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國神遊】熙寧萬事轉頭空 滄桑只為鑒孤忠

2016年06月06日 2:15     評論»

北宋篇(23)作者:宋紫鳳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長篇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殘稿(公有領域)

北宋所主編的長篇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殘稿(公有領域)

宋英宗治平年間的一天,西京洛陽的天津橋上,邵雍與來客散步閑談。忽然,深樹間傳來杜鵑的啼聲。杜鵑者,南方之禽,邵雍是以推知,南方地氣北遷至洛陽,此為天下變亂之相,於是慘然不樂道:「不到兩年,皇上將起用南方人士,專務變更,天下自此多事矣。」來客大驚。

一年後,英宗駕崩,神宗登基。年方弱冠的青年天子坐在大慶殿崇高的御座上接受百官朝賀,他的頭腦中正憧憬著一番迴向三代的大事業。而眼前侍立朝堂之上冠帶威儀的元老大臣們,誰才是那個能夠「致君堯舜」的肱股之臣呢?此刻,神宗的心中已經有了兩個人選。

585px-Shenzong_of_Song
宋神宗畫像(公有領域)

 

第一位是參知政事歐陽修大力推薦的龍圖閣直學士司馬光。宋神宗對歐陽修的推薦甚為重視,這不僅是由於司馬光德性淳正而在仁宗朝時就極有口碑,亦不僅是由於其人學術通明而在英宗朝時就嘗著書修史,還因為來推薦他的不是別人,正是與司馬光頗有不和的歐陽修。

480px-Sima_Guang_1
司馬光畫像(公有領域)

 

英宗繼位之初,因其本是濮王之子過繼于仁宗,遂有意追尊其生父為「皇考」,於是引發了所謂的「濮議之爭」。這場風波中,歐陽修強調孝道,支持追尊濮王,司馬光等台諫大臣謂其不合古制,於是極力反對。以至於台諫大臣聯名彈劾歐陽修。不過,這些過節並沒有什麼私人的恩怨在其中,俱是出於公心,所以今天歐陽修盡棄前嫌力薦司馬光,足見二公俱是襟懷磊落。

Wang_Anshi
畫像(公有領域)

 

另一位人選則是遠在金陵丁憂的王安石。雖然終英宗一朝,王安石都在金陵蔣山,但對他的大名,神宗早有耳聞。早年還在穎邸時,還是穎王的神宗就常聽韓維、呂公著等人大讚王安石,由是想見其人。但神宗皇帝想啟用王安石,亦有小小的顧慮。王安石的執拗與清高是出了名的。仁宗朝時,他曾主動請求去外地為官,後來朝廷命他修起居注,這樣榮耀的差事他卻連上七章,堅辭不受。朝命再至,他又五辭乃受。不過這些卻令王安石更加聲名遠播,士大夫往往因未識其面而抱憾不已。

在金陵蔣山,王安石常與元禪師往來,王安石為學雖標舉孟子,卻亦游心於釋教。元禪師嘗說他世緣深,必以身任天下之重,懷經濟之志。其後果然,熙寧元年,宋神宗的詔令下達金陵。王安石以翰林學士召,奉旨入京。宋神宗第一次見到半百之年的王安石,禮敬有加地詢問道:「當今治國之道以何為先?」王安石答「擇術為先」。幾句簡單的問答后,君臣之間心照不宣。這一年,王安石進《本朝百年無事札子》,評仁宗朝之得失可為切中要害,神宗深然其言,於是王安石官拜參政,一場聲勢浩大的變法即將開始,而當日邵堯夫關於皇帝將用南方人士專務變更的預言驗於此耳。

熙寧二年,變法開始。朝中的士大夫們卻開始出現分歧。一方是以司馬光為首的元老大臣,另一方,是以神宗皇帝為後盾的王安石。安石之術曰均輸、曰青苗、曰農田水利、曰免役、曰市易、曰保甲、曰方田均稅、曰保馬,被神宗定為國是,但在司馬光等諸大臣看來,卻是盡廢祖宗之成法。於是,反對新法的大臣們,或降職外放,或紛紛求去,而王安石除了有神宗的支持,在朝中亦陷孤立。

不過神宗皇帝雖堅持變法,卻還是希望留住一些政見不同的大臣。熙寧三年,神宗任命司馬光為樞密副使。司馬光堅辭不受。在仁宗朝時,司馬光也如王安石一樣,曾謙遜地多次上書辭修起居注,而這一次面對樞密副使這樣的高位,他的堅辭不受則是另有原因。正如監察御史程顥對神宗所說:「陛下能用其言,光必來。不能用其言,光必不來」。正所謂道不同不與謀,那一場所謂的黨爭何嘗不是古之君子的唯道是守。

司馬光既辭樞密副使,名重天下。神宗為之感佩道:「朕自即位以來,唯見光一人」。曾任三朝賢相的韓琦,嘗因政見不同與司馬光激烈對辯,而聽說司馬光的高行后,敬佩地致信司馬光,贊他是大忠大義,古今罕有,使天下人莫不嘆服歸仰。

熙寧四年的暑月,司馬光回到西京洛陽,一住就是十五年。在這裏他作獨樂園,修讀書堂,引水鑿池,聚書五千卷,平日讀書其間,待明月之自至,等清風之自來,幾忘人間世。他也時常與同在洛陽的富弼、韓琦、呂公著、邵雍往來,俱是當時清德嘉士、巨卿名公。特別是邵雍,學通古今,為振古之豪傑,與之清談如行雲流水,亦是一大快事,而邵雍也很讚賞司馬光,嘗說「君實,腳踏實地人也」。此外,司馬光也有靜默獨處之時,他在家中穴地為室,以避暑熱,並在這裏完成了《資治通鑒》這部鴻篇巨著。

就在司馬光居洛中專心修史時,王安石經歷了新法受挫、兒子病亡的打擊。身心疲憊的王安石辭去相位,回到金陵,卜居鍾山。在這裏,他日日跨驢出遊,時而一至定林寺,與禪門大德們坐而論道。命運的安排總是出人意外,當年王安石秉政之日,因為反對新法而與他勢同水火的此時也來到金陵。二人盡棄前嫌,同游鍾山,賦詩飲酒。——人與人,人與世界,有時只是一個視角的問題。轉換一個視角,就會得出全然不同的成像。譬如此刻退出政壇的王安石終於看到蘇東坡與自己除了政見之不同,實為有道君子,而對坡公的大才由是更加佩嘆,不得不放下他的清高與立異,由衷讚歎道:「不知更幾百年,方有此人物」。而一向襟懷灑落的蘇東坡亦與荊公酬答:「勸我試求三畝宅,從公已覺十年遲」。

Su_shi
元代趙孟頫所繪的蘇東坡畫像(公有領域)

 

元豐八年,神宗駕崩。司馬光拜相,新法盡廢。翌年四月,王安石薨于金陵。此時,司馬光亦病,他自知不久於人世,遂抱定以身殉天下之志,躬親庶務,不舍晝夜。五月後薨于西府。

熙寧已成歷史,新法亦為一時,小人更無足道,輝映千古的乃是司馬光、王安石、韓琦、富弼、歐陽修、呂公著、蘇東坡、邵康節諸士大夫的清德與高誼。@#

來源: 責任編輯:李婧鋮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