄人物》專欄,我是路平。今天播出的是《大唐聖王李世民》第四集《危機時刻哭勸父 拿下霍邑立殊功》。

隋末天下大亂,「四十八路煙塵,百零八路霾煙」英雄並起,共逐其鹿,最後勝利者只有一位,就是李世民。

大業13年(617年)6月,李淵、李世民父子決意直取

號令天下,建立大唐新王朝。這是一個驚天動地的行為。

當時,李淵、李世民僅有數萬之眾。而在南面,有更強大的一支反隋力量,就是李密領導的瓦崗軍,號稱擁有數十萬,控制了隋朝幾個大,還有一個巨大的人才庫,如魏徵、秦叔寶、程知節、徐世勣、單雄信等著名的人物都在李密手下。但是,李密眼看著李淵進軍長安,而自己只看準洛陽。

在這種關鍵時刻,李世民的高瞻遠矚的大智慧,起了決定性的歷史作用。起義的目標直指長安,這是李世民與劉文靜在獄中對話就定了的目標。為什麼要直指長安呢?長安是隋朝的京都,長安會產生重大的政治影響、關中土地遼闊,物產豐富,地勢險要,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而當時關中沒有強大的勢力,容易得手。

那麼進軍長安,必經之路是西河郡,李淵發出命令,讓西河郡丞高德儒聽命,高德儒不服從,因此,西征第一仗就是攻打西河。

李淵命令大兒子建成、二兒子李世民兄弟倆帶兵出征西河。起兵第一仗,必須速戰速決。

李世民、李建成,帶足三天口糧,沿途不準損害百姓的一草一木。

他們宣布:「高德儒這個貪官,不順天意,橫加阻擋,誰能抓住他,重重有賞!」受到百姓的支持。李世民、李建成兄弟,僅僅9天時間,拿下西河,凱旋而歸。

李淵高興的說「像這樣用兵,足以橫行天下了!」

西河凱旋之日,李淵大府里,聚集了起義將領裴寂、劉文靜等商議西進策略:廢除隋朝苛政、開倉濟民、宣布軍隊所到之處的百姓,免除三年徭役、沿途隋朝離宮釋放宮人,讓他們回家。一時民心大附,響應者紛至沓來。不到一個月,有數萬民眾參加義軍,為李淵西取長安提供了兵源。

7月,李淵開始西征長安,到了霍邑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大事。在洛陽附近的瓦崗軍已經據有隋朝的幾個大糧倉,又有幾十萬軍隊,瓦崗軍隊首領李密正打算奪取洛陽,並且「自持兵強,欲為反隋盟主」。

李密派使者給李淵呈上書信一封。向李淵聲稱「唐公仁兄,弟已攻下洛口糧倉,兵多糧足,正欲劍指洛陽。不日望與兄赴河內(今河南沁縣)面結盟約,共同滅隋。」

李淵感到李密不把自己放在眼裡,他的姿態儼然是滅隋的盟主,心裏很不痛快。

但是,李世民不這樣看。李世民認為:這真是天賜良機。李密如果進攻洛陽,朝廷守衛洛陽的將領王世充必然會反擊李密,朝廷就沒有力量來對付我們。

李世民勸李淵「修書一封,尊他為盟主,助長其傲慢之心。我們這邊加快步伐,趕在他的前頭拿下長安。」

李淵想了想,表示贊成。我們的力量大不如李密,只能在李密面前表示謙卑,以麻痹李密。

於是,李淵回復李密說:「滅隋盟主非弟莫屬,老夫年逾知命,顧不及此。他日大功告成,若能再獲封唐公,即萬分榮幸!」

果然,李密中計,以為自己穩操勝卷,不再對李淵造成威脅。為李淵西取長安消除後顧之憂。

李淵西取長安定的路線是沿汾河東岸南下,直取潼關。而霍邑是進軍途中的第一個目標。這時,坐鎮長安的代王楊侑知道李淵立他為王,並非真心擁戴自己做太平皇帝,於是派遣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二萬守霍邑,派左武候大將軍屈突通率精兵數萬守河東(山西永濟)。這兩名老將都是從無敵手的驍將,所以不把李淵三萬人馬放在眼裡。

李淵的大軍進至距霍邑五十余里的賈胡堡,賈胡堡西臨汾水,東靠霍太山,形勢險要。宋老生麻痹大意,竟沒有駐兵把守。這時,正是秋雨綿綿的時節,道路泥濘,再加軍糧不足。

這時傳來一個消息,劉武周勾結突厥南犯,企圖襲擊太原。李淵陣營第一次出現意見分歧。

裴寂認為「太原是義軍的根本,義軍的家屬都在太原,不如退兵回救太原,西征之事,再從長計議。」

李淵聽了裴寂此議,認為甚有道理。

李世民勸父親李淵說:「 兒以為,入咸陽,號令天下,實為當務之急。如遇小敵即退卻,恐怕會動搖軍心,甚至造成義軍解體。宋老生輕狂,一戰可擒。至於糧草,眼下農田稻穀成熟,何愁缺乏軍糧?」

