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丘處機盛讚的蒙古帝國公主

2015年10月31日 16:16     評論»

文/皇甫容

成吉思汗鍾愛三的才智,經過一番晝夜深思,於是接受了丘處機的提議,不僅封阿剌海為「壺蓋公主」,也特頒《冊封阿剌海別諭》,向帝國昭示阿剌海為「監國公主」的無尚尊榮。(網路圖片)

在將星如雲的汗國,有顆極其璀璨的明珠「監國公主」。700多年的風沙,吹散了汗國的大帳、臣民,也塵封了明珠的光華。面對風雲的歷史大事,歷朝歷代的風流人物,歷史那隻巨大的神筆,似乎也分身乏術,忙到無暇顧及。趁他打個盹兒時,蒙古帝國的公主,就在青史中隱去,從此不見蹤影。

面對後世的質疑,掀起的聲浪,逐漸淹沒了監國公主曾經存在的足跡。蒙古帝國公主就這樣消失了,這一消失,就消失了700多年。

直到上個世紀,內蒙古出土了一枚珍貴的銅印,從它透射的權勢和威嚴,揭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拂去歲月的塵沙,露出滄桑遒勁的印字,「監國公主」的字樣躍入世人的眼帘,引起世人一片嘩然。

銅印的主人就是曾經創下天下偉績,代父監國長達20多年的阿剌海別吉——成吉思汗的第三女。當她榮耀的名號再次馳騁在這個世界,就像依然沒有遠去的精魂,帶著神勇隨著蒙古鐵騎,依然馳騁在那片歷史的天空。

這枚刻有「監國公主入宣差 河北都總管之印」的銅印,並非帝王的傳國印璽,是阿剌海代父監國、輔佐朝政、掌管國事、批示公文的方印。她的許可權之大令後世訝異,因為她監管的是當時蒙古帝國的全部版圖,包括成吉思汗滅掉的40餘國,征服過的720多個民族。


在將星如雲的蒙古汗國,有顆極其璀璨的明珠「監國公主」。(Fotolia)

「監國公主」名號的由來

700多年前,被南宋、金國、蒙古帝國共同尊敬的丘處機在《上汗書》中對成吉思汗說:「貧道至大漠已久,親歷大汗一統蒙古,征夏滅金,鐵騎蔽空,所向披靡。」世外高人丘處機在大漠親眼見證了成吉思汗一統蒙古、所向披靡的神勇氣勢。丘處機在和諸將的慶功宴上,為了警示眾部將,於是取出隨身攜帶的一個漢壺,對眾多彪悍的大將說:「你們看看此壺何處為要?」

當時,「人中四傑」之一的木華黎回答說:「壺身為要,腹占所有,來的實在。」赤老溫說:「壺嘴為要,吐露導流,來的隨意。」志意沉雄的博爾術說:「壺把為要,把持傾覆,來的痛快。」正當丘處機感嘆這三員大將的回答時,成吉思汗的三女兒阿剌海別吉的一番話,讓那些建下赫赫功勛的大將剎時遜色,她說:「壺蓋最要,想一壺之蓋,時時為勤,刻刻警惕,虛時啟,盈時封,壺納乾坤,蓋之為始。想我蒙族雖有壺身之懷,壺嘴之靈,壺把之力,然問鼎中原,建極帝國,應必學壺蓋之德,此急務也!」

三公主的眼裡,壺蓋最重要。若使一把壺容納乾坤,首先就要打開壺蓋。壺空著的時候,打開壺蓋注水;壺滿時,要蓋上壺蓋,以防溢灑。我們蒙族雖有壺身之懷,壺嘴之靈,壺把之力,但若要問鼎中原,建立帝國,當務之急就是要學習壺蓋的美德,時時勤懇,時時警惕。


循著史料依稀透露的光影可以看到,在群星燦爛的蒙古帝國,有勇有謀的阿剌海名傾朝野,眾所周知。(網路圖片)

在眾將的言論中,阿剌海的壺蓋之論,可謂切中時弊,極富遠見。這不是尋常的金枝玉葉養尊處優,就可以得出的高屋建瓴,而是和她日常的所思所想練就的氣度、韜略密切相關。

丘處機聽到三公主的言論,認為簡直是「驚世駭俗之言」,在回復成吉思汗詢問治國之要時,丘處機就特別推薦三公主的妙論,作為修身治國平天下的座右銘,若要圖謀遠大,就要倡導新風、納諫虛懷。丘處機建議大汗封睿智的阿剌海為「壺蓋公主」。

成吉思汗鍾愛三公主的才智,經過一番晝夜深思,於是接受了丘處機的提議,不僅封阿剌海為「壺蓋公主」,也特頒《冊封阿剌海別諭》,向帝國昭示阿剌海為「監國公主」的無尚尊榮。成吉思汗讚歎阿剌海的才智、心地和胸懷「如鷹臨空,萬鳥啞鳴,此為天佑我蒙族,降才于吾」。

