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父親講歷史故事

2013年10月25日 16:04     評論»

◎楊格

【明心網】孫臏與龐涓的故事,聽時,我還很小。但一直以來卻記得住,從開始到結束,孫臏的勝和龐涓的敗,是善與惡的交戰,起伏跌宕,在最後的一刻振奮人心。

1998年年初,告之父親,想重讀它,父親便把古籍本註釋好,寄了來,讓我有機會翻閱,重溫那些細節。

這個故事很久遠了,發生在戰國時候。故事中,孫臏與龐涓曾同拜於一個師傅的門下,各有所長。但龐涓,卻在出道之後已是魏國的將軍了仍猜忌著孫臏,怕孫臏的才情勝於自己。於是,就生了狠毒的心,騙孫臏赴約,挖其膝蓋骨,再墨型刺臉,置於囹圄。當時,父親講述著,如章回小說那樣,在緊張處截住,留在第二個晚上繼續。

我便一整天的擔心,擔心孫臏的結局。這一整天,我就會在放學后奔到與我們住的樓一條馬路之隔的小山上,掩在草叢中靜坐,想父親講著的故事,任樹梢上撲騰著有鳥兒飛過。

天黑了,窗外的小山已看不見,父親便開始講述囹圄中的孫臏了。這一段,聽得不輕鬆啊!那孫臏”瘋瘋顛顛”的,已站立不起,又破了相,不再是完好的形象。所以,時月久了,看守的人也不太在意了。就這麼一天一天混著,有了人士相幫,孫臏就暗中見了來訪的齊國使者,一吐自己的慘況。齊國的使者驚訝之後,有了拯救的舉動,帶孫臏一起返齊。

這一走,孫臏最後的勝就註定了。我懸了好幾天的心便放下,長吐了一口氣,知道接下來的較量,龐涓必敗。果然,去齊國,孫臏的智慧與謀略展示出來,終讓齊王信任,被任命為軍師,為將軍田忌謀划,再看著齊軍出征。

這時候的孫臏,坐在帷幔圍著的戰車裡,不露真容,但卻在一步一步接近自己的目標。

很久以來,我一直想,那時父親的講述,把一個沉重的故事烙在我與姐姐的心裏,為什麼呢?父親沒有解釋。也許,父親的本意就是講故事,講他讀過的書,講他自己也感慨的那些人生,讓我們懂一段歷史,然後,記住它,在以後的成長中有分辨善惡的標準。

最後,馬陵一仗,孫臏、龐涓一決勝負了。情節中,魏國與趙國聯兵攻打韓國,韓國向齊國告急。於是,齊王便讓田忌當大將,前往救韓。這救韓,田忌率兵就直奔了魏國,搗毀老窩。龐涓聞訊,只得撤出韓國,趕將回來。

這時齊兵已西去,龐涓窮追三日,見沿途的灶台逐漸減少,大喜,以為齊軍懦弱,已逃遁大半,且不知中了孫臏之計。

這計,是孫臏身心遭辱的最後洗涮啊。所以,那棵大樹在被刮掉半塊皮后寫著:”龐涓死在這棵樹下!”然後,孫臏等著,等著這一刻的到來,這時候的孫臏堅決,沒有放龐涓一碼的念頭。我便欽佩孫臏的分明,不含糊,對敵手狠狠地反擊。接著,聽那個結局:龐涓追來了,追進了狹窄的山溝里,在傍晚將黑的夜色中看到那棵大樹。於是,劃了火柴,讓亮光照著,讀那一行字,明白了自己的末日已到。的確,是龐涓的末日了,那萬箭拉開的氣勢,是孫臏堅定的命令,讓燃起的火光告之四面埋伏的將士:是時候了,射!

龐涓倒下了,萬箭之中,他自殺而亡。但自殺之前,他留下的那句話是:”這一仗可讓這小子出名了。”這小子指的當然是孫臏。由此,龐涓的狹隘、貪名聲、容不下別人出色,直至死改變不了。所以,孫臏的勝,消滅的是邪惡,是邪惡的一顆靈魂。

這就是結局。還記得,那個晚上我從圍坐著的鐵爐邊站起來,洗臉,洗腳,睡覺。到了第二天,走在上學的路上,有一種少年老成。

(寫於1998年2月)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