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魯班仙師(上)

2013年09月06日 18:24     評論»

◎王晶

【明心網】中華文明不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也是世上唯一的連續的文明。當其它幾大世界文明的後人只能靠猜測古文字的意義來觸摸他們祖先的靈魂時,現代的中國人卻能通過幾千年前的文字,進入與神明緊密相關的遠古中華文化的起源。

從傳說中看,女媧造人之後,軒轅黃帝之前,中國處於一個人神共處的時代,從天上下來了一些神,教給人們各種生活技能和知識,提高了人們對宇宙,地球和自然界的認識和應付的能力。

最先出現的神是有巢氏,他教人們在樹上用樹枝樹葉建造出簡陋的篷蓋,這就是原始的建築了,雖然簡陋,但符合了建築最樸素基本的要求:保護人不受到野獸襲擊和自然界各種天氣和災害的侵襲。燧人氏教會了人們鑽木取火,人們從此告別了茹毛飲血的生活。伏羲教人們結網捕魚,打獵,耕種,用火烹飪;制定了嚴格的婚娶之禮,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養;他還確定了姓氏,伏羲還根據陰陽變化,創製了八卦。另一位神祗神農通過嘗百草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什麼東西可以吃,一是如何治療疾病。神農氏為中國人建立起了相當完整的醫藥基礎。他還教人們耕作,製作陶器用以吸水﹑運水,燒烤食物等。正是在神農時代,中華民族開始進入了農耕社會。

這些上界下來的神都有異像,據史書記載,伏羲的母親叫華胥,因為在雷澤這個地方踩了大人的腳印而懷孕,十二年後生下了伏羲。伏羲的長相是人首蛇身,也有說是人首龍身,他智勇雙全、力大無比。關於神農氏,他的母親叫安登,看見了一條神龍,心中感動,就懷孕而生神農。《春秋緯·元命苞》中說他是「人面龍顏」,一生下來就是個水晶肚子,五臟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出生三個時辰就會說話,五天以後就可以走,七天以後牙齒就長齊了。黃帝的母親附寶,看見電光繞著斗星,心有所感,懷孕而生黃帝。

到軒轅黃帝為止,人類就這樣在神祗的幫助下,具有了一定認識和應付自然的能力,人類開始出現了文明。從此神祗仍舊回歸天上,不再到人世來,但因為人類的知識才藝沒有完全,所以又不斷地派遣神傳給人各項技能。

單表建築這一支,到了黃帝之後的五千年半神文化中,出了一個在民間歷代被尊為土木工匠祖師的魯班,魯班原名公輸般。因為是春秋時期魯國人,且古代「般」與「班」通,故古人稱之為魯班。根據《魯班經》記載,魯班生於魯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他曾經發明了許多木工工具,如斧頭、刨刀、鋸子、墨斗、角尺、圓規、文公尺等。魯班也是許多軍事器具的發明者,如木人、木馬、用於攻城的雲梯、用於水上作戰的船、可以飛翔的木鳶等等。

他身後留下的《魯班經》是中國惟一流傳下來的記載民舍、傢具、農業和手工業工具製作工藝的著作。此書先以口訣形式在工匠中流傳,付雕版印刷則是在中晚明時期。因為古代房屋大多是木構架的,所以書中也有許多房屋營造的木工製作技巧,同時也有一些風水、符咒一類的內容,貫穿了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獨特造物思想。《魯班經》中還記載了魯班最後得道成仙,白日飛升。所以魯班也被稱為魯班仙師。

魯班仙逝后,又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顯聖,幫助後世的匠人完全才藝技能,豐富了中國的建築文化,也留下了很多傳說。

故宮角樓

北京舊城中心的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6年),為明清兩代的皇宮。矗立在圍繞故宮的宮牆四角的建築-角樓雖然無法和豪華的宮殿相比,但它的建築構造精巧無雙。當初明朝皇帝朱棣修紫禁城時,工匠們在角樓面前犯了難。皇家的等級註定它的梁、柱和脊都得高於過去的規制,組合起來還得有整體感,各個角度看著還得美。大家左思右想沒有辦法。