可是,一番爭論之後,裴寂又與李淵私議,促成李淵決心退兵,發出回師太原的命令,連夜開發。

一名士兵報告李世民,左路軍已經出發回太原。李世民策馬衝進雨幕,向中軍帳奔去。李世民讓士兵報告父親,求見。士兵說,大將軍已經就寢,不許任何人打擾。

李世民想到創業大計也許就此葬送,不禁悲從心來。

李世民大哭:「老天啊,你為什麼不睜開眼,難道想斷送我們李家的基業嗎?」。

李淵聽后不得不召李世民進帳:「二郎,你在這裏嚎什麼喪?我又沒有死。」

李世民伏地叩頭「父親息怒,二郎在此痛哭,是悲我們就此退兵,李家的基業恐就成為泡影。」

李淵大怒: 「太原才是我們李家的根本,現在我們駐兵不前,若被劉武周襲了太原,使我們首尾不顧,還談什麼基業?」

李世民說:「父親,裴監他們的話,純粹是危言聳聽。現在劉令(劉文靜)正與突厥談判,我有十分把握成功。如果談判成功,劉武周受突厥控制下,絕對不敢進犯太原。再說,劉武周只有人馬二萬,我們太原有四萬人馬,更兼太原城池堅固,糧秣充足,又有各郡縣響應支持,劉武周動搖不了我們的根本。」

李淵這才醒悟過來。

李世民又進言:「父親:我們來到賈胡堡已經五天了,宋老生按兵不動,就是與我們耗時間。現在我們退兵,正中他下懷。實際上,他們二萬兵馬困在一個小城裡,同樣面臨糧秣不繼,兵困馬乏的難題。

我已經偵察好了一條小道,只要您下令,我帶領精兵沿小道到霍邑城下,悄悄埋伏,待大軍掩殺過來,我率領騎兵打開缺口,可將宋老生一舉擒獲。」

李淵稱讚說:看來你很有把握。

李世民說:「父親,現在全國義兵群起,他們或因距離遠,或因沒有意識到佔領長安的重要性,短期內長安不會有人去攻打。我們應當快速進軍,若佔領長安,無疑可多得數十萬雄兵。李密現在意在進攻東都洛陽,如能拿下洛陽,下一步棋就是長安。兵貴神速,戰機瞬息即逝,我們若不趕在他們前頭拿下長安,將後悔莫及。」

李淵見世民遇事善斷,高興的說:「二郎,我們的成敗就在於你,就按你的計策吧!現在你帶我的將令,馬上去召回大郎,明天就兵發霍邑。」

事後,李淵埋怨裴寂:「懦夫之徒,幾敗乃公事耳」

第二天,李世民命劉宏基、阿史那大柰任左右統軍,率領五千精兵,沿小路潛行至霍邑近旁,悄悄埋伏在宋老生的鼻子底下。李世民觀察到,霍邑城門守備不嚴,李世民安排一批兵士穿上老百姓的衣服,混入城內,約定他們聽到三聲炮響后開始動手,爭取打開城門接應大軍攻入城內。

李淵令三軍輕裝疾行,分兵臨霍邑城前。在地動山搖的喊殺聲中,只聽三聲炮響,城門大開,李世民率領二百騎兵直衝隋軍,打亂敵軍陣腳,命令伏兵分為兩路殺向城門,如潮水般湧入城內。李世民又以輕騎插入敵後,斷敵人歸路。

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創造了以騎兵的優勢取勝的典型戰例。僅用了兩個時辰,霍邑就被拿下。宋老生被李淵命令就地正法。

這時,劉文靜帶了突厥大將康鞘利來見李淵,並且帶來了突厥送來的五百將士,二千匹戰馬。劉文靜的突厥外交成功,讓李淵更加強了進軍長安的信心。

拿下霍邑,隋煬帝構築的防線就此洞開了一個大口子。李淵面臨兩個選擇:是全力攻打據守河東郡、虎視眈眈的屈突通,還是置屈突通於不顧,通過潼關殺向長安?軍中為此形成了截然相反的兩派意見。

裴寂認為「應該先把河東郡的屈突通拿下,這樣攻打長安就可不戰而勝。如果置屈突通於不顧而直接奔襲長安,若一時攻打不下,就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

李建成表示「贊成裴監的意見」。

劉文靜認為,應該迅速進軍長安,不可耗費我們的時間。

那麼最後是怎麼決策的呢?

請聽眾朋友繼續收聽第五集 《成敗關頭定決策 進軍長安得玄齡》。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