成吉思汗也特別曉諭,如果他去遠征時,就由三公主全權掌印監國,賦予她生殺予奪的大權,並特別賜予三公主一把壺,上面鐫刻了幾行字:「壺中納乾坤,蓋夫陰陽始,公將定天下,主德虛為懷。」


元太祖(成吉思汗)皇帝像。(維基百科)

磨難鑄就之心

三公主的勤懇和警惕,來自她早年的坎坷經歷,歷練出的膽魄和心志。1204年,鐵木真在萬軍陣前與汪古部首領阿剌兀思結為「安答」(結義兄弟)。在汪古部軍隊的先導下,蒙軍大破乃蠻部。為了表彰阿剌兀思的功勞,鐵木真將第三女阿剌海嫁給阿剌兀思之子不顏昔班為妻。

這個似乎註定一生要奉獻給草原的女子,就在她新婚不久,新夫就被留守家鄉的叛亂部將所害。接著叛將又布下陷阱,誘殺了歸心似箭、毫無防備的阿剌兀思。當時年僅19歲的阿剌海強忍和公爹慘死的悲痛,沉著冷靜地帶著婆母阿里黑、阿剌兀思的二兒子孛要合和阿剌兀思的侄子鎮國連夜逃跑。一位好心的守城人可憐他們的處境,用繩索將他們吊出城外,這就是史載的「縋城以登,因避地雲中」。

阿剌海帶著家人,連夜奔逃,逃到自己父親的駐地。1206年,蒙古各部推選鐵木真為蒙古大汗,並尊稱他為成吉思汗。為了報答阿剌兀思的恩義,成吉思汗發兵平定了汪古部的內亂。

從此,汪古部成為蒙古核心的四部之一。成吉思汗追封阿剌兀思為高唐王、阿里黑為高唐王妃。因為阿剌兀思的二兒子孛要合尚未成年,還沒有立下軍功,所以就先封阿剌兀思的侄兒鎮國為北平王,並把大量的財物、奴僕悉數贈予新任的北平王。

之後,成吉思汗再次為阿剌海主持了婚禮,用汗國最高禮儀,將三公主嫁給北平王鎮國。盛大的婚禮后,成吉思汗就踏上了西征之路,他把年少的孛要合帶在身邊,待他立下戰功后再封王。孛要合出征西域歸來,阿刺海別吉的丈夫鎮國已經去世,成吉思汗讓孛要合襲封北平王,並娶阿剌海別吉為妻。

草原的遼闊註定了這一帶的子民,以自由的馳騁、禦敵迅猛,完成草原賦予他們的意願。也註定蒙古王的女兒與生俱來的膽魄,在這場磨難中加以歷練。作為黃金家族的成員,命運之神也似乎在用熔化的黃金鑄造她的身心,用光澤的璧玉裝飾她的容顏,為她日後代父監國,奠下沉著如鼎的王者氣息。

神明毓粹,智略超凡

成吉思汗親率大軍西征之前,賦予阿剌海「生殺大權」的監國權威,並將汗國所有事務交給「人中四傑」之首的木華黎管理。凡是木華黎做出的決策、軍政大事,與監國公主商議,得到公主的許可后才會實施。很多決策經過公主的考量和定奪,木華黎才會覺得穩妥。木華黎作為四傑之首,對監國公主的治國才能心服口服。

循著史料依稀透露的光影可以看到,在群星燦爛的蒙古帝國,有勇有謀的阿剌海名傾朝野,眾所周知。儘管她權威至極,卻鮮少流露權臣特有的跋扈囂張。她的智慧和名望,令身經百戰、所向披靡的蒙古鐵騎都為之臣服。

成吉思汗遠征期間,監國公主代父操持國事,經常率領將臣巡視國土。在現有零散的記載中,公元1221年,她派大臣犒賞「國王」木華黎(因其戰功卓越,成吉思汗封木華黎為「國王」),並且饗宴部將兵士。公元1228年,蒙古中都一帶,出現信安等結夥劫掠的惡性事件,大將王楫「奉監國公主命,領省中都」,剿滅亂賊。

成吉思汗病逝后,由於蒙古各部宗王對成吉思汗選擇的繼承人窩闊台意見不一,各部反覆協商兩年後,窩闊台才登上汗位。在汗位空缺的兩年中,蒙古汗國並沒有因群龍無首而發生混亂。汗國官員所做的重要決策、軍政大事、任命漢人將才官職、收復河東等諸事,經過「監國公主」的官印批示后,有條不紊地進行實施。監國公主對軍隊和官員的駕馭,對汗國政策的定奪,沉穩如鼎的威嚴,儼然一代蒙古的攝政女王。

從茫茫史海,重拾散落的寶劍、珠玉,將這些散落的明珠,一一鑲嵌在蒙古帝國的錦繡山河,「神明毓粹,智略超凡,決生運籌,凜有丈夫之風烈」的監國公主,從寥寥數筆的青史,走向這個世界。當滾滾的歷史長河,掀起的大風大浪淘盡沙礫時,那顆用黃金鑄成的真心,終會剝去厚厚的塵封,露出天之嬌女的真容。#

責任編輯:林妍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