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真相揭帷(二)

2013年10月25日 0:30     評論»

◎佚名

(4)由財政赤字,高失業率與龐大的軍費開支透視著中國深度的經濟危機

有不少中國人都認為中國經濟在這些年中發展很快,幾乎每年都達到了7%以上,因而沾沾自喜,覺得雖然面臨的問題依然不少,但都是「前進中的問題」,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真實情況的是這樣嗎?

在人大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報告中,預計今年的財政赤字將會達到創紀錄的3098億元人民幣(約合370億美元)。這個數字與去年的預算赤字相比,增長了19%,與去年年底所統計的實際財政赤字相比,則要高25%。此外中國政府連續多年所實行的赤字財政已使債務水平已經高達四千多億元,臨近國際警戒線。巨額財政赤字後面向我們說明了什麼呢?其實大陸近年來持續的高增長就是依賴著巨額的財政赤字,以帶動不景氣的國內需求,掩蓋了實際上增長非常緩慢的經濟,維持著表面上的虛假繁榮。

首先大陸官方希望依賴巨額赤字緩解高失業率下的尖銳社會矛盾。現在最令中共頭痛的就是農村一億多的剩餘勞動力和城市幾千萬的下崗工人。他們往往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又沒有任何社會保障,因而成為社會不穩定的最大隱患。那麼政府只能通過增加政府支出,以國有企業投資為主導來控制不斷提高的失業率。大部分的經濟專家都認為,大陸必須每年至少維持百分之七的經濟成長,才能將失業率穩定下來。

另外龐大的軍費開支也成為國家財政的巨大負擔。大陸國防支出今年成長百分之十七點六,達到兩百億美元,這也是中國大陸連續十三年國防預算以兩位數字百分比成長。專家指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實際的軍費支出比公開的數據要多得多,應該是官方數字的五倍左右。這筆錢主要用於更新軍隊裝備,改善軍人待遇,防止部隊人才外流。

有關學者早已指出,以政府財政支出來支撐的、以國有企業投資為主導的經濟增長後果令人擔憂。因為無論政府用於擴大支出的資金主要是通過什麼手段來籌集,都必將增加企業和消費者的負擔。無利可圖將導致投資者失去投資信心,實際收入減少也將使得消費者減少消費需求。因此雖然政府擴大了支出,但卻導致民間投資減少,所以並沒有使投資總量增加。連續三年以來,在政府投資以大大高於國民收入的速度增長的同時,民間的投資的增長卻大大低於國民收入的增長。這一事實充分說明了擴張財政政策消極作用。而且實行這種政策的時間越長,它的消極作用就越大。

財政擴張使民間投資減少,再加上國企改革步履艱難,投資效益低下,這兩者結合在一起勢必造成經濟發展後勁不足。這一點也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兩年來前高后低的走勢所證明。另外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國際環境在新的一年裡不會有較大的改變。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擴大出口沒有太大的餘地。財政擴張還導致國家金融體系面臨更大的風險。

(5)經濟體制改革失敗的一個標誌:改革開放的「寵兒」股份制是如何不治的

隨著中國「股份制改革」的推行,股市被人們炒得熱火朝天。然而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股票市場股價與企業經營業績脫節。同等條件下,中國股價與投資回報之比是國外的60倍(數據待考)。那麼,曾經被認為是搞活中國國營大中型企業的一濟良方的「股份制改革」到底怎麼樣?企業股份化後到底經營得如何呢?

2001年7月據大陸報載,在股份制、國有和民營三種類型的企業中,股份制企業效率最差,甚至低於國有企業。有關方面的更大規模調查,結論是企業效率是以企業凈資產收益率而計的,民營企業這一數字的平均值達到13.95%,國有企業為8.11%,而股份制企業僅為7.79%!可見股份制改造后的上市公司,並沒有在競爭中體現其優勢。而這些公司,基本上是在脫離了原國有企業非盈利業務后組建的,效益卻還不如未改造前,原因何在呢?這隻能說明中國的股份制企業只是圖有其名,而實質上並沒真正按照股份制的要求來運作。

在股份制方向提出來之初,學者們還醉心於設計股份制公司體制管理的藍圖時,深、滬兩地的「股瘋」悍然登陸,一直被理論界忽視的股份制的融資功能馬上被眾多的企業經營者一眼看中、並充分利用。時至今日,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百姓都逐漸明白了:「股份制」只是被企業用來「圈錢」的一塊招牌而已,它並沒有真正解決根本制度上的問題,也沒有解決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問題。