一天一個工匠到茶館喝茶,一會兒進來一個白鬍子老人,手裡拎著一個蟈蟈籠子,工匠看這個籠子編得非常精巧,就想賣下來回家琢磨琢磨。工匠當時身上沒有帶零錢,等他換錢回來,老人已經不在了,留下話說讓工匠把籠子拿走。工匠回家后盯著籠子左看右看,突然明白了,這籠子的構造正好能用在角樓上,一數,正好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大家都說這個白鬍子老人是魯班爺顯靈了。北京老一些的人都知道這事。

山西晉祠聖母殿

山西省太原市晉祠內的聖母殿,殿高19米,整個殿宇富麗莊重、雄偉壯觀。引人注目的是,晉祠聖母殿內沒有一根柱子,殿內顯得十分寬敞。

宋朝年間,朝廷下旨要在晉祠內修建聖母殿,聖母殿內還要擺放43尊塑像。眼看著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工匠們還是沒有想出好辦法來,大家焦急萬分卻又不知所措。突然有一天,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來到了工地上,擺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 左一搭,右一搭,最後竟搭起一座微型殿堂模型,而且殿內竟沒有一根柱子,原來老人巧妙地將整座殿宇的受力點放在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

工匠們一看,這正是他們要的聖母殿,再一看那個老人已經沒有了蹤影。有人說,這位老人是魯班顯靈。聖母殿採用「減柱法」營造,殿內外共減去16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頂屋架,因此,殿內沒有一根柱子,殿前廊和殿內顯得十分寬敞。為了紀念化身為老人指點匠人的魯班,人們在離聖母殿不遠的地方建了一座魯班廟。

頤和園十七孔橋的龍門石

十七孔橋是北京頤和園裡最大的一座橋,相傳,在乾隆年間修十七孔橋的時候,請來了許多能工巧匠。有一天,修橋工地上來了一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兒,頭髮長的過耳根,臉上的土有一個銅子厚。他背著工具箱子,一邊走一邊吆喝:「誰買龍門石!誰買龍門石啊!」 工地上的人看他那骯髒勁兒,都以為他是瘋子,誰也沒搭理他。

這個老頭,背著工具箱子離開了工地,往東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樹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裡就睡在樹底下,每天雞叫頭遍起身,掄起鐵鎚,叮叮噹噹鑿他那塊龍門石。 村西住的王大爺好心,讓他搬到自個兒家裡來住,整整住了一年,老頭兒也叮叮噹噹一天不停地鑿了一年龍門石。走的時候把這塊石頭留下了。

頤和園裡修建十七孔橋的工程快完工了。沒料想到,橋頂正中間最後那塊石頭,怎麼也鑿不好、砌不上。這時候,有人想起了那個賣龍門石的老頭子,工程總監找到那塊龍門石,這塊龍門石砌在十七孔橋上,不偏不斜,嚴絲合縫,龍門合上了!橋建成了!大夥都明白了:「這是魯班爺下界,幫咱們修橋來啦!」

北京十三陵的石坊

北京十三陵是明朝所建,陵區的石牌坊高逾4 丈,每根石柱均重上百噸。傳說,當年修建石牌坊的工匠們費盡氣力立起了石柱,卻無法將夾柱石架上去。交活期限臨近,工匠們無奈,只得燒香乞求魯班爺點化。

幾天過去,不見魯班顯靈,卻來了個衣著破爛、撿糞的老人。攀談間,工匠們向老人討主意。老人說:「我是個土沒脖子的人了,還能有什麼法兒!」說完就走了。工匠猛醒,老人是讓他們用土囤的辦法。於是先用土埋住石柱,形成斜坡,再順坡將夾柱石拉上架好,石坊終於得以按期完工。

