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重教育,用風水寶地辦學

2013年09月07日 0:37     評論»

◎陸文

【明心網】北宋初期有一段時間,朝延只管通過科舉考試錄用官吏,而對興辦學校,培養人才一事,卻未能予以足夠的重視。連國家最高學府的太學里,平時學生也寥寥無幾。

各地學生都只把學校當成應試的旅館、客棧。考試前雲集於此,熱鬧一陣,考試一過,「生徒散歸,講官倚席」,學校便冷清蕭條起來。這樣年復一年,國家需要的各種人才,眼看著日趨短缺。一些有心為國儘力的人,為此而憂心忡忡,范仲淹就是其中一位。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人,他兩歲時死了父親,隨母改嫁,為人繼子。生活雖然貧困,但他總是勤奮地讀書,力求上進。十二歲時,開始在醴泉寺求學,天天都是關門苦讀,每天只熬一鍋粥,凝固后劃成四塊,早晚各兩塊,配鹹菜填肚子,這樣堅持學習了三年之久。

在河南商丘的南都學舍學習時,他五年沒有解衣就寢,「宵衣盰食,孜孜不倦」,獲得了豐富知識。

生活的艱苦,造就了范仲淹勤儉、正直的品性。因此,他在做官以後,能夠克己奉公、清廉無私,時時把百姓的疾苦和公益的事業掛在心上。面對朝廷輕視教育、學校衰敗的情景,他十分焦急,曾經呼籲:「善國者莫先於育人,育才之方莫先於勸學!」但得不到各方面應有的重視。他感嘆地說:「擇而不教,賢孰繼焉?」這正像農夫「不務耕而求獲」一樣的愚蠢啊!

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范仲淹在蘇州當了一般官員,他買下一塊叫做「南園」的地,本想建造私宅的。風水先生告訴他:「這是塊風水寶地。誰佔用此寶地,將來會不斷的出公卿貴人!」范仲淹聽了說:「既然這塊風水寶地如此之好,那倒不如在這裏辦學校,讓它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豈不比我家多出幾個公卿貴人更好嗎?」

於是他就在這裏修建起了蘇州郡學,還請來有名望的人任教。由於受當時學風怠散的影響,「生徒數百,多不率教」。范仲淹為了扭轉學生不守紀律的問題,就把自己的長子范純佑送去上學。范純佑在學生中是年齡最小的,但入學以後,「盡行其規」,模範遵守紀律。於是「諸生隨之,遂不敢犯,學校風氣大變。」蘇州郡學後來成了當時聞名的學校,培養了不少人才。

范仲淹用「風水寶地」辦學的事,感動了許多人。他公而忘私,重視教育的精神,得到了社會各方的讚揚和欽佩。他的品德與他那「先天下之優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襟懷,千古流芳!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