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與修行(圖)

2016年10月26日 20:27     評論»

作者: 李曉徑

2016/09/09/20160909225524401.jpg
法光沐浴心靈。(網路圖片)

生活中,人們累了,倦了,都想回到家中好好歇息一番。風塵僕僕,頭臉髒了,總是想趕快洗個熱水澡,一解疲乏。繁忙的都市生活,難免讓人蒙上鉛華,讓人身心俱疲。除了工作的壓力,人生的重擔也十分沉重。所以經常聽到有人說:幹活不累,我心累啊!

沐浴洗澡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沐,濯發也。浴,灑身也。洗,灑足也。澡,灑手也。

我國沐浴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甲骨文中就有沐浴的記載。《周禮》中也有「王之寢中有浴室」的記載。

秦漢時,已形成了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的慣例。以至於官府每五天給的一天假,也被稱為「休沐」。《海錄碎事臣職官僚》記載「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在傳統文化中,沐浴不僅僅是單純的潔身凈體,潤膚養身;而被視為隆重。西周時期,沐浴禮儀逐漸形成定製。

據史書記載,公元334年,東晉石虎在鄴城蓋了「龍溫池」,這是我國較早的大型私人浴室。唐代有西安臨潼聞名中外的溫泉浴室「華清池」

沐浴齋戒

所謂「沐浴更衣,凈手熅香」,「沐」,濯發也,亦即洗髮;「浴」指洗身。更衣:換乾淨的衣服。凈手:洗手。熅香:即點上熏香。古代皇帝祭天拜祖、僧人誦經念佛之前,先要沐浴是個定俗,表示心潔崇敬。

沐浴往往同齋戒聯繫在一起。「齋」來源於「齊」,主要是「整齊」,如沐浴更衣、不飲酒,不吃葷。戒主要是指戒遊樂,比如不近女色,減少娛樂活動。后以此指稱相似的宗教禮儀。在佛教中,清除心的不凈叫做「齋」,禁止身的過非叫做「戒」,齋戒就是守戒以杜絕一切嗜欲的意思。

沐浴可洗去身體上的污垢,而則可洗去心靈上的塵埃。佛經為救世而傳人,佛教中有一句話——」佛光普照,禮義圓明」,佛的光明普遍平等的照到一切世界;佛光也代表著佛的智慧,以佛的慈悲智慧光明照亮一切眾生內心的無明黑暗,使所有世界的一切眾生都能開啟本性中的智慧光明。佛法廣大無邊,在佛法的威德之下,一切都變得祥和圓明,人心向善,遵從禮義。佛恩浩蕩啊!多少法徒擁有正信,多少人沐浴法光,得以聆聽神佛的指引。

濁世之中,只有尋求修鍊的正法門,才能提高心性,才能提升人的品行,增大心的容量。從而包容別人,善待眾生,善待自己。于紅塵俗世中脫穎而出,于萬千繁華中尋求心的寧靜,于百世輾轉中尋找生命的歸宿,惟法光沐浴心靈,才能達到真正的大自在啊!

這正是:

沐浴除身垢,

佛經洗心塵。

法光普照下,

處處天地春。

來源: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