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文明:茶

2013年09月05日 13:42     評論»

茶,天地間之靈物,生於明山秀水之間,與青山為伴,以明月、清風、雲霧為侶,得天地之精華,而造福於人類。

中國茶道

中國人視道為體系完整的思想學說,是宇宙、人生的法則、規律,所以中國人不輕易言道,在中國飲食、玩樂諸活動中能升華為「道」的只有茶道。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早在我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但是,歷代茶人都沒有給他下過一個準確的定義。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同時,佛家也認為:「道由心悟」。如果一定要給茶道下一個定義,把茶道作為一個固定的、僵化的概念,反倒失去了通過心靈去悟道的意義。

茶道內涵

中國人的民族特性是崇尚自然,樸實謙和,不重形式。飲茶也是這樣。在中國飲茶分為兩類,一類是「混飲」,即在茶中加鹽、加糖、加奶或蔥、桔皮、薄荷、桂元、紅棗,根據個人的口味嗜好而定。另一類是「清飲」,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損茶本味與真香的配料,單單用開水泡茶來喝。

「清飲」又可分為四個層次。以茶解渴,大碗海喝,稱之為「喝茶」。如果注重茶的色香味,講究水質茶具,喝的時候又能細細品味,可稱之為「品茶」。如果講究環境、氣氛、音樂、沖泡技巧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等,則可稱之為「茶藝」。而在茶事中融入哲理、倫理、道德,通過品茗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品味人生、參禪悟道,達到人格和精神上的升華,這是中國飲茶的最高境界——茶道。茶道不同於茶藝,它不但講求表現形式,而且更注重精神內涵。

飲茶的真諦,在於啟發智慧與良知,淡泊明志、儉德行事。飲茶之人寬厚仁和,心靜神怡,以達到至真至善的境界。

茶道中的「和」

五行相和,陰陽協調,普利萬物。

陸羽在《茶經》指出,風爐用鐵鑄從「金」;放置在地上從「土」;爐中燒的木炭從「木」;木炭燃燒從「火」;風爐上煮的茶湯從「水」。煮茶的過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並達到和諧平衡的過程。可見五行調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基礎。

茶道中的「靜」

中國茶道是修身養性之道。靜是中國茶道修習的必由途徑。如何體悟宇宙的真理?如何洞徹人生的真諦?如何開啟心中的真性?如何升華生命的真知真覺?答案只有一個——靜。

靜,使人明心見性,洞察自然,繼而反觀自我,方能體悟道德。

茶須靜品,心凈則靜。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