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鲁班仙师(上)

2013年09月06日 18:24     评论»

◎王晶

【明心网】中华文明不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而且也是世上唯一的连续的文明。当其它几大世界文明的后人只能靠猜测古文字的意义来触摸他们祖先的灵魂时,现代的中国人却能通过几千年前的文字,進入与神明紧密相关的远古中华文化的起源。

从传说中看,女娲造人之后,轩辕黄帝之前,中国处于一个人神共处的时代,从天上下来了一些神,教给人们各种生活技能和知识,提高了人们对宇宙,地球和自然界的认识和应付的能力。

最先出现的神是有巢氏,他教人们在树上用树枝树叶建造出简陋的篷盖,这就是原始的建筑了,虽然简陋,但符合了建筑最朴素基本的要求:保护人不受到野兽袭击和自然界各种天气和灾害的侵袭。燧人氏教会了人们钻木取火,人们从此告别了茹毛饮血的生活。伏羲教人们结网捕鱼,打猎,耕种,用火烹饪;制定了严格的婚娶之礼,使下一代得到父母很好的教养;他还确定了姓氏,伏羲还根据阴阳变化,创制了八卦。另一位神祗神农通过尝百草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东西可以吃,一是如何治疗疾病。神农氏为中国人建立起了相当完整的医药基础。他还教人们耕作,制作陶器用以吸水﹑运水,烧烤食物等。正是在神农时代,中华民族开始進入了农耕社会。

这些上界下来的神都有异像,据史书记载,伏羲的母亲叫华胥,因为在雷泽这个地方踩了大人的脚印而怀孕,十二年后生下了伏羲。伏羲的长相是人首蛇身,也有说是人首龙身,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关于神农氏,他的母亲叫安登,看见了一条神龙,心中感动,就怀孕而生神农。《春秋纬·元命苞》中说他是“人面龙颜”,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子,五脏六腑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出生三个时辰就会说话,五天以后就可以走,七天以后牙齿就长齐了。黄帝的母亲附宝,看见电光绕着斗星,心有所感,怀孕而生黄帝。

到轩辕黄帝为止,人类就这样在神祗的帮助下,具有了一定认识和应付自然的能力,人类开始出现了文明。从此神祗仍旧回归天上,不再到人世来,但因为人类的知识才艺没有完全,所以又不断地派遣神传给人各项技能。

单表建筑这一支,到了黄帝之后的五千年半神文化中,出了一个在民间历代被尊为土木工匠祖师的鲁班,鲁班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且古代“般”与“班”通,故古人称之为鲁班。根据《鲁班经》记载,鲁班生于鲁定公三年,即公元前507年。他曾经发明了许多木工工具,如斧头、刨刀、锯子、墨斗、角尺、圆规、文公尺等。鲁班也是许多军事器具的发明者,如木人、木马、用于攻城的云梯、用于水上作战的船、可以飞翔的木鸢等等。

他身后留下的《鲁班经》是中国惟一流传下来的记载民舍、家具、农业和手工业工具制作工艺的著作。此书先以口诀形式在工匠中流传,付雕版印刷则是在中晚明时期。因为古代房屋大多是木构架的,所以书中也有许多房屋营造的木工制作技巧,同时也有一些风水、符咒一类的内容,贯穿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独特造物思想。《鲁班经》中还记载了鲁班最后得道成仙,白日飞升。所以鲁班也被称为鲁班仙师。

鲁班仙逝后,又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方显圣,帮助后世的匠人完全才艺技能,丰富了中国的建筑文化,也留下了很多传说。

故宫角楼

北京旧城中心的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矗立在围绕故宫的宫墙四角的建筑-角楼虽然无法和豪华的宫殿相比,但它的建筑构造精巧无双。当初明朝皇帝朱棣修紫禁城时,工匠们在角楼面前犯了难。皇家的等级注定它的梁、柱和脊都得高于过去的规制,组合起来还得有整体感,各个角度看着还得美。大家左思右想没有办法。

一天一个工匠到茶馆喝茶,一会儿進来一个白胡子老人,手里拎着一个蝈蝈笼子,工匠看这个笼子编得非常精巧,就想卖下来回家琢磨琢磨。工匠当时身上没有带零钱,等他换钱回来,老人已经不在了,留下话说让工匠把笼子拿走。工匠回家后盯着笼子左看右看,突然明白了,这笼子的构造正好能用在角楼上,一数,正好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大家都说这个白胡子老人是鲁班爷显灵了。北京老一些的人都知道这事。

山西晋祠圣母殿

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圣母殿,殿高19米,整个殿宇富丽庄重、雄伟壮观。引人注目的是,晋祠圣母殿内没有一根柱子,殿内显得十分宽敞。

宋朝年间,朝廷下旨要在晋祠内修建圣母殿,圣母殿内还要摆放43尊塑像。眼看着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工匠们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来,大家焦急万分却又不知所措。突然有一天,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了工地上,摆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 左一搭,右一搭,最后竟搭起一座微型殿堂模型,而且殿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原来老人巧妙地将整座殿宇的受力点放在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