因為國有資本的利益與企業的經營狀況連在一塊,那麼國有股權就承擔著企業的收入風險與破產風險,那它當然要參与經營決策。這樣政、企依然難以分開。那些企業管理精英,他們對上自稱企業,對下則代表政府,上面無人約束其權,下邊無法過問其職,贏利了則可中飽私囊,虧則由政府承擔。結果國有企業的管理者還是責、權、利不符,權力很大,但經營虧損了還是不負責任。這種情況下怎麼能期望他們能努力把企業搞好呢?腐敗、造假與權錢交易也就無可避免了。

那麼怎麼還會有如此眾多的地方政府和企業熱衷於這樣的股份制呢?

一個促使國有企業改制的動力是,逾90%的企業想藉此來逃避銀行債務。因為這些企業根本上是在脫離了原國有企業非盈利業務后組建的,所以可以把負債的大包袱名正言順地卸給國家。中國政府在一九九九年成立了華融、信達、東方和長城等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分別接收了工商、建設、中國和農業四家國有獨資銀行的一萬三千億元人民幣的債務並陸續與一百多家大中型國有企業簽訂債轉股協議。但是這一舉措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到2000年底,51%的改制企業(32140戶)逃廢銀行貸款本息1851億元,占改制企業貸款本息的32%(總額為5792億元),占當年GDP的2.07%。大量的銀行壞債實際已成為隨時能摧毀中國經濟的一顆不定時炸彈。另一個更主要的理由,就是因為各地政府和企業掌權者把「股份制改造」變成了一次對國有資產的大瓜分,或曰「社會主義的免費午餐」,或叫「權錢交易」。例子是舉不勝舉的,僅錄其一:曾被奉為「股王」的深原野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股份制上市公司」,曾以「150萬元起步,兩年間凈資產增長60倍」的神話名噪一時。實際上當初的150萬註冊資本均系兩家國營企業所有,其中卻有40%被兩個個人和一個港商盜為其虛擬投入。之後幾易其主加上「空手道」花樣,公司帳目虛漲至420萬,港商取得了控股權。終於等到資產「升值」了2754萬元后,董事們決定對「升值」部分進行變現處理並進行分配,其中個人股東247萬,幾乎沒有匯入分文的港商得2467萬,其中807萬通過各種渠道匯出境外。至原野上市前,港商的賬面投資已虛漲到6460萬,佔全部股本的98.6%,而投資最多的國有企業只佔1.4%,而且是只是對公司決策沒有發言權的不參加優先股。為了騙取更多的資金,這些改制後上市的公司普遍挖空心思編造假業績,配合一些不法的證券投機商操縱股價,非法謀取暴利,給廣大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損失。根據<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專文報導,中國財政部的一項調查顯示,高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七的上市公司在年度報告中虛報盈利。投資基金、上市公司主管、會計師及工商記者已經形成幕後操縱中國股市的共犯集團。這些人的翻雲覆雨,最大的受害者當然是廣大的散戶。去年九月,中國證監會查明的廣夏(銀川)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年內虛報利潤7.45億元人民幣就是實例。而會計師事務所卻與之合謀,為該公司提供了嚴重失實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據國家審計署1994年對187戶大中型企業的國有資產流失測算,70-80%的國有資產流失責任在企業本身。換句話說,70-80%的國有資產流入了個人或權力集團的腰包。原因何在?股份制改制無疑是為那些「監守自盜」者們提供了一個方便之門。有人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是有賴於國有資產的帳面的流通以及與之相伴生的實質上的流失,而近年來放慢了增長速度是否意味著能流失的資產都已流完了呢?

(6)遭受愚弄的股民:請你走好!

