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修鍊?修鍊是什麼?

2013年09月05日 12:39     評論»

編者按:「修鍊」這個概念對很多現在的中國人來說陌生且遙遠,甚至有點古怪。也許有人會想到氣功,有人會想到廟裡修行的出家人,有人會聯想到神話傳說,武俠小說中的故事,有人會想起在苦難中掙扎前行的經歷……「修鍊」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它有怎樣的歷史?它是迷信嗎?它對人類和這個世界有著怎樣的意義?從今天起,本網會定期登載關於「修鍊」的文章,使您能從多側面了解古今中外對修鍊的認識,修鍊的實踐,修鍊的人,修鍊的文化以及修鍊的內涵。

◎孟沈恬

「人心最深沉的渴望是人對神的渴望」。這句話出自於舊約聖經中。

記得我年輕時在少年團契教會的聚會裡讀到這句話,那時或許年紀小,尚純真無邪,不自禁的被打動得不能自已。隨著日子與時世的流轉,遷移,求學,出國,職業工作不同文化的過渡衝擊,沖刷,很多的價值取向,很多的選擇,逐漸那個「深沉的渴望」--人性原本共同對真對善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渴望與追求,被成長與遷移的過程雜音淹蓋了。沒多久前,當我第一次聽到有人竟然在傳「真善忍」的「修鍊」,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驚嘆之外又有點想發笑,多古老的一個名詞呀,可是就有人就這樣迫切的告訴他的跟隨者,你們要專心一意的「修鍊」,這到底是什麽樣的一種對生命的理念(concept)?對一個生活在西方已一、二十年的中國人來說,這兩個字聽起來是既熟悉又陌生遙遠。在這樣一個物質慾望發展到如此極致的世代,有人提出這樣「反潮流」的聲音,要你關照你的靈魂心性,是令人如此不可思議。尤其是在這麽一個一切向「錢」的社會,尋求利己與享樂的社會,「修鍊」是什麽?他似乎又觸動了我那「深沉的渴望」。

但當我在流覽西方的哲學,思想家在本世紀所發出的迴響與著作,在歐洲的德國二次大戰前後有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對人「存有與本質的論證……」。一九六零年美國史學教授克勞夫(Spepard B. Clough)《西方文明的基本價值》(Basic values of western civilization)一書出版,書中頌揚了進步的觀念。到了八十年代,另一位史學家尼斯貝(Robert Nisben)寫《進步觀念史》(History of the Idea of progress)在末章卻提出對「進步」的觀點持懷疑態度。尤其是近年來西方的一些思想家、科學家(尤其是科學家)對科技進步,經濟成長的進步觀點提出懷疑。可見西方思想家也看到了物質文明與精神道德的”不平衡”所造成的混亂與失落。人到底從物質進步中獲益了什麽?比起我們的祖先,上一代人,心靈安歇了嗎?這樣的反思,且不論其對錯,但對於許多仍迷信物質科技為嚮導的非西方人而言,是一個值得省思的課題。

一九九一年理查.那塔司(Richard Tarans)《西方心靈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western mind)一書在美出版,受到熱烈反響。書中精闢地論述了從西方如何自希臘文明大哲人蘇格拉底對精神的重視,畢生闡述宣導精神與物質是一種不可分同為重的價值觀,因與當時政情矛盾,他因而殉道。到後期西方文明精神與科學理性逐步分離,一分為二的狀態,人因而成了心靈上「無家可歸」的現代人。而前面所提到《西方文明的基本價值》的作者,甚至把人的和諧寄望在宗教力量的再生,這些意謂著什麽?

我一直相信人是善惡二者兼俱的動物,精神與物質皆在。當有人宣說人不過是動物的一種,物質的一種,徹底否定神性,人善的一面,沒有是非對錯,凡事都可以找到理由與例子去驗證,無善惡的論調並大行其道時,也是一種黑暗勢力(你稱其光明勢力也可以),人基本上失調失衡了。做為人,人的可悲不是你去意識到自身的不足與不完美,我的經驗是連生出這個意念時,就會有一個外在的聲音說:何必自尋煩腦,人生短促,即時行樂吧。連那一點自然的渴望向善求完美的心也被淹沒了。那才是人最大的失落。現在有人告訴你,靠著「修鍊」你不但可以追回純真完美的世界,連這身臭皮囊也會逐漸得到凈化,這簡直太誘惑人了。問題是你肯不肯對「修鍊」付出代價。代價是什麽?一種無所求的「自律」,也就是所謂的「忍」吧。這是我的體會。這又回到自由意識的問題,割捨的問題,選擇的問題。對二十世紀末的人來說這個訊息太不可思議了,但畢竟發生了,我只能說令我既旁徨又興奮。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