工匠们一看,这正是他们要的圣母殿,再一看那个老人已经没有了踪影。有人说,这位老人是鲁班显灵。圣母殿采用“减柱法”营造,殿内外共减去16根柱子,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顶屋架,因此,殿内没有一根柱子,殿前廊和殿内显得十分宽敞。为了纪念化身为老人指点匠人的鲁班,人们在离圣母殿不远的地方建了一座鲁班庙。

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龙门石

十七孔桥是北京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相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 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呆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他那块龙门石。 村西住的王大爷好心,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整整住了一年,老头儿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走的时候把这块石头留下了。

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工程总监找到那块龙门石,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桥建成了!大伙都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北京十三陵的石坊

北京十三陵是明朝所建,陵区的石牌坊高逾4 丈,每根石柱均重上百吨。传说,当年修建石牌坊的工匠们费尽气力立起了石柱,却无法将夹柱石架上去。交活期限临近,工匠们无奈,只得烧香乞求鲁班爷点化。

几天过去,不见鲁班显灵,却来了个衣着破烂、捡粪的老人。攀谈间,工匠们向老人讨主意。老人说:“我是个土没脖子的人了,还能有什么法儿!”说完就走了。工匠猛醒,老人是让他们用土囤的办法。于是先用土埋住石柱,形成斜坡,再顺坡将夹柱石拉上架好,石坊终于得以按期完工。

大家正不知老人是何方人氏,却见天上飘过一朵白云,上面站着那位老人。工匠大悟,原来是鲁班师显灵。

山海关的城墙

现存山海关关城城墙周长4796米,不算墙面之上的垛口墙、女儿墙,平均墙高11.6米,城墙顶部比较宽阔,一般宽度为12米。关城的东城墙供旅游者参观,但这里的城墙有一段约七、八十米的城墙缺口,仅存墙体的下半部分,这是近年来由于出现了裂隙险情而被人工拆除的。

被拆除的这段城墙很怪,历史上经常莫名其妙地倒塌。明初修筑山海关城时,这段城墙屡修屡塌,工匠们想尽了办法,深挖地基,地基下面还打了密密实实的柏木桩,都无济于事。延误了工期是要治罪的,从监工的官员到工匠都心急如焚。这时,工地来了一个谁也不认识的锔锅老人,围绕着工地不停的么喝着:“锔大家伙!锔大家伙!”心绪烦乱的筑城军民拿来了大瓦盆,老人摇摇头说: “小!”又抬出了工地煮饭的大铁锅,老人还说小,工匠们不耐烦了,往城墙上一指,“嫌小把城墙裂子给锔上!”老人说:“好哇!”他让人们准备十八根长丈余、宽三寸的大铁扁担,城墙里、城墙外各九根,中间穿插长铁条拉住固定,将这段城墙牢牢地锔夹在一起,城墙也就固定住了。这位没留下姓名的老人被人们传为是鲁班“显灵”,来救即将因为延误工期而治罪的工匠。

公元1958年“大炼钢铁”时,这十八个铁扁担被拆去炼了钢铁。上个世纪80年代再修长城,没有了铁扁担,这段长城又屡次出现大裂缝。为了安全,只好把这段城墙拆除了。

木刻扁鹊身像

神医扁鹊在秦国遇难,他的弟子们经历了千辛万苦才盗回了扁鹊的人头。神医平日里治病救人,死时却无全尸,众人正在悲伤,从人群里走出来个干巴瘦的老头,开口说话了:“你们不忍心神医没个全尸,这好办,咱们给他雕个木身不就结了!”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主意行。可方圆百里的木匠师傅都不敢接这个活,怕活做不好,对不起神医啊。那老头把头一昂,指着自己说:“这事我全包了!”

他吩咐乡亲们去蓬山顶上砍来一根几十年的大楠木,楠木运过来,老头让人把木头抬進灵房,又让人把灵房的窗户全部封死。然后老头手拈上三根香,恭恭敬敬地朝扁鹊灵位上鞠躬,口里念念有词:“你是神医,我是神匠,楠木刻身,以表敬意!”敬完了香,那老头把人全赶了出去,说是干活最恨别人在那碍手碍脚。

老头临插上屋门前,对守在外边的乡亲们说道:“只须三个时辰,我就能给神医配好躯体,你们瞧好吧!”那老头说完,就把门给插上了。一开始里面还有点干活的动静,可以后来就悄无声息了,三个时辰过去了,那里面还是什么动静也没有,大伙就去撞门。怪了,插得严严实实的门轻轻一碰就开了!進去一瞧,那老头人影全无!而楠木雕成的神医的身体已经配好了,那身量,四肢,甚至连肌肉纹路都和真人没什么两样!大家这才想起了那老头上香时念叨的话:“你是神医,我是神匠,楠木刻身,以表敬意!”这下大家明白了,是鲁班祖师爷显灵啊!鲁班爷亲自为神医扁鹊雕刻木身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了。

喜欢、支持,请转发分享↓

欢迎您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