所謂股民,其實也就是對中國廣大工薪階層的另一種稱謂,他們響應政府的號召,把自己辛辛苦苦掙得的血汗錢,幾十年的積蓄,都投進了中國股市,實在是指望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能夠獲取比銀行存款利息高一點的收益。然而,股市卻無情地愚弄了他們,他們聽信媒體的宣傳,股評家的推薦,去投資績優股,可是,績優股里卻埋藏著最大的炸彈,曾經被稱為中國第一績優股的「銀廣夏」,因為造假報表,從最高價37元跌到現在的2元多,多少股民血本無歸,而且,這也並不僅僅是銀廣夏一家,中國的上市公司造假幾乎是一個普遍現象,現在,一些當年的績優股如藍田股份、東方電子也被查處,股價也跌得慘不忍睹。

既然投資績優股不成,又看到有資產重組概念的虧損股被炒得熱火朝天,那麼,就去買有資產重組概念的ST股吧,好在中國對虧損的上市公司特別照顧,虧損三年後變ST(特別處理),ST再虧三年再變成PT(加重特別處理),反正有得炒。然而,這一次卻又錯了,去年11月,中國證監會突然宣布新的退市制度,如果ST股在半年內不能扭虧,將不再戴PT帽子、而是直接退市,這個政策一宣布,ST股又紛紛跌停,買進它們的股民再次血本無歸。在這個缺乏遊戲規則的市場,股民們真是被這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政策打得暈頭轉向,不知買什麼股票為好。

如果僅這樣也就算了,去年6月卻又出台了一個什麼國有股按市價減持方案,並宣布要把國有股減持所獲得的資金去充實社會保障基金。股民們怎麼也想不通,我用自己的血汗錢炒股,怎麼突然擔負起為政府解決幾十年來的歷史遺留問題的責任來,憑什麼全國人民的社保基金缺口,要由六千萬可憐的股民的血汗錢承擔。然而,財政部長、御用經濟學家、昧著良心的股評家都眾口一詞:「國有股減持是利好。」於是,股民們相信了,拿著股票盼上漲,想不到大半年下來,上證指數從去年六月份的2245點,一路跌到1346點,近兩天才又回到1450點左右,多少股票價格被攔腰斬斷,多少股票價格跌得只剩一個零頭,股民們被股票跌得眼發紅,臉發綠,差點要跳樓。看看用原來的方法實在減持不下去,專家們只得再討論新的減持方法,據說要達到多贏局面,於是,傻傻的股民仍在苦苦的等待,等待政府的好政策,等待著自己的股票解套。其實,股民們從根本上就錯了,中國開辦股市不是為了優化資源配置,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而是只有一個目的,為國營企業輸血、為國營企業解困,指望它們起死回生。然而,由於產權制度不清晰,國企的負責人在花股民錢時一點也不心疼,投資不產生效益,錢花完了再到股市中去圈錢,股市成了他們取之不竭的取款機,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7)存入銀行的錢是否還屬於你自己,來自中國的現狀向你發出警告

「別被表面繁榮的假象迷惑,中國經濟潛在危機太多了,到處都是炸彈,只要一引發,後果不堪設想。」你的錢被用作銀行貸款,44%收不回來。中國的銀行業,官方承認27%的貸款是打水飄白扔了,而實際大約有44%的錢是按照中央的命令貸出去收不回來的,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江澤民之子江綿恆所貸的幾十億款,有人說要想不打水飄,就得讓江澤民下台。

銀行這些錢主要來源於國內儲蓄和國庫券。銀行老這樣虧損,要在國外,早死了好幾遍了,而在社會主義體制下,靠政府強制管理,靠借了新債還舊債,靠外資的輸血,靠多印鈔票,在短時間內支撐著,一旦局勢不穩,老百姓要從銀行取回自己的錢,那銀行就完蛋了,沒錢還你,你的日子怎麼辦?你說可怕不可怕?

再從企業經營的內外部環境來看,建設財政變成了吃飯財政,不公平競爭的政策殺傷了國營企業,產權私有化后,新的企業主沒有建立穩定的預期,卻相反面臨巨大的誘惑。入關后洋貨再衝擊國貨市場,中國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前程不容樂觀啊!

賦稅與關稅損失超過經濟增長率

干記者行當的朋友說出的話更讓人吃驚:「中國每年因貪污腐敗造成的賦稅與關稅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去年損失就達800億美元!每年貪污案件以9%的速度遞增,超過我國經濟增長率。」

知情官員為準備後事貪污腐敗,有人說:「表面來看造成大批貪官污吏的原因是他們個人抵不住誘惑,加上外部監督機制不健全。其實是人們普遍對社會前景缺乏信心,人們這種末世心態下的貪婪才是腐敗的真正成因。」還有人說:「現在黨內腐敗成風,就是因為看到江總書記帶頭拚命貪,自己不貪實在是太冤了。趕不上形勢。」「江澤民的心思根本沒用在國家建設上,就象當年的慈禧太后一樣,一心只想保自己的皇位,哪管咱小老百姓的死活。」「他們倒是人人有本護照,國外有存款,國家搞垮了,咱老百姓咋辦哪?「」

(8)國有資產,就是包括你我在內的咱們老百姓的資產,流到哪裡去了?