大家正不知老人是何方人氏,卻見天上飄過一朵白雲,上面站著那位老人。工匠大悟,原來是魯班師顯靈。

山海關的城牆

現存山海關關城城牆周長4796米,不算牆面之上的垛口牆、女兒牆,平均牆高11.6米,城牆頂部比較寬闊,一般寬度為12米。關城的東城牆供旅遊者參觀,但這裏的城牆有一段約七、八十米的城牆缺口,僅存牆體的下半部分,這是近年來由於出現了裂隙險情而被人工拆除的。

被拆除的這段城牆很怪,歷史上經常莫名其妙地倒塌。明初修築山海關城時,這段城牆屢修屢塌,工匠們想盡了辦法,深挖地基,地基下面還打了密密實實的柏木樁,都無濟於事。延誤了工期是要治罪的,從監工的官員到工匠都心急如焚。這時,工地來了一個誰也不認識的鋦鍋老人,圍繞著工地不停的么喝著:「鋦大傢伙!鋦大傢伙!」心緒煩亂的築城軍民拿來了大瓦盆,老人搖搖頭說: 「小!」又抬出了工地煮飯的大鐵鍋,老人還說小,工匠們不耐煩了,往城牆上一指,「嫌小把城牆裂子給鋦上!」老人說:「好哇!」他讓人們準備十八根長丈余、寬三寸的大鐵扁擔,城牆裡、城牆外各九根,中間穿插長鐵條拉住固定,將這段城牆牢牢地鋦夾在一起,城牆也就固定住了。這位沒留下姓名的老人被人們傳為是魯班「顯靈」,來救即將因為延誤工期而治罪的工匠。

公元1958年「大鍊鋼鐵」時,這十八個鐵扁擔被拆去煉了鋼鐵。上個世紀80年代再修長城,沒有了鐵扁擔,這段長城又屢次出現大裂縫。為了安全,只好把這段城牆拆除了。

木刻扁鵲身像

神醫扁鵲在秦國遇難,他的弟子們經歷了千辛萬苦才盜回了扁鵲的人頭。神醫平日里治病救人,死時卻無全屍,眾人正在悲傷,從人群里走出來個乾巴瘦的老頭,開口說話了:「你們不忍心神醫沒個全屍,這好辦,咱們給他雕個木身不就結了!」眾人一聽都覺得這主意行。可方圓百里的木匠師傅都不敢接這個活,怕活做不好,對不起神醫啊。那老頭把頭一昂,指著自己說:「這事我全包了!」

他吩咐鄉親們去蓬山頂上砍來一根幾十年的大楠木,楠木運過來,老頭讓人把木頭抬進靈房,又讓人把靈房的窗戶全部封死。然後老頭手拈上三根香,恭恭敬敬地朝扁鵲靈位上鞠躬,口裡念念有詞:「你是神醫,我是神匠,楠木刻身,以表敬意!」敬完了香,那老頭把人全趕了出去,說是幹活最恨別人在那礙手礙腳。

老頭臨插上屋門前,對守在外邊的鄉親們說道:「只須三個時辰,我就能給神醫配好軀體,你們瞧好吧!」那老頭說完,就把門給插上了。一開始裏面還有點幹活的動靜,可以後來就悄無聲息了,三個時辰過去了,那裡面還是什麼動靜也沒有,大夥就去撞門。怪了,插得嚴嚴實實的門輕輕一碰就開了!進去一瞧,那老頭人影全無!而楠木雕成的神醫的身體已經配好了,那身量,四肢,甚至連肌肉紋路都和真人沒什麼兩樣!大家這才想起了那老頭上香時念叨的話:「你是神醫,我是神匠,楠木刻身,以表敬意!」這下大家明白了,是魯班祖師爺顯靈啊!魯班爺親自為神醫扁鵲雕刻木身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