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全是「善」的思維循環系統

2013年10月26日 22:37     評論»

◎巫石吉

【明心網】前些時日聽一場演講《孫子兵法》,我把這一次聽講的緣份當成「求全」的註解。但天道自然與四時節氣,有春夏也有秋冬,有「生」便有「克」,從生克的觀點看,「克」為了「生」,《孫子兵法》的精隨反而是「求全」,《孫子兵法》的中心思想就在「求全」二字,它的核心思想與老子的「道」,孔子的「仁」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求全」落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將「大道」的理想結合現實的「法制」,面對衝突和困難,一定「先知」、「先算」、「先勝」,像大將軍氣定神閑一樣,將敵我雙方的形勢計算清楚,要客觀,不能主觀,不能先入為主,也不能被動,採取積極的攻守原則,於是衝突的問題迎刃而解,「不戰而屈人之兵,決勝於千里之外。」是「求全」的化解之道。

人生不免相互競爭,要有「求全」的信念與原則,有偉大的目標,勉力務之必有喜。

其實,「求全」是一種「天心月圓」的圓融圓通態度,端賴自己是否能放下身段,委屈以「求全」,老子說:「吾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這字裡行間的意思,告訴我們一個好觀念,知足常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路海闊天空。」

此外,我從老子這段話體會到一件事,盡量去關懷別人,樂與人分享S.的智慧與讀書心得,透過分享我發現到一件很棒的事,睡眠時間不再需要非常久,而且熱誠能量與靈感源源不絕地從內心潛能散發出來,原來,這是一種善念的循環,而且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有的循環下去呢!

朋友們,《孫子兵法》的中心思想就在「求全」二字,它的核心思想與老子的「道」,孔子的「仁」相通相容,其實,說穿了就是一種「善」的分享,所謂:「慈悲沒有敵人」,不正是它們精隨里的中心思想嗎?@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