根據最近中國官方不同部門公布的不同領域查處腐敗行為以及經濟損失的情況,有關學者把它們概括為10類系統性腐敗經濟損失,即當權者利用公共權力,為個人或本系統人群謀取私利,給國家帶來的巨額經濟損失。據粗略估計,僅1999-2001年期間這一損失竟平均每年高達國民生產總值的14.5-14.9%。其中包括貪污、賄賂、挪用公款,海關走私、稅收流失、公共機構和公共支出的腐敗、壟斷行業腐敗、公共機構亂收費的腐敗、國有企業私有化、金融業腐敗等等。蛀蟲們就是利用了這種種手段,使大量的國有資產和收入落入了個人的錢袋。那麼他們是怎麼得手的呢?

比如2001年因做假帳鬧上法庭的ST猴王集團,在宣布破產前,曾接受宜昌市審計局長達176天的審計。令人吃驚的是,176天審計過後,25億元人民幣資產就被從帳面上」蒸發「掉了!審計前的34億元人民幣總資產至審計后已到9億元人民幣;3億元人民幣的總虧損驟然上升至35億元人民幣!一番審計就」審掉了「25億元人民幣的資產!

那麼這錢都到哪去了呢?主要債權人之一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懷疑,猴王集團宣布破產前,早已把主要資產抽走了,只留下大量債務,讓國家與股民來承擔巨額損失。后又傳出,ST猴王執行董事、副總經理兼總會計師程曉琳涉嫌貪污公款30萬元人民幣,已處於取保候審狀態。想一想啊,25億的企業資產就這樣不明不白地流失了,那被貪污掉的能只有30萬元嗎?那麼能夠查明追回的又有多少呢?能直接接觸到這些國有資產並據為己有的人又有幾個是平民百姓呢?

從這一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到國有資產是怎樣可怕地被這些企業蛀蟲們吃掉的。這也就難怪在開放雜誌90年代末的一篇文章揭露,中國大陸已成為世界上第四大資本外逃國,僅次於委內瑞拉、墨西哥和阿根廷。每年外逃資本高達幾百億美元,甚至超過每年外資的流入金額。文章還直接點出了外逃資金的流向。這些的資金不是被用來再行產業投資,而是進行消極儲蓄、家庭移民、子女留學、以及購房消費,其重要原因是他們的資產來源都是非法和不正當的。

這一點也被無數海外人士證實了。在美國西海岸洛杉磯、舊金山高得令美國人也咋舌的住宅區,近年突然有越來越多的房屋被大陸移民買下,並且是直接用現金一次性付清。據知情人講,這些人決大多數都是國內特權階層的家屬。他們為了轉移貪污腐敗得來的現金,便在國外購房置業,作為將來的退身之路。一旦風吹草動,他們便拿本護照,腳底抹油,溜之大吉了。有誰知道,在他們那一棟棟豪華別墅,海外資產中,有多少是國家幾十年才積累出的一點點資產,有多少是老百姓辛辛苦苦的血汗錢,是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是下崗工人的活命錢換來的啊!看到我們的國有資產就這樣一點點地被盜空,您作為財產擁有者能不感到痛心嗎!

以下是來自大紀元網站的消息,中國國有資產被侵吞的幾種新的方式:

--小魚吃大魚。一些地方企業改制難以推進,就採用兩步改制方式,即先保留原有的企業不動,另外成立一個規範的公司,這種改制方式會導致國有資產流失。
--通過關聯交易逐步轉移國有資產。讓國有企業有意虧給另一個特定企業,或在出讓資產時進行不公正評估,國企最後變成一個空殼,資產都被轉移出去,採取這種方式往往是國有企業的掌權者。
--利用政策進行侵吞。
--股權變債權,將國家投資算作銀行貸款。

國有資產,就是這樣通過各種方式被傾吞。

來源:新生網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歡迎您發表評論: